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然地理之神奇 培养人文地理之素养

2017-02-16 01:31
名师在线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教师教学

孙 怡

(江苏省江阴市新桥中学,江苏江阴 214400)

寻找自然地理之神奇 培养人文地理之素养

孙 怡

(江苏省江阴市新桥中学,江苏江阴 214400)

本文从掌握地理要素、培养识图习惯、结合学生生活、关注地理事件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自然地理的神奇,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素养

引 言

人教版初中地理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板块。自然地理让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感受人类所生活的这个空间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索发现的欲望和激情。人文地理可以简单理解为加入了人类活动的自然地理,它强调的是我们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强调的是人类如何可持续地发展利用我们所处的这个宏大空间,强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价值观。

一、掌握地理要素,懂得地理原理

初中人教版地理主要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世界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等。学习这些地理知识,必须明确其地理要素,根据这些地理要素,总结地理规律,掌握地理原理。比如自然环境中的气候要素,位置是基础,然后包括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气压、降水、日照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地理要素分析地理问题。

比如,《中国气候》这一节教学内容多而杂,涉及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东西分布、显著的季风特点等,以及我国这些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在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播放视频资料,然后设置问题:通过视频观察南方春节与北方的不同,再观察一下南方同学的暑假生活和北方同学的暑假生活有何不同。通过直观的视频资料,学生对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普遍高温的特点有了直观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带领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在图中找出零度等温线,观察等温线的变化规律,结合前几节课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由老师和同学共同总结板书得出结论:第一,中国的气温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点,与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中国复杂的地形地势有很大的关系;第二,气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学生通过对地图观察和对课文的阅读,懂得了影响气温的地理要素包括什么,从而提高了其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识图习惯,提高识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特殊符号,是学生日常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地图的种类繁多,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地图的基本知识,比如比例尺、方向、各种图例等。认识了地图,接下来要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课本上的地图、与教材匹配的地图册,都应当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认真使用。学生有了看图、识图的习惯,地理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如教学《地形和地势》,给学生播放视频,视频中美丽的草原、广袤的平原、连绵起伏的大山交替出现。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目的是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辽阔的地域,多变的地形,复杂的地势,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地形地势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

师:这种地形图,你们能够发现颜色深浅分布的规律吗?这种规律说明我国地形上有什么特点?

生:西部颜色深,越往东一直延伸到海里越来越浅,西部大部分是山地和高原,东部是海拔较低的丘陵和平原。

接着学生的话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地形剖面图,学生得出中国地势的总体特征:西部高,东部低。最后,学生填涂关于中国三级阶梯地势分布示意图,掌握阶梯分界线涉及的有关山脉,同时探究中国地势对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河流的影响,探究如何依据地势特殊性发展中国经济。

这是八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教学中除了要运用教材和相应的地图册或者教师补充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还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等,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各类地形图的习惯。

三、结合学生生活,拓宽地理视野

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地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让学生能够用课堂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

在《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喜欢吃什么主食?你们家以米饭为主,还是以面食为主?”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提示学生:“每一个地区都有那里人们喜欢的主食,这与这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关系。”教师接着引导:“大家喜欢北方的雪,还是南方的大雨?”大部分学生都回答喜欢北方的雪,因为可以滑冰、滑雪、堆雪人。乘着学生的兴致,教师追问:“既然大家都喜欢雪,在前边的章节里,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那么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南方和北方在中国是怎样划分的?北方的自然特征是什么呢?”学生阅读文字,结合地图,交流探究完成老师设置的问题:第一,北方的地形和气候是什么样?第二,北方三大代表地区的土壤特点是什么?第三,如果我喜欢面食,我可以选择哪个城市来居住?

这节课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建立起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设计的问题紧贴学生的生活,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到课堂学习中,还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四、关心时事热点,关注地理事件

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重大的地理事件,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教师都应该及时敏锐地、不拘一格地引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探究地理事件发生的原因,增强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海陆的变迁》教学中,2016年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地震导致16层的大楼倒塌,死亡100多人,受伤500多人。教师及时抓住这个教学资源,利用视频播放关于台湾高雄地震的情况。教师:“同学们,台湾在历史上就是地震频发的地区,1999年9月21日,在台湾的中部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里氏震级约为7.3级,那次地震可以用惨绝人寰来形容,大量房屋倒塌,停水、停电、交通瘫痪,死亡数千人,伤者更是不计其数。1935年台湾也曾经发生了严重的地震,大家能否用这节课的知识,解释一下台湾地震多发的原因。”学生回答:“可以利用板块学说回答这个问题,全球地震频发的地带一般位于板块边缘地带。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活跃,台湾正好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教师:“回答得非常好,针对台湾多震的特点,你有什么减震、防震、抗震的好方法?”大家自由交流探究这个问题。

这节课从人们关注的时事热点开始,帮助学生了解地震的分布与板块的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扎实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养成学生关心时政的习惯,把学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况中唤醒,培养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的主人打好基础。

结 语

地理有它独特的学科属性,是自然科学中的人文学科,又是人文学科里的自然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地理学科的这个特点,兼顾到两个方面,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融合在一起,让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做贡献。

[1]林立春,石金彦.“人文”汇地理[J].教育观察,2015(04).

[2]曾志彬.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学习认识人文地理[J].当代教研论丛,2016(01).

孙怡,1989年生,女,江苏江阴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中学地理教育与研究工作,中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分析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我的绍兴人文地理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