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
——谁动了你的餐具

2017-02-17 04:09秦仲义
中国防伪报道 2017年1期
关键词:餐盒餐具筷子

文 秦仲义

舌尖上的安全
——谁动了你的餐具

文 秦仲义

一次性餐具篇

在外面吃饭,或者在路边摊吃些小吃,都不可避免地要用到一次性餐具。这些餐具带来的巨大便利让很多人不再去计较它们是否干净卫生。这样的“放纵”却助长了不法分子的野心,很多难以想象的原料成为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原料。大多数一次性餐具属于成本低廉的劣质产品,常常含有工业碳酸钙、重金属、石蜡、苯、荧光剂等有毒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医疗垃圾摇身变成一次性餐具

说到一次性餐具,大部分人都有过接触。饭馆、早餐铺子、路边摊的一次性筷子、打包用的盒子,甚至是塑料袋(有些铺子会用塑料袋打包带有汤汁的食物);说到医疗垃圾,即使没有接触过的人也很容易想象那些都是什么。医院废弃的输液管、输液袋等,上面是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病毒,甚至还有斑斑血迹。这两类东西本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不法分子却能把它们硬生生地“捆绑”在一起,以窃取其中产生的暴利。

2016年8月份,南京市首起医疗废物污染环境案件告破。在现场,警方共清理针头、输液管等医疗废弃物约8.5吨、抗生素类小玻璃瓶约5吨,共约13.5吨。一次性输液管、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等危险废物堆积成山,混乱的情景让人触目惊心。

犯罪嫌疑人张某等人于2012年初起从南京数家医院以每家每月800元至1000元不等的价格回收混有针头、输液管的医疗废弃物。回收后,张某雇佣工人将医疗废弃物按照塑料输液软袋、塑料输液瓶和玻璃瓶等进行分类,一次性塑料输液软袋用机械进行压缩打包,一次性塑料输液瓶用粉碎机进行粉碎打成塑料颗粒,出售至宿迁、浙江等地进行进一步加工。

后经民警侦查发现,张某将回收来的一次性输液袋(瓶)转卖给宿迁人张某某。从2014年初开始,张某某以每吨2000元至2500元左右的价格从张某手上收购,然后以每吨2200元至280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生产塑料颗粒的加工厂,加工厂生产出来的塑料颗粒通过市场和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的塑料制品厂家。

医用的一次性输液袋(瓶)制成的塑料颗粒主要成分就是聚丙烯和聚乙烯,是制造塑料制品的重要原料。这些塑料颗粒经过再加工,甚至还被一些黑心厂家用来生产仿冒知名品牌的塑料玩具、餐具等。警方在宿迁、浙江发现了已加工好的一次性餐具,但这些一次性餐具的具体流向目前尚不清楚。

用医疗垃圾加工而成的塑料制成一次性餐具的事件其实早已不是新闻,类似行为早几年前就已经被曝光过,只可惜在利益的驱动下,这样的违法行为从来没有停止过,继续在更隐蔽的地方发生。但这也只是一次性餐具非法生产制作渠道的一种。

从原料上看,有很多一次性餐具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碳酸钙、工业石蜡、回收废料,产品的蒸发残渣(正乙烷、乙酸)严重超标。同时,在生产流程中,不符合卫生标准。中央电视台就曾曝光过一次性餐具的黑幕:厂家先从各处低价收购甚至从垃圾堆上捡拾已经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进行加工首先在水池内随便涮一下氢氧化钠,通过熏蒸消除霉点后,再用工业双氧水浸泡漂白,然后捞出后晾晒烘干就打磨装袋,新的一次性筷子就这样“诞生”了。这些由化学原料制成的一次性餐具,大多是“三无”包装,无厂址厂家,无生产日期。专家称,如果长期使用这些一次性餐具,材料中的有毒物质,一旦遇到高温、高油、乙酸(醋)等,便会渗出,甚至直接转移到食物中。

在使用这些一次性餐具时,尤其是用它们来装较热的食品时,其含有的有害物质就会析出,附着在食物上,人吃了这样的食物,有可能引起肝脏、肾脏的损害,甚至会致癌。这类一次性餐具无疑成为一种“隐形杀手”。

细数劣质一次性餐具的危害

一次性餐盒:含有大量工业碳酸钙、石蜡等

按规定,生产餐盒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含量在80%左右;工业碳酸钙作为填充物,含量不能超过20%。合格的餐盒表面应该是光洁,无杂质或黑点。而劣质的一次性餐盒含大量工业碳酸钙、石蜡等有毒物质。有些还使用废旧塑料、滑石粉生产餐盒。据记者了解,一只合格环保餐盒的批发价一般在0.15元以上,而劣质餐盒的批发价格只有七八分钱,所以,为了降低成本,不少饮食业经营者大量购买劣质的一次性餐盒。

