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职场·再留学
——我的中国故事

2017-02-17 05:20苏莉AnastasiaSukhoretskaya
国际人才交流 2017年2期
关键词:英语工作

文/苏莉(Anastasia Sukhoretskaya)

留学·职场·再留学
——我的中国故事

文/苏莉(Anastasia Sukhoretskaya)

苏莉

不管我们的年龄多大,我们都会做梦。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梦想比成年人更单纯,更自由,更大方。当我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旅游。不管去哪儿,我都会很乐观地往前走。上中学时,我开始学英语,当时我暗下决心,我未来的工作、生活,会是与外语相关、与外国相关。虽然我很爱祖国俄罗斯,但是一直想着去远方。而这个远方,就是中国。

留学在中国

高中毕业,选专业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外国语系,顺利考上大学。我选择了中文作为我的第二外语。现在回头再看,我会觉得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选择,因为这个选择改变了我的轨迹,让我走进中国。

“为什么是中文?”“你说几句中国话吧!”“汉字这么难,你都看得懂吗?”我一开始学汉语,这些问题我的朋友们经常会问我。这让我感觉很特殊,很多人都会说,不是一般人才能学会中文。对我来说,中文虽然很难,但是如果努力学习,难度就没有那么高。我的中国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2009年,上大三的时候,我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孔子学院给了我奖学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半年的中文。我一想,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不可以浪费。那时候,我只会说几句中文,于是决定换个更高阶的班。一开始学习很困难,而且同学们的中文都比我好,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这半年内我们去过几乎所有北京的名胜古迹:欣赏故宫,漫步颐和园,在王府井吃各种小吃,登上长城。学期结束后,我从一开始说中文不流利,到最后成为我们班里最优秀的学生。

中国人的热情很感染我。有一次我生病了,身边没有什么药,也不知道药房都在哪里,我在一个俄罗斯的社交网站发布了我生病的消息。我的一个中国校友迅速回复了,说可以带我去我们学校的医院。拿到药后,我的病也慢慢好了。

2009年在中国学习的经历使我相信,梦想是可以实现的,只要努力往梦想的方向走,坚持不放弃。我回国了,也已做了接下来的计划:我一定要回北京。

2011年我从俄罗斯的大学毕业了,学习期间一直在想可不可以再申请到中国的奖学金。后来我申请到了中国政府奖学金,去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一年的中文。这一年,我的中文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有了一个新的爱好——中国传统武术。我开始练梅花桩,练完后和大家一起在师父的家里喝茶。我在师父的家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武术不只是一种运动,这是中国哲学的珍宝。我的师父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徒弟,其中不少来自俄罗斯。他们会经常来中国练功、拜访师父、旅游。

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收获不少,我当了班长并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学年结束后,我已经准备回国了,没想到,学校给我推荐延长奖学金。这样,我又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了一个学期,因为当时着迷武术,这一学期的论文题目也与武术相关。

我在中国当老师

因为我的中文和英文的多元教育背景,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我的第一份职业——老师。我找到了一家英文培训机构叫瑞思学科英语,在这家机构开始教小孩英语。

当时我有一个朋友已经在瑞思工作了半年,她介绍我去的。跟着她我认识到了公司的工作环境,包括工资、申请工作的要求、福利等等。当时如果外国人想当外教,他们应该有至少本科学历,两年的工作经验,说英语时没有口音,而且至少24岁,符合这些要求的话,就可以拿到工作签证。当时没有国籍的限制,当然,现在要求变了,现在要当外教的话,需要是母语国家的人,或者是在母语国家取得本科学历。因为我之前已经有工作经验,所以通过面试对我来说,不是很难的事。这样,我在瑞思工作了3年。

教小孩英语,这在我看来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在工作的3年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中国的教育,中国的孩子与俄罗斯的孩子的不同之处等等。比如说,中国的孩子学习特别刻苦,而且课余时间他们会上舞蹈课、音乐课、象棋课、围棋课、跆拳道等等,现在中国小孩都很忙。因为我在培训机构工作,我尽量不给孩子们压力,寓教于乐。我还发现,虽然说中文的能力不是工作的要求,但却肯定是我的一项优势,与同事和中心工作人员沟通时,中文起到了很大作用。

由于瑞思的推荐,2014年的国庆前夕,我非常荣幸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新中国成立65周年国庆招待会。2015年,我获得了瑞思的“最美外教奖”,当时领导对我评价很高。2016年,我又和瑞思的同事们一起,享受5天的韩国游轮。

去年新的外教政策出台了。我在瑞思工作3年,已经习惯了工作单位、同事、孩子们,习惯了工作的节奏。新的规定出来之后,让我很纠结。一方面我很喜欢我的工作,一方面我又要保证自己是合法的在中国工作。虽然后来我知道了我的外国专家证是可以继续从事英语教育的,但我还是觉得,来自母语国家的人不一定是很好的老师。而像我这样有多元教育背景的人有很多,他们懂得教授孩子的技巧,英语水平也都没有问题,通过了相关考试认证,但按照规定,他们就不能再在中国教授英语了。

