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达人老陈:别让鲜活的世界与你擦肩而过合理

2017-02-16 17:30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7年1期
关键词:老陈伯父圆圆

人生是一个平淡漫长的过程,如果放任时光悄无声息地匆匆流逝,那么鲜活的全世界都会与你擦肩而过。用文字、相机记录生命的每一个片段,让它们如电影般重生,即使微小,也是生活。

“我们家没有达官贵人的显赫背景,没有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就是一个平凡的三口之家。但是,我们将不平凡的心用在了平凡的小事上,去发现、去记录、去整理,把别人不屑一顾的事回顾了一下,把别人觉得不值一提的事提炼了一下。只要用心,谁说平凡的就不美呢?”

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有一位“记录达人”陈恩光,他有一双神奇的手,为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赋予了不可復制的美和活力。

这几面墙,是我家最美的风景

2015年,陈恩光曾作为“全国100个最美家庭”山西省获奖家庭唯一代表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大会,并登台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颁奖。饱览了首都的繁华,登上回家的火车,想到温馨的港湾在向自己招手,这一刻,老陈的心踏实了下来。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小窝,这话不假。那么老陈的家美在哪里呢?

“国有国徽,校有校徽,但是您可能没怎么听说过‘家徽吧?我家就有!”老陈觉得,家和国一样,需要文化,需要凝聚,所以他就和妻女一起商量着设计出了一个“家徽”。

“我姓陈,爱人姓王,我们的女儿圆圆出生于中秋节,我们就把姓氏的拼音首字母‘C和‘W融合成一个弯弯的月牙。图案下面再加一个‘1988,这是我和爱人的结婚年份,也是这个家庭诞生的时间。”兴致勃勃的老陈还解释说,渐变的月牙说明生活和美都是不断变化的,有规律却不死板,圆满却不过分。这个家徽端端正正地挂在客厅主墙的正中央,满载着的是老陈一家对生活无比美好的期待。

绕过客厅,映入眼帘的是热热闹闹的另一面墙。“这一面墙呢,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作‘走过—。”老陈和妻子王素琴打结婚就约定好,要用相机记录下今后的婚姻之路和自己不断变化的模样。每5年拍一组,5年一小“庆”,10年一大“庆”;小“庆”两人照,大“庆”三人照。一转眼,结婚已近30年的老陈夫妻俩在这面墙上留下了许多新旧不同、风格各异的照片。

看这张,新婚的陈氏夫妻站在红毯上,眉眼中是藏不住的青涩和喜悦;看看右边,19岁的女儿圆圆烫着时兴的卷发,亲昵地搂住爸爸的脖子,老陈则露出了“8颗牙”的标准笑容;再看最下面一张,略显富态的夫妻二人坐在书桌边,你磨墨来我书写,悠悠然把近30年的夫妻情融进了浓浓的笔墨中……

“这面墙让我们感受到了‘走过的宽容和幸福,忘掉争吵,忘掉痛苦,重要的是我们曾一起‘走过”。

靠近老陈卧室墙壁的书柜里,除了琳琅满目的各类书籍之外,也是别有洞天。“家家都有影集,但我家的影集可是经过‘加工的,是像纪录片一样的‘专题集!”那厚厚的一摞册子里,每一本都贴有特制的封面和封底,卷首语、配图词也是样样不落。女儿圆圆从小到大学习和生活的照片记录在《三岁集》《寒窗集》《生日集》中;《市内游》《省内游》《国内游》是三口人踏遍全国各地的见证;《两人世界》《新家》《娘家》讲述从小家到大家的变迁;《10年婚庆》《20年婚庆》是每逢周年,夫妻俩特制的重头戏;《岁月集》《同学集》《暖家》记录了老陈一家及亲友们样貌的变化……文字为证,照片为据,这22本影集将老陈一家的每个年岁都还原成了最美的年华。

整理和记录从来不是件简单的事,因为这不仅是回顾,也是学习的过程,让一家人更了解彼此。“我爱人最发愁的就是写文章,所以我家影集上的配图词都是由我起草的。每次写完之后,我会让她看,希望她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但老陈没有想到的是,本来只是一个礼貌和尊重的行为,妻子却总会出乎意料地“回报”给他许多好建议,甚至会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有的照片里蕴含了太多往事,老陈总是想把所有回忆一股脑儿地写进边栏里,这让本来就窄小的页面看起来拥挤不堪。这时,王素琴总会用笔将配图词中多余的描述删去,把内容提炼、简化。她说:“照片是给自家人看的,又不是要出书,有些细节就在我们的脑海里,一句话就能重启我们的回忆。”她的一段话着实让老陈收获不小,他开玩笑地说:“你虽然不会写作,倒是挺会‘挑刺呀!”王素琴开心地把头一扬,笑道:“那可不,虽然你是老师,但我却是老师的‘老师!”