长期使用含有大量工业碳酸钙的一次性餐盒,对人体的危害较大。这些一次性塑料餐盒,用热水一泡、微波炉加热甚至食品的温度稍高一些,饭盒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就会和食物中所含的水、醋、油等相互溶解,随食物进入人体内,从而引发消化不良、腹痛以及肝脏等方面的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碳酸钙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铅,它对人体的消化道、神经系统也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儿童,处于发育期,摄入大量的铅后,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比如出现多动症等情况。

一次性纸杯:荧光剂、重金属超标

不少人在使用一次性纸杯时都发现,有些纸杯一加水就软塌塌的,如果装热水还有股刺鼻味儿。如果遇到这些“异常情况”,说明这纸杯含有毒物质。

通常,差的纸杯表面有杂质、杯子很软,并且由于苯和重金属超标而散发出刺鼻的油墨味。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纸杯大多是杯口和杯底印有各种图案,有些图案甚至直接与杯口相连。目前我国没有食品级油墨的概念,也没有可用于接触食品的印刷油墨,当我们用杯子喝水时,嘴唇频繁接触杯口,印刷图案上的油墨就可能进入人体,这对健康非常不利。

更为严重的是,有的生产厂商为了掩盖劣质纸的颜色,让纸杯看起来颜色正常,人为加入具有致癌作用的荧光增白剂。

一次性筷子:二氧化硫侵袭呼吸道

一次性筷子曾经被称为“卫生筷”“方便筷”,在餐馆用餐,多数人更愿意使用一次性筷子,认为它更卫生,而不愿用消毒柜里的筷子。但在其制作过程中,常常在卫生上不达标,这就让小小的筷子隐藏着诸多危害。

很多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都是劣质木材、竹料,这样的筷子看上去较黑,为了让这些一次性筷子“改头换面”,多是通过硫磺的熏蒸漂白。经过硫磺气体漂白的筷子,其二氧化硫会严重超标。人们用这种筷子进餐时,筷子遇热会析出二氧化硫,这些会侵蚀呼吸道黏膜,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便随之而来。除此以外,硫磺中含有铅、汞等重金属,重金属在人体内部是可以堆积的,长时间的累积会造成铅中毒或汞中毒。

而且,为了去除筷子的毛刺,令其看起来光滑、白皙,制作者将其放入滑石粉中,通过摩擦对筷子进行加工。如果清除不干净的话,这些滑石粉也会在人们使用过程中,“吃”进体内,增加人体患上胆石症的风险。

制作筷子的竹子和木头本身就含水,如果未进行密封保存,或者存放时间过长,很容易滋生各种霉菌,如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不少市民在吃饭前会将筷子用热水烫一烫,认为这样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其实筷子只有在100℃的沸水里煮5分钟以上,才能达到理想的杀菌效果。

一次性纸巾:增白剂荧光剂会致癌

有些路边摊或者小饭馆使用的纸巾摸起来特别粗糙,但颜色看上去特别白。这种纸巾可能加入了大量的漂白剂和增白剂。如果用验钞机或灭蚊用的紫光灯照射,会出现强烈的“荧光”,可以说明这是劣质的餐巾纸。它们常常是由报纸、旧书本、药品包装盒及五颜六色的碎纸条(其中有些已经发霉、发黑的回收废纸)制成,而非原木浆。

广州市质监部门曾经对一次性纸巾的抽查显示,纸巾合格率非常低。部分纸巾中还含有荧光增白剂、氯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合物。医学临床实验证实,荧光增白剂被人体吸收后,不容易被分解,它可以使细胞产生变异,长期接触,容易致癌。荧光增白剂中含有重金属镉,会对血液系统造成损伤并损害记忆力。

一次性湿纸巾:细菌、真菌超标

在用餐前,不少酒家都会给客人提供湿纸巾擦手、擦嘴,但事实上,一次性湿餐巾的卫生情况也令人担忧。

广州市技术监督局曾对酒家餐厅使用的一次性湿餐巾、湿纸巾进行抽查,抽取的47份样品经检验全部不合格,其中,12份产品细菌总数超标,有11份产品真菌总数超标,超标上千倍的有9个产品。某品牌的一次性湿毛巾,细菌总数是标准的1250倍,真菌总数是标准的5500倍,使用这样的湿纸巾无疑会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

