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奎
1960年我出生于山东淄博一个农民家庭,幼时生活条件极差,唯因可自由玩耍而倍感快乐。那时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少,孩子们平时很自由。那时村民们在劳作之余,为排遣寂寞,喜欢聚在一起讲些鬼神、武侠之类的故事,再就是有好动的年轻人在老拳师的指点下习练武艺。晚饭后,我时常摸黑到他人家里听故事,尤其是一些武侠之类的故事让我兴致勃勃,很有些神往。家乡民风自古尚武,村民们日常闲聊时,也不时地会提到村里谁谁功夫很厉害、几个人不能近身,从大人的言谈话语以及神色中我感觉到,会武功的人让他们既敬畏又羡慕。耳熏目染,我幼小的心灵中慢慢滋生出习武的欲望,我更仰慕那些古代武林大侠,幻想着自己将来也能成为武艺高强的人。
14岁那年的夏天,一个小伙伴的父母为他找了村里有名的老拳师教习武术,在小伙伴的好意相约下,我兴奋地和他一起去拜见老拳师。来到老拳师的宅门前,我的心中有些忐忑,生怕老拳师不收我这个徒弟。定定神后,轻轻拍打门环,老拳师的家人开门把我们领进院内,又引入正屋,只见一个老人端坐在方桌旁的椅子上,身板硬朗,目光炯炯有神。我规规矩矩地站在老人面前,小伙伴向老人对我作了简短介绍,老人家把我上下打量了一番,询问了一些情况,略作沉思后问我:“你怕吃苦吗?”我说:“不怕。”他又说:“只要你能保证一直练下去,不半途而废,我就教你。”我坚定地回答说:“我一定好好学,不偷懒!”老人家点了点头。随后在他的讲解、示范下,我开始学练武术基本功。
老人家不苟言笑,要求严格,威严之中不时露出柔和的神态。我对老人家很有畏惧感,同时也异常敬重他。在他的指点下,我刻苦用功,每周去师父家学习一个晚上,让师父检验前段时间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如果过关了就学习新的东西,平时自己在家练习不敢懈怠,生怕让他失望而不再教我。白天抽空我也隔三差五地到师父家里去走走,主要是帮师父家干点扫扫庭院、挑水等力所能及的杂活,就这样几年下来,我打下了一定的武术基础。
我自幼身体瘦弱,个性相对文静,上学时偏重于喜欢文艺,唯一喜欢的体育项目就是武术。上初中、高中时,正赶上学校开展“学黄帅”、“批林批孔”、“白卷英雄”、“学工学农”等等,教师几乎不讲课了,学生也闹得欢。我觉得整天胡闹没意思,应该趁年轻学点文化和本领,于是将主要精力用在了两个方面,一是看书自学课本知识,二是练武术。通过学习武术,我增强了体质,也在与同学、伙伴的相处中增强了自信。由于同学们都知道我在练武术,那些体壮、顽皮的孩子对我也就有了一些顾忌,不敢轻易招惹我,偶有冒犯者,我会利用所学的技法回敬他一下,虽是点到为止,但也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不知不觉中,武术竟然成了我如影随形的保护神,习练武术也从业余爱好逐渐演变为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革”后國家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我参加了高考,高中母校同级四个班,当年只有我们三人考上了中专,从此我脱离了农村生活。回眸往事,很庆幸儿时在校没随波逐流,自学的那点基础知识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的很多年中,我在校学习、参加工作、职务升迁、娶妻生子,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事情,有成功的喜悦,也有遭遇坎坷的苦恼,但是习武的兴趣始终未减。闲暇之余,我广交朋友,利用各种机会寻师学艺,先后跟随几个拳师习练过武术;同时我也时常逛书店购买一些武术书籍与杂志,从中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套路看书自学,但由于很不系统,又缺乏名师指点,自然走了不少弯路。细品自己的习武历程,审视各武术门派的不同特点,我心有所悟:习武仅仅靠刻苦和坚持是不行的,还必须选准适合自己的拳种,拜一个有成就的好师父,只有获得真传,方能学有所成。
1991年夏天,我路遇中专时期的同窗好友,他对我说:“你不是一直很喜欢武术吗?我找到一个很厉害的太极拳老师,他是太极拳名家洪均生的弟子,也教了很多徒弟,他的徒弟有些已经很有成就了。他现在就在人民公园教拳,明天早晨你过去,我给你做介绍人。”第二天早晨,我准时赶到公园门口,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人领着一群年轻人在练太极拳,之后长者和年轻人作对抗演练。当看到几个精壮的年轻人瞬间被长者发出几米之外时,我顿时心生敬意,也亲眼见识了看似柔缓无力的太极拳之威力,遂下定决心潜心习练,从此我和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初学太极拳之时,正值体力、精力最旺盛的阶段,但是工作很忙,经常出差,应酬频繁,自然影响了练拳。我断断续续地练习了一段时间,拳艺也没有多少长进。看到一些和自己同时学拳的人进步较快,我很羡慕,也滋生出些许气馁,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笨了,困惑中有些消沉。一个周末的早晨,天气很好,大家的心,隋也如天气一样特别好,练拳的兴致很高,练了很长时间,个个累得汗流浃背。休息时我们坐在花池的石栏旁,交流中我得知他们之所以进步快,是因为他们坚持天天练,并且每天都比我练得多。思量再三,我最终下定决心,推掉一切无谓的应酬和休闲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太极拳的钻研和训练之中。
