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练习法在中学速度轮滑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2017-02-18 03:38魏铭泽郭振方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验组问卷素质

闫 希,魏铭泽,郭振方

循环练习法在中学速度轮滑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闫 希,魏铭泽,郭振方

本研究试图将循环练习法与轮滑课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干预,探讨中学轮滑课中运用循环练习法的效果,笔者通过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对比的实验方案来验证笔者的假设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轮滑课中运用循环练习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主要表现为:实验组较对照组学生的力量素质能力、速度素质能力、柔韧素质能力的提高(P<0.05);(2)中学轮滑课中运用循环练习法明显提高了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程度,主要表现为:实验组较对照组学生在准备姿势掌握程度、直道滑行技术掌握程度、弯道滑行技术掌握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3)中学轮滑课中运用循环练习法明显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实验组较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负荷强度、练习密度都比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建议:循环练习法对于提高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能程度和教学效果等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在运用循环练习法时要根据所教的内容、学生的性别、学生体质、身体素质等种种因素考虑循环练习法运用的方法。 关键词:循环训练;中学;速度轮滑;实验 Abstract: By setting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this research tries to involve circuit training into roller skating training for teenagers,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circuit training in middle school roller skating train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is obviously improved by using the cycle practice method in the middle school roller skating course,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a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rength ability, speed quality and flexibility abi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2) The level of mastery of students' motor skills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using the cycle practice method in the middle school roller skating course. The main performance is as follow: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preparing posture mastery, straight taxiing technique mastering, (P <0.05); (3) The use of the cycle practice in the middle school roller skating training clas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inly as follow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load intensity, exercise (P <0.05).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ycle practice method has obvious effect on improving students' physique, mastering the level of motor skills and teaching effect. However, considerations should be made on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students' sex, students' constitution and physical quality, etc. Key words: circuit training; middle school; speed roller skating, experiment

1 前言

索契冬奥会我国在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项目上获得3枚金牌,特别是我校2012级体育硕士张虹和2010级体育硕士李坚柔,分别在女子1000米速度滑冰和女子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中力克强敌,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摘得2枚金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速度轮滑是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陆地模仿练习的主要手段,通过陆地的辅助训练能够促进和提升速滑运动员在冰场上的专项能力。循环练习法始出现于20世纪中期,当时的竞技训练中出现一种新型的循环式训练方法,该训练法在室内主要采用跳箱、爬绳或牵引等形式,在室外主要采用空地和空气清新的地方训练,有利于改善运动员的力量、灵活性和速度,利用现有的训练设备和设施以及地理环境的优势,去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专项训练方法融数种不同类训练法,如法特莱克法、速度节奏跑、长距离跑、间歇跑等等。在练习中将有氧和无氧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由于该方法综合了前期多种训练法优点,因而在训练效果上较为明显,在英国以克拉姆为代表,在比利时以范达姆为代表等一群田径高手皆采用该法,并获得不俗的运动成绩,把世界中长跑运动推向一个新时代。该训练法在循环过程中将大强度与大训练量有机结合,从而较全面地发展人体各类运动能力。循环练习法是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身体练习,分设若干“站”,要求练习者依次到每个站点完成相应的练习,并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该练习法可有效提高练习的密度,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部分技术应用的稳定性,达到增强肌肉力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的健康效果。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选修课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

2.1.1 测试对象

随机选取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1年级的60名学生为测试对象,将6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理论成绩、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兴趣等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理论成绩为该学生对轮滑理论理解的理论成绩,运动技能成绩为学生对轮滑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所得的成绩,运动参与兴趣为笔者按照很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四个等级对应所得的分数,身体素质按照全国学生体质测试体育项目的平均分数的得分,所有分数都按照百分制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组、对照组基本情况一览表

2.1.2 教学方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笔者在对2011年级的两个班级的轮滑选修课进行授课前随机将两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两个班级,分别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在轮滑教学时采用循环练习方法,对照班在进行教学时采用普通的练习方法,教学时间为一学期(32学时)。

2.1.3 教学内容

两个班级在上课之前没有接受过轮滑的专业训练和学习,从轮滑技术的零基础开始进行学习,教授的内容分别为:轮滑的准备姿势、轮滑滑行过程中的侧蹬技术、轮滑的摆臂技术动作以及滑行过程中协调发力技术等。

