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平

2017-02-15 03:25平振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10期
关键词:哈默杰克逊大叔

平振杰

《尊严》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尊严”是课题的名称,也是贯穿全文的主旨,它的意思比较抽象,四年级的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因此,引导学生由人物的言行,推想其内心世界,进而感知尊严的意义和可贵,是主要的教学方法。

我在教学这课时,紧紧围绕“尊严”来展开。

检查预习情况后,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哈默,学生说出:“他是个有尊严的人。”“他有自尊。”“他不想不劳而获。”……接着再把杰克逊大叔对哈默的评价“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呈现出来,让学生齐读。学生初读这句话,并不理解,我适时抛出问题:为什么你们评价哈默有尊严,杰克逊大叔也这样评价他?从哪里看出来的?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哈默有尊严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从这个点切入,自然贴切。这个问题既指向文章内容,又能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覆盖的阅读面比较大,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也较大,有利于学生整体感悟,实现有效阅读。

课文中能体现哈默尊严的句子有3处,分别在课文第2、第3、第4自然段的开头。这些句子分别是对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正是这些描写塑造了哈默自尊自强的人物形象。于是交流后,我把文中哈默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描写做了汇总,分类呈现并让学生朗读。同时,建议学生在习作中也要学习运用这些描写。

在学习写法、认识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我不忘指导学生朗读。指导朗读哈默的第一句话时问学生:“现在你就是这个年轻人,我问你,你为什么不先吃饭而是要求先干活呢?难道你不饿吗?”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文章中的人来读;指导朗读哈默的第二句话时让学生关注感叹号,读出感叹号的味道,同时告诉学生读书时揣摩人物的心理,也能有更深的感受。

在交流学生所画出的句子时,我不忘与杰克逊的评价相结合。每交流完一处,便适时引读杰克逊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样反复诵读,加深学生的感悟,在最后一次读完这句话时,引导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课堂上学生谈得丰富多彩:“尊严是用钱买不到的。”“尊严是巨大的精神财富。”“一个人只要拥有尊严,就能创造出奇迹。”在反复诵读中学生深化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

本文共有两个人物,通过阅读、交流,哈默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已经变得很高大,杰克逊大叔是怎样的人呢?学生对他的善良一看就透,但对他体贴别人、处处维护别人尊严这一层意思认识得不够深刻,仅通过阅读本文理解很难到位。于是,我便对照杰克逊大叔的几次语言描写,设定了个“杰克逊二叔”,同样的意思“杰克逊二叔”是另一种表述———刻薄、直白,与杰克逊大叔的话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一眼就看出杰克逊大叔是个善良、体贴、懂得尊严的人。同时升华认识,回顾题目:“尊严”还包含着怎样的含义?学生思考后认识到:不仅哈默有尊严,杰克逊大叔处处维护哈默的尊严,也是懂尊严的人,值得敬重。

最后,我又补充了一个徐悲鸿维护国家尊严的故事。通过巧妙设计填空,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这节课,带给了我几点思考:其一,要想上好一节课,就需要教师、学生和文中人物融合在一起。其二,不要让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缚住手脚,人文精神的熏陶不需要有意去躲避。一节语文课,人文情怀是化整为零分散在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还是独立成“章节”,不能由我们教师说了算,也不能由某种“风潮”说了算,我们应该问问文本,由文本的特点而定。其三,教师应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能力,如语言组织能力、课堂应变能力、敏锐捕捉课堂信息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等,让自己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哈默杰克逊大叔
失眠的熊大叔
迈克尔·杰克逊的粉丝共同“拯救世界”
嗨歌大叔
由“不包括”引发的思考
摔倒了就趁机抓一把枯草
伊恩·杰克逊
哈默卖酒
梨大叔说错了
杰克逊电影海报公布
世界感慨杰克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