层层递进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017-02-14 12:02李阳阳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空间观念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李阳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小学生不仅要能够根据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还应想象出物体之间的相互位置等。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树立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意识,根据教学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合适的几何图形探索空间,以便小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究,在头脑中构建出几何图形的表象,打下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现本文就从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作业能力等四个方面入手,就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巩固进行探讨,以更好地为小学生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几何感知;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忽略数学思想、空间观念等的教学,教学内容与考试题型的联系比较密切。这样难免会使小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扎实,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暴露弊端。为此,坚持空间观念教学有利于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一、引导小学生观察,建立起空间观念

在小学数学中,几何图形多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中抽象出来的,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比较密切。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小学生多一些观察,鼓励他们运用丰富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以确切感知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及其他特征等,从而帮助小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逐步从空间观念的角度思考与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正方形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师:请同学们都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如图1),然后观察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生1:正方形有四个边,每个边都相等。

生2:正方形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

生3:正方形可以沿着对角线对折,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生4:对折后得到的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师: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一般地,我们把四个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作正方形。那么通过观察,大家能告诉我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正方形的吗?

生1:我知道,数字魔方是正方形的。

生2:我们平时使用的《新华字典》也可以看成是正方形的。

生3:家里用的方形桌子。

……

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正方形,所以很容易搞混正方形与正方体,这样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告诉他们正方形指的只是物体的一个面。这样,在小学生自主观察与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展示正方形图片,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理解。此外则是布置开放性的作业,例如使小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形的,长方形与正方形有哪些异同,为后续的教学作铺垫。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应遵循自身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把课堂更多地放手给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讨论空间,鼓励小学生多从生活的角度入手观察与思考,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鼓励小学生想象,增强空间观念

小学生对空间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还要常常借助想象的力量来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而且在想象的过程中,小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对空间物体的认识也更加全面。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使小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想象,从而增强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翻跟头的相关视频,小学生对于这类视频兴趣比较浓厚,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教师从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入手,鼓励小学生思考孙悟空是怎么在一个地方突然到了另一个地方的,而这种现象就是数学上所说的平移。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小学生对平移概念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出示与数学平移相关的内容,逐步引出新知识,从而促使小学生快速掌握。例如现有如下题型:如图2所示,如果把图中的亭子从左侧移动到右侧,想象一下应该怎么做呢?

这样的话,小学生会先在脑海中形成亭子的表象,即亭子是由一个三角形与长方形两部分拼接而成的。确定了亭子的表象之后,再进行对应点与对应线段的平移就简单多了。

综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多一些引导与耐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小学生遇到问题也应该多思考、多询问,以便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空间观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指导小学生动手,巩固空间观念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人生阅历不足,知识储备也较少。在培养他们空间观念时,仅仅依靠教师讲解,难免会有些弊端。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动手操作,做到手脑并用,以巩固所掌握的空间观念。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概念时,由于从平面图形过渡到了立体图形,小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教师就可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长方体,首先通过多媒体来观察几个常见的长方体物品,包括鞋盒、纸箱、酒箱、教室的门、冰箱等。在看过这些物体之后,大家觉得要制作一个长方体物品,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生1:需要六个面,在这六个面中要两两相等。要是用纸制作的话,就需要六张纸。

生2:还要准备胶水和剪刀,以便把六个面粘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形。

生3:也可以拿一块土豆,然后用刀子进行切削,这样就不用准备胶水了。

师:为此,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组材料(如图3),请大家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吧。

由于准备的三组材料各不相同,使得学生的思考空间很大。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了对长方体表象的思考和研究过程,对图形有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长方体中棱长、顶点、长方体的面等概念。接下来,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中的长、宽、高:

师:刚刚我们小组合作自主制作了长方体,那如果借助多媒体的话应该怎么作图呢?

生:可以一个面一个面的画。

师:但是长方体的六个面我们在作图的时候,一般不会都画出,看不见的面会用虚线来描绘。应该怎么画呢?

生:可先确定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从顶点出发画出三条棱,可确定一个长方体。

师:是的,一般地,我们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从一个顶点出发确定三条棱长,长方体也就唯一确定了。那么,大家思考一下,自己在制作长方体的过程中,是不是也都遵循了这样的规律呢?

在培养空间概念的过程中,需要小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内容很多,还包括了与角有关的知识、图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等。这样教师就应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动手实践中来,以调动起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与水平。

四、布置开放性作业,深化空间观念

作业的布置是数学教学的延续,能帮助小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而在深化空间观念时,教师则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现状,分层次布置作业,同时注重作业的开放性。

例如在学习完圆柱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之后,有练习题如下:现有一个底面周长与高相等的圆柱体(如图4),如果圆柱体的高减少2厘米,表面积就会减少12.56平方厘米,试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就可让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制作一个相应的圆柱体,然后观察一下圆柱体的高与表面积之间的关系,继而寻求题目的答案。当然,也可鼓励小学生从方程的角度入手考虑,假设圆柱体的高为x,底面周长也为x,这样就可用含x的代数式来表示圆柱体的表面积了。在解题的过程中,小学生探索的空间较大,其空间观念意识也得到了提升,数学综合素养大幅度提高。

同理,在变式题“现有一个圆柱体,它的高是8厘米,现把底面分成了若干等份,切开后近似得到了一个长方体(如图5),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增加了64平方厘米,试求切割之前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中,教师就可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师:切割前后两个图形中有哪些量发生了变化,有哪些量是不变的?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与观察,快速得出答案。

生1:切割前后两个图形的体积是不变的。

生2:两个图形的表面积发生了变化,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比圆柱体多了左右两个长方形。

师:长方体多出来的部分的表面积应该怎么计算呢?

生1:多出来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高,宽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

生2: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可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也就是64÷2÷8=4,这样的话就可以求出圆柱体的体积了。

师: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若是把题目中的问题改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么求解呢?请同学们利用课下时间进行思考。

在上述案例中,开放性作业的布置能够使动手操作与数形结合思想相结合,同时还帮助小学生回忆了几何图形的相关公式,教学效果较好,发展了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有利于小学生空间想象思维的形成,能为后续几何图形的学习作铺垫。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便使小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想一想……如此一来,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与发展。

猜你喜欢
空间观念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