专家提醒,在使用湿纸巾时,不要用湿巾擦眼睛及黏膜处,因为这些部位尤其敏感。如果使用湿巾后出现皮肤红肿、发痒、刺激反应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一次性塑料手套、塑料袋:塑化剂析出

相信很多人都戴过一次性塑料手套吃过东西。可是大多一次性塑料手套的生产极为“恐怖”,原材料进厂不验收,产品出厂不检验,甚至违法使用医用废料加工一次性塑料手套。还有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残留了大量甲苯溶剂、塑化剂和聚合物单体(如聚氯乙烯单体)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长期使用这些产品,有毒物质析出到食物中,被人体长期吸收,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影响。

以塑化剂为例,它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塑化剂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同样,用一次性塑料袋装食物,塑料袋材料中的有毒物质,一旦遇到高温、高油、乙酸(醋)等,便会渗出,甚至直接转移到食物中,危害健康。

与众不同的一次性餐具

用树叶制作的一次性餐具

德国的一支名为Leaf Republic的团队发明了一种树叶餐具,以100%树叶为材料,纯天然零污染。

这些完全用树叶制作的树叶餐具不仅防水防油,而且降解之后就会成为肥料。而普通的白色塑料餐盒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降解,甚至不能降解,对环境的危害很大。这种树叶制成的一次性餐具自然分解的时间大约为28天,之后就会变成泥土的肥料。

树叶餐具在制作的过程中完全不会伤害到自然环境,整个加工过程也不会添加任何的化学药品,可以说是纯天然无添加。

可以吃掉的一次性餐具

有一位印度大叔,他曾经是一位科学家,从事农业研究。一次很不愉快的用餐经历,让他痛下决心,一定要解决一次性餐具浪费的问题。现在他是一位企业家,生产制造可以吃掉的餐具。

这位印度大叔制造的能吃的勺子,是用不同的谷物做成的,没有添加剂,有小麦、高粱、大米,还通过添加不同蔬菜的汁液(比如胡萝卜),被做成了不同颜色。除了有不同的颜色还有多种味道可以选择,除了原味,还有辛辣味、姜蒜味、薄荷味、胡萝卜味、糖果味等不同口味。

而且,这些能吃的勺子沾水或者盛放热的食物并不会损坏,因为只有长时间(10到15分钟)泡在水里或者热的食物中,才会变软。不吃也没关系,把它埋在土里或者直接扔到花坛里,5-8天后,它就自然降解,变成肥料。

消毒餐具篇

现在出去吃饭,很多地方提供的餐具都是用塑料纸封装好的四件套——饭碗、茶杯、碟子、勺子。塑料纸上一般都会印上消毒餐具四个大字,有时还能看见消毒餐具的出处。人们刚接触消毒餐具的时候,其中有不少人深信,这比一次性餐具或者饭店自己清洗的餐具要干净。但渐渐地人们发现,拆开塑料拿出来的餐具好像并没有那么干净,有时候摸上去有油乎乎的感觉,甚至隐约能看到残余的菜叶子……这样的消毒餐具真能放心使用吗?

餐具消毒点环境脏乱差

就云南昆明的情况来讲,正规消毒点每天消毒的量有限,很难满足一个城市餐馆的使用量。有的中小餐馆就和一些不正规餐具厂达成默契,形成了一条畸形的产业链。昆明从事餐具消毒的小作坊约有10多家,多集中在城中村,市民和执法人员很难了解具体消毒状况。目前昆明市场每天大概有30万套消毒餐具在流通,其中有不少来自卫生环境堪忧的小作坊。这些小作坊出厂的餐具大多供应给当地一些中小餐馆。

新闻曝光的昆明某餐具消毒配送中心,其环境脏乱差,可想而知从这里出厂的餐具的卫生状况如何。所谓的厂房实际上只是一间简易的铁皮屋。整条清洗线、生产线都在该铁皮屋内,甚至在中心清洗线上,还能闻到一股菜渣变质的味道。整条清洗线上,只是在最后包装环节有一个不封闭的单间,清洁过程中没有任何隔间,流水线完全“敞开式”运作。

根据相关规定,餐具集中消毒单位必须组织从业人员每年体检1次,获得有效健康证明方可上岗。被曝光的餐具消毒配送中心共有14名员工,因该行业的工人流动性很大,很多员工来了之后,都是工作一两个月就辞职,没有人办过健康证。

饭馆也不知道餐具消毒厂家的情况

“使用消毒餐具主要是因为方便,自己不用洗餐具也不用买餐具。”一家餐馆老板坦言,“使用消毒餐具以来,没去餐具消毒单位看过,并不清楚厂家是怎么消毒的。”

