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地方高校筹资工作的思考

2017-02-14 12:03李军凯王欣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筹资办学资金

李军凯++王欣

摘 要:面向社会筹资、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也是地方高校增加办学经费、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来源。与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在筹资意识、重视程度、筹资能力、管理服务以及资金运作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建议地方高校在开展筹资工作时要做好战略管理、渠道管理、情感管理、信息管理和实施管理,使所筹资金用到实处,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

关键词:新时期;地方高校;高校筹资

地方高校筹资工作的意义

地方高校,通常意义上是指地方所属高校,它们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资金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截至2015年5月,全国高校共计2,845所。其中,依靠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校大约有2,500所,地方高校约占全国高校的87.9%,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主体地位,地方高校为我国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贡献了巨大力量。

筹资是通过一定渠道、采取适当方式筹措资金的财务活动。就高校而言,筹资主要是面向企业、基金会、校友等社会力量募集资金和接受捐赠。主要方式有支持校园基建项目,设立学生奖助、科研、国际交流基金,设立优秀教师、讲席教授、学术出版、科研发展基金等。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质量的提升,高等教育需要的办学资金数量越来越大。就地方高校而言,筹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筹资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向前进。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要求高校改革单一型的办学模式,建立复合型的现代大学制度。2015年12月1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决定》(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法》进行了部分修订。其中,第六十条第一款修改为“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高等学校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这与“98版”相比,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化。纵观世界一流大学,都高度重视筹资工作,不仅学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筹资工作,而且筹资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都很强,筹资的总量和增量数额巨大,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作用,很多高校还将筹资能力作为评价校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说,筹资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2.筹资是地方高校增加办学经费、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办学规模扩大,招生人数增加,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人员经费也迅速增长,高校的办学成本越来越高。地方高校本身的办学经费从整体上比部属高校要少,同时地方财政拨款增长缓慢,有些地方高校无论在硬件环境和软件支持上都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可以说,仅仅依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要快速发展,必须寻求多渠道的筹资机制,而面向社会力量筹资就成为地方高校增加办学经费、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来源和补充。

3.筹资是地方高校加强“双一流”建设的有效支撑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家正式启动实施“统筹推进两个一流”战略,即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有效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双一流”战略为我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指明了任务路径。与中央财政资金相对应,各地政府也安排了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经费,但是与中央财政资金相比,很多地方政府受经济发展状况和资金的制约,支持“双一流”建设的经费数量远远不足,而高校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大学增强办学实力、进行一流学科建设及培养高端人才。

地方高校筹资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办学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捐赠经费、事业收入、学杂费和其他教育经费。就地方高校的筹资工作而言,总体上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不要说与国外一流大学相比,就是与国内的部属高校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筹资工作起步晚,重视度不够

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率先注册成立了基金会,开创了我国大学依法筹集资金的先河。截至2014年,全国共成立了406家高校基金会,据统计,成立基金会的部属高校达到部属高校总数的80%左右,而成立基金会的地方高校在地方高校总数中仅占13.8%。由此可以看出,相比国内部属高校来说,我国地方高校的筹资工作才刚刚起步。究其根源,在于地方高校对于筹资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重视度不够,没有将筹资工作列入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中,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筹资机构和相应的筹资工作机制。

2.筹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高等教育完全依赖于财政拨款。如今,一些地方高校仍然没有摆脱落后观念的影响,没有主动筹资的意识,他们始终认为高校作为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其运行经费就应该由国家发放,即所谓“国家投资办教育”,而不需要学校出面筹资。一些地方高校认为面向社会筹资难度大、效果不佳,还不如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汇报沟通效率高,因此他们往往把精力和重点放在上级政府部门方面,想方设法从政府部门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可以说,落后的观念与意识也是制约着地方高校筹资工作的重要因素。

3.筹资能力不足,效果欠佳

目前,一方面,一些地方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基金会和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但其资金构成比例严重失衡,对财政拨款的依赖性仍然很大。一些地方高校的基金会人员缺乏且能力欠佳,对学校的发展宏观把握不够,没有科学的规划和筹资方案设计,筹资机构活力不足、运行懈怠,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筹资能力不足,筹资收效甚微。另一方面,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从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这也就意味着构成经济主体的企业面临着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和更大的转型升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收入增速变缓,资金支出也更加谨慎,对外捐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4.筹资工作管理服务不到位,资金运作效益不好