今年56岁的老陈自大学毕业之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他从不跟人争执,是远近闻名的“好好先生”。说来,正是几十年记录和整理的好习惯帮助老陈养成了平和乐观的性格。谈到这一点,老陈隐藏不住自豪的微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内在规律的,记录和整理帮我们看清事物发展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帮我们用平稳的心态来对待家庭和生活。毕竟,平平淡淡才是真嘛。”

一墙家徽,一墙美照,一墙回忆,是爱让老陈一家将旧时光镌刻在纸上,将美好时光记录在脑海里。

我为修家谱翻山越岭,

却无心看风景

为人父母,方知父母恩深。看着女儿圆圆一天天长大,老陈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不禁想起父亲对自己深沉的爱与支持。

陈恩光出生后就过继给伯父家为子,10岁时伯父去世,幼小的陈恩光却一直无法忘记他高大身影、谆谆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年之后,老陈偶然间得知,伯父竟然是1949年太原解放当天《山西日报》“创刊号”的印刷负责人,是人民解放军取得重大胜利的见证者。正逢伯父诞辰100周年,老陈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通常情况下,人们会给伟人编撰纪念册表达敬仰之情,伯父就是我心中的伟人,为何不给他出个纪念册呢?

查资料、集遗物、访亲友,老陈背起行囊,孤身一人骑着自行车走在颠簸的小路上。他回到乡下老家走访伯父工作过的单位和亲友,挨家挨户地询问伯父生前的工作经历和事迹,到处寻找伯父曾经的照片,有关伯父的信息,他一丝都不放过。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彩色纪念册《父亲百年·一代楷模》终于从印刷厂送到了老陈的手中。激动不已的老陈立刻把这些热乎乎的册子寄给居住在各地的亲戚们,还与山西本地的亲友们举办了一个聚会,把酒言欢、畅谈往事、思念父辈。多了些忆往思今,少了些家长里短,也许,这才是一个大家族该有的样子。

仅仅是上一代的人,对子女就有如此深沉厚重的影响,陈家的祖祖辈辈在山西生活了快600年,其中又有着怎样的伟人和好故事呢?闲不下来的老陈又开始动起了脑筋,想要挖一挖陈家历史这块精神“宝藏”。

“那就修家谱吧!”想法一有,说走就走。老陈再次背起了沉甸甸的背包,踏上了比上一次更远、更艰难的路途。

在修家谱的过程中,查证世系是最大的困难,由于战争、迁徙和灾荒,陈家前前后后600年的历史已经变得十分散乱,就仿佛一堆满是疙瘩的毛线,要想把它们捋顺了,需要费很大一番功夫。

好在,没有什么事能难得倒“记录控”老陈。他开始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根據长辈们的记忆和指引,翻山越岭走访祖先们迁徙的足迹,查找挖掘一切与陈氏祖先有关的碑刻和民间资料,并通过现代数码识别技术,将数百年之前的碑刻文字一一分辨出来。有的字体过于古老,难以识别,他就几次返回城里请大学的古文字专家帮助辨认。近两年的时间里,老陈的足迹踏遍了山西洪洞、朔州、忻州等地区古老的山山水水,照片、书籍和拓本装了满满一箱子。

600年的古老历史、26代的完整世系、1617个族人姓名……两年后,厚厚的《南社陈氏家谱》(南社为陈氏原籍,位于忻州)也在老陈的手中顺利完成了。《南社陈氏家谱》就像一个娃娃,它的诞生让陈氏一族的血脉更通了,家庭联系更深了。

现在有许多人痴迷于金钱的积累和物质的享受,很少去关心自己祖祖辈辈的传统,也很少去寻根问源。

有人说,他这是执念,是无用功。但是身为“记录达人”,老陈跟别人想的就是不一样。老陈说,他修家谱的意义:一是明家族长幼之序,二是传承先辈们的优良品德,为孩子们的成长做出亲情关系下的榜样。这笔财富,远比给孩子存钱、留房子更宝贵,他觉得这是给女儿圆圆最好的礼物,也是他坚持重修家谱的意义。

用记录,

陪伴我家的“慢孩”一起成长

“我有一个女儿,很可爱。但是在她小学4年级之前,从没听过老师夸奖过她。”

老陈的女儿圆圆是一个典型的“慢孩”,在同龄孩子逐渐展露出高智商和非凡天赋的时候,圆圆表现得依旧很普通。没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也没有杰出的艺术特长,望女成凤的老陈夫妇不免有些小失落。

“但她是我们唯一的孩子,父母的疼爱和教育远比孩子的智商更重要。既然不是出类拔萃的孩子,那我们就陪她慢慢成长吧。”

从小学到大学,圆圆一直没有进入学校里所谓的“快班”,一直在适合自己的节奏里不疾不徐地学习着、进步着。“快班”的优良师资和学习环境是许多家长和考生们梦寐以求的,但老陈夫妇却十分尊重圆圆的意见,孩子不愿意去“快班”,他们也不强求,因为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慢孩就应该慢慢成长,我们没有高的目标,也不给她大的压力,让她自己来。但是为了不让她偏离航道,保驾护航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老陈又是怎么当好女儿的“副船长”的呢?当然是靠记录这枚“神器”啦!