随着与老师的感情不断加深,我正式拜师,彼此之间情同父子。有一个阶段我除了上班、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几乎都在师父家里,犹如师父的家庭成员一般。就这样,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我逐渐找到了感觉,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再练起来动作也柔顺了不少,偶尔和同学们试验一下招式,竟也能将他们发出很远,顿时兴趣大增。很多时候,超强度的训练使自己感觉疲倦到了极点,汗水浸透了衣衫,满身泥泞,回家时似乎连上楼的力气都没有了,整个人像散了架一样,到家便仰卧床上,很久才能恢复体力。那段时间,是自己最辛苦、最痴迷的时候,付出很多,进步也很快。师兄弟们异常惊讶,纷纷追问我何以进步神速,自己心里明白,除了师父的悉心点拨外,不过是自己吃的苦多,再加上从小练武有些基础,一旦融入进去,也就自然比他们强一点而已。
1997年妻子受单位派遣去外地工作,每周回家一次。当时女儿上小学五年级,我也调到一个新的单位担任领导职务,自己既要上班、应酬,又要买菜、做饭、照顾孩子、陪伴孩子做作业,真是有些手忙脚乱。为了挤出时间练拳,我每天早晨4点起床,练完拳再给孩子做饭,然后骑自行车送孩子上学。妻子在外工作了8年,我在家坚持了8年。在这8年中,孩子学习不断进步考入了名牌大学,妻子成为著名的企业家,我除了工作之外太极拳功夫大增,一家三口各有所成,全家收获颇丰。
2005年妻子结束外地工作回到淄博,女儿也已经是在校大学生了,我顿时觉得自由活动的时间充足了很多。为了增长见识,拓展交流空间,2006年我加入了淄博市武术协会,不久被任命为副主席。太极拳拳法精妙,拳理完整深奥,我越学越感到自己的不足与无知,再拜太极名师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为了寻访名师,我曾专程去过济南、石家庄、北京、太原等地,后来在中国武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武协秘书长康戈武老师的热情举荐、安排下,我终于得偿夙愿,成为著名太极拳大师陈小旺的入室弟子。从此以后,师父抽出宝贵时间,单独向我悉心传授正宗陈式太极拳法,手把手地指导、点拨,休息之时,师父给我讲述他的练拳经历、人生感悟、拳法要领、陈式家传太极拳传承发展史等。2013年8月的一天晚上,在师父的拿捏(师父称为捏架子,是真传的教法)下我练完功,师父对我说:“世传万卷书,家传一张纸。我怎么教的孩子,就怎么教的你;教了孩子些什么东西,就教了你些什么东西。陈式太极拳核心的东西就是这些了,我该教的都教给你了。”我被师父的功力、品德所折服,被师父的厚爱所感动,心灵被震撼,真是感受至深,難以言表。此后我依然抽空去看望师父,每次都获师父单独点拨,受益匪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四十多年痴迷武术,苦学不辍,付出很多,也收获颇丰。我获得过“山东省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冠军,在《中华武术》、《精武》、《搏击》等著名武术杂志上发表理论研究文章四十余篇,获得“精武百杰之太极拳名师”称号。伴随着武术理论研究成果的不断推出,我的习武经历和我练武的五百余幅照片被陆续刊登在各家武术杂志上,并六次成为各家武术杂志的封面人物,个人武术成就资料被载入中国第一部大型太极拳百科全书——《中国太极拳大百科》,获得了中国武术七段段位。
作为社会公益,我数十年来致力于对太极拳的传播与推广,热情接纳,倾心传授,无偿教学,使数千名太极拳爱好者从中获益,弟子(学生)在全省、全国及国际性太极拳比赛中屡获金银奖牌。为了更广泛、便捷、详尽地将从师所学传授给太极拳爱好者,我拍摄发行了太极拳DVD教学光盘,该光盘被淄博市政府外事部门作为珍贵礼物赠送给多国友人;我将融合自己所学之精华而创编的“太极达摩杖”、“陈式太极实用单刀”、“太极达摩伏虎棍”等器械套路及其实用技法,通过《精武》、《搏击》、《少林与太极》等多家著名武术杂志连载而传播于全国各地。为便于习练者参照,淄博电视台又将我创编的器械套路与实用技法拍摄制作成了教学视频,这些视频资料皆被淄博市图书馆永久收藏。太极拳伴我走过以往的岁月,还将伴我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