一些地方高校虽然通过社会捐赠等渠道募集到一些社会资金,但是由于对资金的管理和对捐赠方的服务不到位,客观上也对后续的筹资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具体表现是:所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没有做到透明化、公开化,没有向捐赠方及时反馈,甚至有些向捐赠方的承诺事后没有兑现,使得捐赠方失去信心和热情,不再愿意进行捐赠。同时,很多地方高校的基金会缺乏具有资金运作能力的专业人员和工作机制,对筹集到的资金没有进行很好的运作管理,资金的收益和效益欠佳。

关于地方高校筹资工作的思考

1.解放思想,做好战略管理

在高校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高校要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依赖政府拨款的陈旧观念,吸取西方高校关于办学筹资的先进经验,建立与自身发展目标相一致的筹资战略,并将多渠道筹资办学纳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中,努力创新工作机制,调动学校各相关部门、院系、教授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找到适合本校发展的筹资突破口,建立相应的筹资模式,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增加资金来源。

2.科学规划,做好渠道管理

当前,政府财政拨款已经不能满足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必须采取多渠道筹资方式。学校要建立基金会或专门的筹资工作机构,安排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了解学校总体情况和发展战略的工作人员从事筹资工作,科学规划筹资方案和筹资渠道,构建科学的筹资结构和筹资目标,合理分配筹资任务。同时,用心做好渠道管理,对每一笔资金都做到科学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处理过程,使资金的融通更为便利。

3.用“心”投入,做好情感管理

通过校友会、基金会进行社会募捐筹资时,不仅要考虑市场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做好情感管理。进行社会捐赠的主体多为校友或者认同学校办学理念、关心学校发展的“爱心人士”,他们在进行捐赠时都有一定的情感动机,学校要用“心”将这份捐赠资金妥善管理,并加强与捐赠主体的情感联系,增加对他们的情感回馈,增强捐赠主体对于学校的归属感、责任感等,使筹资方式更加人性化。

4.持续跟踪,做好信息管理

建立捐赠主体信息库,完善相关信息,做好资金来源的信息管理。学校除了要对筹集到的每一笔资金做好汇入和流向的管理,还要对捐赠资金和捐赠主体进行持续跟踪,做好信息管理。建议所筹资金使用项目化,专款专用,对资金使用之后的收效及时进行评估,并向社会或者捐赠主体进行反馈。同时,做好捐赠主体关于资金使用方面的相关建议、诉求的收集整理,提升资金使用的满意度。

5.保持独立,做好实施管理

高校要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需要保持办学的独立性和延续性。在高校筹资工作中,有时会出现捐赠主体对学校的学科发展、行政管理工作等进行干涉的情况,有时甚至可能会出现捐赠主体要求改变学校的议事规则、程序等情况,这时学校应友好地与捐赠主体进行沟通。如果实在难以达成共识,从学校长远的发展来看,应当拒绝这种干预学校正常管理秩序的捐赠,以保持学校办学的独立性和延续性。地方高校应该始终将办学目标放在首位,致力于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资金的筹集、使用、评估、反馈等各个环节都要保持独立自主性,做好实施管理,使筹资实现其最根本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和国家“双一流”战略加快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多渠道进行筹资是地方高校解决政府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的主要途径。从总体上看,我国地方高校的筹资工作刚刚起步,在筹资意识、重视程度、筹资能力、管理服务以及资金运作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做好地方高校的筹资工作不仅任务艰巨,而且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地方高校在进行多渠道筹资过程中应多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筹资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探索创新符合本校发展目标的筹资模式。要科学规划学校的筹资方案和筹资渠道,在工作中用“心”投入、持续跟踪,做好与捐赠主体的情感沟通和筹资工作的信息管理。同时,要注意保持学校办学的独立性,使所筹资金用到实处,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庆林, 韦须祥. 地方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运行机制及发展路径选择—以江苏地方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为例[J]. 当代教育论坛, 2015(3):75-80.

[2]包海芹, 孙千博. 美国高校筹资机构建设及启示[J]. 高教探索, 2015(3):53-57.

[3]邓娅. 校友工作体制与大学筹资能力—国际比较的视野[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1):139-150.

[4]李越冬. 我国高校多元筹资渠道分析—基于中美高校筹资渠道比较的视角[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5):75-78.

[5]王波. 对地方高校筹资渠道多元化的几点思考[J]. 中州大学学报, 2007(1):31-33.

[6] 谢志勇, 蔡绍尧.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高校筹资工作的思考[J]. 江西教育科研,2005(12):32-33.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李军凯系河北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筹资办学资金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企业权益性筹资风险管理研究
国有大中型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