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旱塬东部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

2017-02-15 17:17洪晓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渭北拔节期旱地

摘要:为了探索旱地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增产新途径,在渭北旱塬东部设置了小麦不同行距试验。结果表明,行距10、17、13 cm处理667 m2产量分别为231.7、229.2、225.8 kg,极显著高于20和23 cm。从群体结构上看,不同行距处理冬、春分蘖数无明显差异,但成穗数窄行距显著高于宽行距,单株穗数、千粒重也高。拔节期窄行距处理总分蘖数、4叶以上分蘖数和次生根数均高于宽行处理。抽穗期土壤水分测定结果表明,窄行距处理表土层高出宽行距2.3~3.3个百分点,耕作层高出3.4~4.6个百分点。从抗倒性上看,窄行距处理均无倒伏现象,随着行距的加宽倒伏愈加严重。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行距;土壤水分;群体结构;渭北旱塬东部

中图分类号:S512.1;S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0-5187-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20.005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new ways of dryland wheat production in east of Weibei plateau, this test was se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10,17,13 cm row spacing treatment were 231.7 kg/667 m2,229.2 kg/667 m2 and 225.8 kg/667 m2,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20 and 23 cm row spacing treatment. As far as population structure was concerned, the winter equinox tiller numbers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row spacing treatments, but spike number, ear number per plant and 1000 grain weight of narrow row spacin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wide row spacing. In jointing process, the total tillers, the above 4 leaves tiller number and the number of secondary roots of narrow spacing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wide spacing. At heading stage soil moisture of narrow row spac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wide row spacing by 2.3-3.3 percentage points in layers of topsoil, and by 3.4-4.6 percentage points in tillage store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dging resistance, narrow row spacing treatments had no lodging. Lodging became more serious with the increase of row space.

Key words: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 row space; soil moisture; population structure; eastern Weibei plateau

渭北旱塬位于陜西省渭河以北的黄土高原地区,包括行政区划上的渭南、宝鸡、咸阳、铜川及延安地区南部23个县,年降水量550~730 mm,保证率为80%的年雨量自西向东递减,西部500~600 mm左右,东部只有400 mm,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干旱是当地的主要自然灾害,旱地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栽培是以蓄水保墒、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为中心进行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渭北旱塬东部传统的倒茬作物豌豆、苜蓿面积大幅度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自然降水利用率不高,产量减少严重。近年来还出现麦地投入不足、化肥施用过多、品种混杂退化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从不同的技术角度出发做了大量工作。李华等[1]认为,地膜覆盖栽培能促进小麦生长过程中干物质的累积及其向穗部的转移;党建友等[2]的研究表明,旱地小麦播期适当推迟,可以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李立科等[3]提出旱地小麦留茬免耕栽培技术,并在当地推广了一定面积。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还从秸秆还田、模式栽培、免耕技术等途径进行旱地小麦栽培试验[4-6]。

本试验旨在探讨同一播种量条件下不同行距对小麦土壤水分利用、小麦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为改进旱地小麦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小麦试验品种为陕合6号,试验小区面积为12 m2,播种前深翻时施有机肥2 500 kg/667 m2,碳酸氢铵、磷肥各50 kg/667 m2,播种期为2011年9月2日,翌年6月10日收获。播种量为13万粒/667 m2,实行人工开沟摆子。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共设6个处理,即行距为10、13、17、20、23(沟播)与23(平播)cm,各处理行数分别为20、15、12、10、9、9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

经方差分析,行距10、17、13 cm处理667 m2产量分别为231.7、229.2和225.8 kg,均极显著高于20和23 cm(沟播与平播)处理;窄行距处理(10、13、17 cm)比20 cm处理增产10.0%~13.0%,比23 cm处理增产20.3%~27.5%(表1、表2、表3)。

2.2 不同行距对小麦群体结构的影响

行距缩短后,种子在田间呈均匀状态分布,行距愈短愈均匀。苗期阶段,窄行距处理麦苗生长均匀,匍匐程度大于宽行距处理。从冬、春群体结构上看,不同行距处理分蘖数无明显差异,但在成穗数上,窄行距(10、13 cm)处理显著高于宽行距,单株穗数、千粒重也高,穗粒数则相反(表4)。

