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分组:为了更高效地合作
——以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复习课为例

2017-02-15 23:37
名师在线 2017年19期
关键词:物态同组复式

李 虎

(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初级中学,江苏如皋 226531)

引 言

复式分组是在传统固定分组的基础上提出的,将“同组同质”的探究型分组与“同组异质”的互助型分组整合起来的分组模型。相对于传统分组教学而言,复式分组所呈现出来的“动态”特征,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知识的难易以及自身的认知能力(基于某一知识点自主判断),自主或他主地决定参加什么样的小组[1]。

数年的实践使得我们对复式分组的操作越来越娴熟,同时也越来越发现复式分组通过小组形式变换,让学生在自身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高效合作。也就是说,如果把复式分组过程中的“小组变换”视作“形”的话,那“合作”就是复式分组教学的“魂”。本文试以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这一章的复习课为例,阐述相关观点。

一、从高效合作的角度,设计复式分组

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看,《物态变化》这一章的复习教学需要立足于两个基础:一是学生对六种物态变化知识掌握的娴熟程度;二是对实际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实例的准确判断。在此基础上一些稍显特殊的指向思维能力的问题,则可以作为优等生(在复式分组中,通常界定为C类生)分组学习时的内容[2]。

考虑到学生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对基本的知识点所表现出来的认知相近性,笔者在设计复式小组学习时,首先运用“同组异质”的思路,让学生用“物态变化三角形”(即常用的以物质的固、液、气三态为三角形顶点,以双向六种物态变化作为三条边的示意图)来巩固对物态变化的基本理解。经验表明,大多数学生在初学阶段,掌握这六种物态变化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学生的这种理解,往往具有比较明显的机械记忆特征,没有形成良好的直觉。而在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会因为记忆差错而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如描述固态变成气态时容易说成汽化而不自知等。因此,此阶段的同组同质,贵在让学生培养良好的直觉,即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根据状态变化,说出物态变化的名称与吸放热情况。

在学生的直觉形成之后,需要结合具体的实例来巩固。笔者在这里设计了“同组同质”的小组,因为此环节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直觉判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先判断物态变化实例中的始态与终态,然后再判断物态变化名称与吸放热情况。之所以此时不用同组同质分组,是考虑到学生经过上一分组之后,思路已经趋于一致,认知水平差异不是十分明显,故而不需要让优生在其中发挥判断作用。而在同组同质的情况下,学生在举例、析例的时候,由于认知水平相近,也更放得开,故学习情境也就更佳。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基于以上考虑,笔者以为可以实现更高效的合作。

二、在复式分组教学中,实现高效合作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存在距离几乎是必然的,而这个距离的缩短需要在咬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辅以技巧。复式分组能否驱动学生高效合作,本质上取决于复式分组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指导。

《物态变化》复习课中,如何通过复式分组来实现高效合作?对此问题的回答,笔者有两点认识。

第一,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充分表达,以强化认识、暴露问题。合作的基础是问题的呈现与讨论。物态变化复习中如何准确判断实例中的物态变化,是学生普遍意识到的问题之一,让学生在同组异质的分组中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方法的探寻,进而在同组同质的分组中进行方法的运用。

比如,有部分中等生(B类)与学困生(A类)在问题解决中暴露出无法将物态变化与吸放热情况进行准确对应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笔者设计了让学生在复式分组的两个阶段中都讨论这个问题,结果不同小组所得出的方法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小组认为可以结合实例,有的小组则认为应当紧扣物态变化三角形。其实,这两种方法难以绝对说优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学生在不同分组的深入讨论中,会对判断方法产生理解,而这正是复式分组教学的初衷。

第二,让学生在复式分组的“动态”中感受合作的作用。复式分组不只是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形式,同时也是要让学生在分组学习中学会合作。因为只有学会了合作,高效的合作才有可能发生。因此,笔者的一个着力点是让学生在学有所获之后,反思这一收获是如何获得的。

比如,有的学生在复式分组的过程中通过合作讨论,认识到物理概念与物理实例的结合,可以让自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更熟练、更深刻,于是就会得出“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学习至少要有一个实例,这样概念就更容易记住”的结论。这就是合作学习的效果,其指向学习品质。

三、高效合作驱动学生自主复式分组

复式分组的价值体现在于“复式”。研究之初,“复式”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基础、学习特点来决定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在学生的合作品质得到提升之后,他们在进行复式分组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自主性。

事实上,即便在学生物理学习不到一个月之后的《物态变化》复习课中,由于其他课型的驱动,学生在复式分组中的自主特征已经比较明显了。尤其是资优生在讨论一些复杂问题如“不准确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物体冷却速度与温差的关系判断”时,他们能够根据此前合作学习中发现的同学思维特点,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当在课堂上看到这种合作小组的自然形成时,我们深感复式分组给学生的学习品质尤其是合作品质带来的积极变化。

当然,复式分组作为一个相对新颖的概念,对其理论价值的探寻与实践意义的把握需要一个过程。这将驱动我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继续深入,以期获得更有价值的收获。

[1]印冬建,李虎.《农村初中复式分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J].中学数学,2016(12):68-72.

[2]印冬建.复式分组教学的核心:变换与合作[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8 ):46-51.

猜你喜欢
物态同组复式
『物态变化』易错警示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物态变化』易错题练习
“物态变化”问题讨论
略谈“垂直互动”复式教学的作用
新知
澳门复式住宅
第三章物态变化
复式亭全计重收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