2.1.4 测试指标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本研究相关的研究及循环练习法的特点,对学生运动参与兴趣、练习密度、负荷强度、身体素质:立定跳远、100m、肺活量、坐位体前驱等、理论成绩、运动技术成绩等指标进行实验前后测试。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长春市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关于体育教学、速度轮滑、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和教材。另外,通过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并筛选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期刊30余篇,并逐一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归纳,总结近几年我国有关体育教学发展的动态、研究前沿等掌握本研究的最新资料,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丰富的文献。

2.2.2 问卷调查法

2.2.2.1 问卷的制作

为了设计利于本研究的有效问卷,笔者通过询问了相关专家为本研究中调查问卷的调查问题进行设计,首先制定出本研究相关的问题,通过权重系数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删减等处理,然后根据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对调查问卷进行初步的设计,对中学生进行小样本的问卷发放,针对问卷设计中所提出的问题重新进行增添和删减,制作较为完善的调查问卷,再将此调查问卷向相关专家领导发放,再确定所要增添和删减的提问,最终确定向调查对象发放的问卷。

调查问卷采用当面填写与回收的形式进行,对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发放了调查问卷,向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1年级的中学生发放学生问卷共发放66份,回收61份,回收有效问卷为60份,有效率为98.3%。发放体育教师问卷10份,回收10份,有效问卷1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向相关领导发放问卷6份,回收率为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份,有效率为100%(见表2)。

表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2.2.3 问卷的效度检验

问卷效度采用专家重测法(见表3),对吉林省高校的有关教育、体育学等相关的专家、教授进行问卷的重新发放。笔者对问卷的审定分了五个指标进行评判。五个评判指标为:非常好、很好、较好、一般、差,问卷共向12名专家、学者进行发放,共回收了12份,回收率为100%。

表3 专家问卷的效度检验

2.2.2.4 问卷的信度检验

问卷信度采用重复测试法。对调查对象进行小样本的抽查,间隔时间在一周,并对两次的测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相关系数R<0.80以下的问卷(见表4)。

表4 问卷信度的检验

2.2.3 专家访谈法

笔者针对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及方法、思路等访问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体育学院相关的教授,关于本研究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要进行对比的指标进行询问和确定。

2.2.4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前、实验后的理论学习成绩、运动技能成绩、运动兴趣及参与程度利用社会统计学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3 实验设计

2.3.1 教学分组

首先将两个随机分组班级的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进行比较,排除12名身体素质极高与极低者,最后保留60名学生,每个班级各30名学生,并且两个班级的性别比例都为2:1。

经检验,这两个班级学生身体素质综合成绩差异不显著。从而确保实验前两个班级学生在同一起点开始进行教学。

2.3.2 实验时间

两个班级授课的时间从2013年10月—2014年1月,共32学时。

2.3.3 教学实施

实验中,实验班体育课上主要采用循环练习法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以往的常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2.3.4 教学及练习内容

轮滑的准备姿势、轮滑滑行过程中的侧蹬技术、轮滑的摆臂技术动作以及滑行过程中协调发力技术等。

2.3.5 循环练习法的形式

本研究采用间歇循环练习法,将学生平均分为3组,每组10人。学生按“程序”一站一站通过,共具有3站,每站练习的时间为6min,每站练习过程中练习内容形式之间有30s的休息时间,站与站之间也有1min的休息时间(见图1)。

我们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出发,第一站为:基本姿势15s——蹲起15次——高抬腿15次——摆臂30次;第二站为:侧蹬练习15次——单腿支撑10s——连续直腿纵跳20次——屈腿走10m;第三站:基本滑行姿势行走15m——收腿跳10次——冲刺跑10m——两人一组一人拉一人做侧蹬动作。

图一 循环练习法的形式

2.3.6 考核形式

对实验班与对照班所有学生进行轮滑能力的考核,考核由实验老师之外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研室3位资深老师担任。同时对两个班级学生实验期间进行相关指标的观察与调查。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课运用后学生素质变化分析

笔者根据中学生体质测试的各项素质指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身体素质指标,分别代表了中学的力量素质能力、速度素质能力、柔韧素质能力,根据我国研究对中学学生身体素质进行的研究发现,中学学生身体素质近10年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立定跳远、50m成绩和坐位体前驱成绩下降最为严重,而这三项身体素质指标具有一定代表的素质指标,所以如何提高中学学生身体素质其根源就是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柔韧等素质的能力,本研究针对这个关键问题采用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干预途径对中学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干预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身体素质成绩明显提高,说明中学轮滑课运用循环练习法对学生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5 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课运用后学生素质变化一览表