除了教育,我还有其他的爱好,例如采访、写作,而且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也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

我在中国当记者

后来我开始在《汉语世界》杂志实习。实习的原因是:一边提高英语水平,一边试试一种新的工作——记者。

我当时的任务是写博客。工作量比较大,一周要抽出3天来办公室,然后用英语写博客。一天要写两三篇,节奏很快。博客写完后,编辑就会修改,这样写作能力很快就得到了提高。一开始写的时候,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母语,写得很慢,要考虑主题、词汇、谋篇布局,怎么让读者对我的文章有兴趣。幸运的是,总编辑一直指导我怎么写,要选什么话题,这些经验对我而言特别重要。

实习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写作。后来我开始为《中国日报》写博客。我所感兴趣的选题主要是中国和中国文化,所以大部分文章是关于这两个话题的。大部分博客我是用英文写的,我的英语写作能力不断进步,在《中国日报》博客大赛中我得了第二名。与此同时,我开始为《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写文章。

为什么记者的工作这么吸引我

我觉得第一个原因是,选择当记者,你就必须不断学习。记者需要寻找和积累信息,不停地看书,补充自己,所以记者可以说是万事通。我有好奇心,而且喜欢看书,所以这个工作很适合我。第二个原因是记者能够认识很多人,除了拓展人脉,也能看到不同的人生。对我来说,最有趣、最神秘的研究对象是人生。每个记者都是心理学家,采访不同背景、行业、民族、国籍的人物,会让自己打开眼界。第三个原因是记者经常可以去很多不同地方,认识不同的文化,甚至学到新的语言。我还觉得,媒体和传播会塑造社会的思想和观点,媒体会促进社会的变化。如果是国际记者,那就在国外塑造了自己国家的形象。记者是一个很棒的职业。

我在当记者期间,采访了不少名人。对我来说,最难忘的是对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统的采访,因为我自己出生于鞑靼斯坦,所以对我来说,了解中国和鞑靼斯坦的关系很重要。

2015年11月,我和《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的吴星铎一起创办了“国际朋友说” (World Speaking)栏目。在这个栏目里,我们邀请年轻专家、优秀留学生进行中外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展示各国青年的风采与智慧。我们的嘉宾来自很多国家,大部分是留学生,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等,目前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多期,题目也很丰富:我们已经讨论了最难忘的春节、认识中国的一本书、难忘中国之旅、《西游记》、中西幽默碰撞、语伴现象、在中国离不开的APP,Bob Dylan得诺奖等等。

苏莉(左二)应邀参加人才论坛

我觉得,我在中国生活期间收获很多,但是,作为外国人,我还是很爱祖国。生活在国外的人不应该忘记他们的故乡,最近两年,我有机会参加了鞑靼斯坦共和国的人才论坛,50个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优秀同胞被邀请到喀山参加3天的论坛。我们与鞑靼斯坦首脑见面,表达我们的看法。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我每次回家都能看到令人欣喜的变化,与中国的合作项目越来越多。我在这个论坛是唯一的生活在中国的代表,对于鞑靼斯坦人来说,中国很远,虽然我住在中国,但我还是保持自己的文化,所谓的公共外交,就是给中国人介绍鞑靼斯坦和俄罗斯的文化,也同样给俄罗斯的鞑靼斯坦人介绍中国的文化,因为他们对中国了解目前还是挺少的。

我又一次成为留学生

我们这一代是不断学习的一代,高科技的发展速度极快,我们也应该随着这些变化而做选择。而我,工作3年多之后,又回到了大学。因为我是那么喜爱新闻,我又尝试了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到中国传媒大学就读国际新闻硕士专业。目前我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书。我很喜欢我们的校园。

在上课的同时,我也找到了实习单位,开始在《中国新闻周刊》实习。我的梦想是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工作,所以有时会参加电视节目,谈文化、国际政治的问题,因为我对这些话题很有兴趣。

我是一个热爱旅游的人。在中国,除了北京,我去过上海、香港、澳门、深圳、陕西、山西、福建、黑龙江等不少地方。中国是多元化、多民族的国家。从冬季寒冷的哈尔滨到永远夏季的海南,中国让你感觉不一样。

我原来到中国的目的就是学中文,从没想过会在这儿待这么多年。我觉得,学外国文化的梦想不只实现了,而是已超过了最初的愿望。我所获得的经验很宝贵,不只是语言,我学会了懂得和理解别人,有了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想法,更懂生活,结交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学会了一个人解决问题,学会了感恩和珍惜。中国使我成长,虽然北京不是我的家乡,但是它很温暖地接受了我,给了我家的感觉。最后一句我想说:谢谢你,中国!谢谢你,北京!

猜你喜欢
英语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玩转2017年高考英语中的“熟词僻义”
读英语
选工作
酷酷英语林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