2.3 不同行距处理土壤水分差异

表5为抽穗期土壤水分测定结果。从表5可以看出,行距10 cm处理0~10 cm土层土壤水分高出20、23 cm(平播和沟播)处理2.3、2.5、3.3个百分点;10~30 cm高出3.1、4.0、4.6个百分点;30~50 cm高出1.5、2.0、2.3个百分点。13、17 cm处理也有相同的趋势。窄行距处理墒情明显好于宽行距处理,导致上述的窄行距各处理小麦成穗率高这一结果。

2.4 不同行距处理拔节期麦苗个体发育状况

由表6可见,10、13 cm处理拔节期在4月10日和4月5日,其他处理在4月3日,行距缩小拔节期有推迟的趋势。根据4月1日调查结果,10、13和17 cm处理的单株分蘖数、4叶以上分蘖数和次生根数均高于其他处理。从抗倒性上看,窄行距10和13 cm处理均无倒伏现象,随着行距加宽倒伏愈加严重。

3 小结与讨论

1)本试验结果表明,10、17、13 cm处理667 m2产量分别为231.7、229.2和225.8 kg,均极显著高于20和23 cm(沟播与平播);窄行距处理(10、13、17 cm)比20 cm处理增产10.0%~13.0%,比23 cm处理增产20.3%~27.5%。渭北旱塬东部小麦生产在不增加投入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缩短小麦行距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其增产机理在于,行距缩短为小麦种子均匀分布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育壮苗[7],显著提高成穗率和穗粒数,提高光能利用率[8],构成比较合理的产量结构[9]。

2)该试验土壤水分测定结果,窄行距处理抽穗期表土层、耕作层土壤水分含量较宽行距为高,这与宽行距各处理这一时期土表裸露面积大、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损失有关[10]。窄行距处理墒情明显好于宽行距处理,导致其成穗率高、增產作用明显,这与以往的试验结果相一致[11-13]。同时,本试验中行距缩短后能显著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也是增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 华,王朝晖,王西娜,等.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1):369-374.

[2] 党建友,王姣爱,张 晶,等.干旱年份播期对旱地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1):172-176.

[3] 李立科,洪晓强,魏世贤,等.渭北旱塬农田蒸发水开发技术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3(3):131-133.

[4] 李富翠,赵护兵,王朝辉,等.渭北旱地夏闲期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土壤水分、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9):102-105.

[5] 孙婴婴,陈玉华,陈士颖,等.不同栽培模式对旱作冬小麦根系生长时空分布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0):75-82.

[6] 洪晓强,李立科,杨少伟,等.关中西部小麦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生态试验[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1):52-55.

[7] 方日尧,赵慧清,方 娟.不同保护性耕作对渭北旱塬冬小麦病害发生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194-197.

[8] 赵 荣,张存岭,陈若礼,等.影响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的降水因子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17-120.

[9] 付增光,杜世平,廖允成.渭北旱地小麦留茬深松膜侧沟播耕作技术体系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2):13-17.

[10] 张树兰,同延安.渭北旱塬不同田间管理措施下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4):20-24.

[11] 杨 青,薛少平,朱瑞祥,等.中国北方一年两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32-39.

[12] ABBAS H,LRAJ E. Dry land winter wheat response to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a continuous cropping system in Northwestern lran[J].Soil & Tillage Research,2006,86:99-109.

[13] FABRRIZE K P,GARCIA F O,COSTA J L.Soil water dynamic,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orn and wheat response to minimum and no-tillage systems in south pampas of Argentina[J].Soil & Tillage Research,2005,81:57-69.

猜你喜欢
渭北拔节期旱地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2021年山西省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两个苹果品种在渭北旱塬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红色渭北颂
渭北明珠
——林皋湖
拔节期弱光胁迫对扬麦15麦秸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的影响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土壤CO2排放及碳平衡特征
拔节期追氮对鲜食糯玉米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