在圆圆上小学的时候,老陈就留了心眼儿,开始一点点地收集记录太原市7所知名高中历年的中考录取成绩,并制成了一幅大大的折线统计图。当女儿中考在即时,老陈根据往年的录取最低分、高低分差等预测出了7所学校当年的录取分数线,根据女儿月考的平均成绩大胆地填报了许多人都不敢报的太原五中(山西省排名第一的重点中学)。结果,圆圆以590分顺利地被太原五中录取,仅高于录取分数线1分。老陈的朋友们纷纷恭喜说:“老陈啊,你的运气可真好!”但是他们哪里知道,这“运气”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老陈一笔一画在图纸上“记”出来的。

女儿圆圆上了高中之后,老陈更是铆足了劲儿,准备发“大招”。每次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老陈都会将女儿各科的成绩、总成绩及年级总名次记录下来,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不过这次的记录图表更加细致了:老陈还根据女儿的成绩趋势图估算出了成绩点分布区间、高密度分布区间、成绩几何平均趋势线等,有了之前的成功经验,这次老陈更是信心满满,活脱脱成了一位“统计大师”。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圆圆考砸了,心情十分沮丧,连饭也吃不下去。看着眼泪汪汪的女儿,老陈打开自己持续更新了3年的成绩记录图,把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和分数走向趋势一一指给女儿看。圆圆发现,自己的名次在连续上升了两至三次之后都会有一次小幅度回落,非常有规律,而这次的模拟考试正巧位于回落期,之后又会迎来上升期。

“你看,你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在高考时发挥正常就行了嘛。这可不是我说的,是数据说的。”老陈指着图表,一本正经地对女儿说道。此时的圆圆突然破涕为笑,还没等老陈的下句话说出口,她就紧握着父亲的双手说:“爸爸,谢谢你,一下子就给了我这么大的信心!”在老陈眼里,任何安慰的话都是苍白无力的,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才是硬道理,才能给女儿真正的鼓励。

最终,圆圆高考发挥出色,被东南大学录取,之后更是以连续3年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保送至清华大学航天科技专业硕博连读。十几年如一日地记录着、尊重着、鼓励着,在“记录达人”老爸的陪伴下,“慢孩”也终于品尝到了自己成功的果实。

现在,圆圆在北京攻读博士,老陈家里却没有一丝“空巢家庭”的寂寞和冷清。自从老陈家被选为“最美家庭”之后,他的亲友、同学、同事和邻居们纷纷跑到老陈家“观光”和“取经”。有一次,一个40多年未见的小学同学打来电话,兴奋地问:“老陈,报纸上刊登的‘最美家庭是不是你家啊?哎呀,终于看到了一个我所熟悉的模范人物啊,真是太值得我们学习了!”这短短的几句话突然让老陈意识到,原来,熟悉人物的榜样作用才是最直接、最深远的。

老陈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开始经常接受单位和社区的邀请,把记录生活和教育孩子的心得与许多父母共享,把自己多年来整理的“宝藏”和记录历程讲述了一遍又一遍。对于来向他讨教记录小妙招的亲友们,他也是不吝赐教:“家庭生活中不只要有物质生活,更要有精神生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家里也有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之所以这么幸福,是因为我家重视记录,重视‘小情趣‘小艺术的积累。记录,让我们忘掉‘难念的经,让不愉快的事‘翻篇儿,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老陈对待家庭生活的细心和珍视,深深感染了他身边的人,大家都对他的做法赞不绝口。可是对老陈来说,这些只是出于他对待家庭、对待生活的初心。“大家都是普通人,都过着平凡的生活,但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着不平凡的心态。主动去记录、去发现、去感知生活的美,这样才能成为生活的艺术家!”

猜你喜欢
老陈伯父圆圆
一幅油画
圆圆
Across the Style of Culture
伯父的黄昏恋
“老陈”与“陈老”
爱就是要你一直活在我这里
蘑菇圆圆
荷叶圆圆
永远的愧疚
苏联在华情报网的神秘“老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