“近几年来,在洗涤消毒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专向餐馆供应消毒餐具的企业应运而生。餐馆使用这些餐具既可节省购买餐具的成本,还省去了洗碗工的工资、水电费和洗涤剂的费用。当然,每套餐具还能赚得0.4元的费用。”昆明某酒楼总经理张女士说。

用热水烫餐具也于事无补

在外吃饭,即使饭店提供的餐具是消毒餐具,有些人也会找服务员要来一壶开水重新把餐具烫唰一遍,但这样做真的能让使用的餐具更干净一点吗?实验证明,这种做法能起到的作用很小。实验发现,开水淋烫后餐具细菌数值下降不到3%,效果非常微弱。高温消毒要真正达到效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时间。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细菌多数要经100℃高温作用1-3分钟或80℃加热10分钟才能死亡,如果加热温度不够,即使加热很长一段时间,细菌仍可存活。另外,某些细菌对高热有更强的抵抗力,如炭疽芽孢、蜡样芽孢等。因此,吃饭前用开水烫餐具,因作用温度和作用时间不足,只能杀死极少数微生物,并不能保证杀死大多数致病性微生物。至于用餐巾纸擦拭,更起不到消毒作用。还有不少人觉得湿纸巾有消毒成分,因此用来擦碗,其实湿纸巾中含有润肤剂等多种化学成分,不一定都能入口,用其擦碗反倒增加了安全隐患。

卫生监督人员提醒消费者,在外就餐时,为了自身的健康,最好选择消毒餐具,如果要使用消毒餐具,应首先仔细查看消毒餐具包装上的公司名称、地址、消毒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如发现餐具上没有上述标注,应及时向辖区工商管理部门投诉。

消毒餐具也有保质期

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

第五十八条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作业场所、清洗消毒设备或者设施,用水和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其他国家标准、卫生规范。

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当对消毒餐具、饮具进行逐批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应当随附消毒合格证明。消毒后的餐具、饮具应当在独立包装上标注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消毒日期以及使用期限等内容。

三招鉴别消毒餐具是否合格

一、看厂家:餐具外包装上面应印有厂家的明确信息,如厂址、电话等;

二、看日期:观察其包装上是否注明出厂日期和具体保质期,两者缺一不可;

三、看内在:将餐具打开,先闻,看看餐具本身是否有刺鼻、发霉的味道,然后仔细检查餐具表面,合格餐具应有以下特性:

光——有较好的光泽,颜色不发旧;

洁——表面干净无食物残渣、霉点;

涩——摸起来的手感也应该是涩的,而不是滑腻感,这表明油渍、洗涤剂都被洗掉了;

干——消毒餐具经过高温消毒烘干,不会有水分,如果包装膜里有水珠,那肯定不正常,连水渍都不应该有。

链接:日常自用餐具的3种消毒方法

煮沸消毒:将洗净的餐具置入沸水中消毒5分钟即可。因为在沸水中煮了5分钟以后,一般的细菌都能被彻底消灭,所以我们的家用餐具可定期煮一下来消毒。当然这个方法也可以升级为蒸汽消毒,将餐具放入笼屉上蒸5-10分钟,效果也很好,而且不会使餐具挂上水碱,既健康又美观。

微波炉消毒:一定强度的微波能在3分钟内杀灭大肠杆菌,6分钟内杀灭导致腹泻、结肠炎的病菌。不过由于微波炉内温度过高,容易将餐具烤焦,降低杀菌效果,所以餐具消毒前应先用湿毛巾包裹,以免发生意外。另外,金属餐具一定不能放在微波炉中加热。

化学浸泡消毒:对于不耐高温的餐具,我们可使用漂白粉、高锰酸钾等消毒液浸泡。药液浓度不宜过高,浸泡时注意药液必须没过餐具且浸泡时间要充足,一般需要15—30分钟,浸泡后的餐具还应用清水冲洗干净。

最后,还应注意,餐具消毒后要注意避免二次污染,不可乱堆乱放,最好放进消毒柜或洁净的柜子中保存,以免影响洗涤消毒的效果。消毒不够,餐盘上就会有细菌等残留,还有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因此,作好家庭中常用餐具的日常消毒,有利于保障全家平安。

猜你喜欢
餐盒餐具筷子
说『筷子』
餐具叮咚
筷子
竹筷子
关于我国外卖餐盒的处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
筷子
有趣的西式餐具
13号餐盒柜
13号餐盒柜
不用自带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