3.1.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变化分析

通过比较轮滑课中运用循环练习法前后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实验组较对照组立定跳远的成绩明显提高(P<0.05),说明中学轮滑课中运用循环练习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力量素质。立定跳远成绩表面是学生从静止状态后起跳的远度,但是立定跳远表明了机体的腿部的力量以及机体上肢的协调用力情况,根据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表明,机体上下肢活动时具有明显的相向运动,腿部的力量越强,使身体摆脱静止状态的能力越强,跳的远度越远,所以立定跳远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人体的力量素质。研究表明:排球运动员在进行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时大多数通过测试运动员的立定跳远成绩。说明立定跳远在竞技体育中具有明显的代表性,我们知道,排球运动员要求腿部的力量非常强,一场比赛排球运动员能够起跳上百次,通过测试立定跳远来反映运动员的腿部力量。

3.1.2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50米成绩变化分析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中学轮滑课运用循环练习法后50m成绩的比较,得知实验组50m成绩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50m成绩代表了机体的的速度素质,也代表了机体的移动能力。根据运动解刨学对人体进行50m时的运动进行分析,说明人体在高速运动的状态时反映了机体的做功能力,也反映了机体的无氧爆发能力,但是通过对中学生的50m成绩进行测试我们很容易看到中学生的成绩基本在15s左右,这个速度对于竞技运动员来说,比中长跑运动员的跑速还要慢,而这个速度对于中长跑运动员来讲,依靠机体的做功能力基本为有氧能力或者乳酸能供能,根据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大小分析,无氧供能时机体的输出功率最高,其次是有氧供能,最后是乳酸供能系统。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50m反映了机体在最大能力下跑的速度,说明机体动用的是无氧供能系统,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学生速度素质的现状,也能够明白我国中学生机体供能的能力。通过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课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机体的50m成绩,说明能够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

3.1.3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坐位体前驱成绩变化分析

通过对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课中运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坐位体前驱的成绩进行比较,实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的坐位体前驱成绩明显提高(P<0.05),坐位体前驱代表了学生的柔韧素质能力,各个关节相连部分的活动范围和延展度,机体具有较好的柔韧性能够使机体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人体的伸展能力。一般认为,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能力时,机体在进行剧烈活动时受伤的几率明显较柔韧素质能力差的人小。另外柔韧素质能力较强的学生说明韧带和肌腱的延展性和弹性越好,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灵活性。实验组较对照组柔韧素质明显提高的原因可能是循环练习法加强了学生的滑轮滑的频率和次数,在轮滑的滑进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进行侧蹬,频繁的侧蹬能够使髋关节的韧带不断的抻拉,所以导致机体的柔韧素质能力提高。

3.2 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课运用后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分析

笔者通过询问相关专家学者,对中学轮滑课的考核内容进行确定,最终确定了对本次试验中学生进行测试的内容为准备姿势、直道滑行技术、弯道滑行技术三个关键技术动作进行计评打分,打分的标准采用教师对学生技术动作的主观判断进行,评分标准为10分制。6分为及格,通过对中学轮滑课运用循环练习法后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得知,循环练习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表现为实验组学生在准备姿势掌握程度、直道滑行技术掌握程度、弯道滑行技术掌握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表6 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课运用后学生

3.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掌握准备姿势程度变化分析

通过对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课中运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轮滑准备姿势技术掌握程度进行比较,实验组准备姿势掌握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准备姿势技术是一项较为简单的技术动作,对于轮滑和速滑的初学者来说,第一步都要学习的技术动作,但是准备姿势技术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难的技术动作,简单主要体现在动作技术的简易,难表现为滑行过程中的姿势要保持不变,通过循环练习法后,教师主观对学生准备姿势技术进行评分,实验组比对照组高,说明实验组准备姿势动作相对更为标准,准备姿势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体的柔韧素质能力,我们之前通过对循环练习法对柔韧素质影响的研究可以看出柔韧素质明显较之前提高。

3.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掌握直道滑行技术程度变化分析

通过对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课中运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轮滑直道滑行技术掌握程度进行比较,实验组学生掌握直道滑行技术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直道滑行技术对与竞技运动员来说,是高速滑行的阶段,也是运动员进行超越的阶段。对于中学生来讲,要求学生直道滑行时单脚支撑和双脚并行交替进行,上肢与下肢协调用力向前滑行,对机体的力量素质要求较高,他要求学生双腿向侧蹬滑,如何不具备较强的腿部力量,机体在滑行过程中很容易由于力量的不足出现侧蹬后,小腿收不回的现象,容易摔倒,另外给人一种里倒歪斜的感觉。另外直到滑行技术的质量与准备姿势的质量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循环练习法对准备姿势技术的提高明显高于传统的练习方法,循环练习法对实验组的直道滑行技术掌握程度的提高,说明循环练习法对直道滑行技术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也可能是由于准备姿势技术的提高促进了直道滑行技术的提高。

3.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掌握弯道滑行技术掌握程度变化分析

通过对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课中运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轮滑弯道滑行技术掌握程度进行比较,实验组学生掌握弯道滑行技术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弯道滑行技术不管对于轮滑或者速滑运动来说,都是最难的一项技术动作,在速滑比赛过程中,由于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较为相近,运动员在滑行的过程中几乎都挨在一起,尤其在弯道时运动员还要进行超越,难免会出现相互碰撞等问题。另外弯道滑行时与直道滑行时的技术完全不相同,弯道滑行过程中需要自身克服向心力,自身要想克服向心力就必须加快蹬滑的速度和摆臂的速度,也要求机体具有较强的爆发能力,双腿快速的交替滑行。另外如果在弯道滑行时不加快蹬滑速度容易摔倒,所以弯道滑行技术不仅是对准备姿势的考验同时也是对直道侧蹬能力的考验,我们通过循环练习法提高了学生的准备姿势技术和直道滑行技术,也提高了弯道滑行技术动作。

3.3 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课运用后教学效果分析

众多学者关于中学轮滑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中学学生学习轮滑课的初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体育基础能力较差,对轮滑技术掌握能力较差,造成学生对轮滑学习的兴趣,另外学生意志品质较差,害怕轮滑过程中摔倒,所以影响学生学习轮滑的动力,中学轮滑课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轮滑课中所学的内容安排不协调,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充分的了解轮滑课实施的影响因素,认清轮滑课的影响因素后,对轮滑课进行改进,提高轮滑课的教学效果。循环练习法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法,循环练习法是从运动训练过程中引入来的,循环练习法在运动训练中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法,对运动训练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由于现在学生体质下降速度较快,可以肯定的说明,现代的体育课中运动负荷和强度达不到所要求的水平,另外循环练习法增加了学生练习的频率从而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体育练习当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刺激和激情。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学轮滑课运用循环练习法后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之前,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负荷强度、练习密度都比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

表7 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课运用后教学效果一览表

3.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学习兴趣变化分析

通过对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课中运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习兴趣进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P<0.05)。兴趣是一个人的最好的老师,通过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课后继续进行体育活动,这正好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循环练习法提高了学生学习了兴趣,兴趣的培养对与学生来说是一项最大的工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如此,循环练习法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可能是循环练习法是学生不断的进行练习,而学生之间并未进行多次的体育活动,通过练习体育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和刺激,使学生改变了对体育的看法,所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2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负荷强度变化分析

通过对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课中运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负荷强度进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负荷强度明显提高(P<0.05)。本研究通过测试学生在上课时的心率时时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对照组的负荷强度在100-120次/分,而实验组的学生负荷强度在120-140次/分,实验组学生的负荷强度较对照组的负荷强度增加了20%。可能是循环练习法加快了学生滑轮滑的节奏,使学生休息的时间减少了,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心率,所以提高了学生上课的负荷强度。有研究显示:通过对比传统体育课的练习方法和循环练习法对中学体育课的影响,结果发现:循环练习法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能够使学生的心率达到160-170次/分,本研究正好与之相符。

3.3.3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练习密度变化分析

通过对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课中运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练习密度进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练习密度明显提高(P<0.05)。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的练习密度达到了60%,对照组的练习密度为40%,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练习密度多出20%,研究表明:循环练习法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练习时间比之间能够多出20%,练习密度比之间多出40%。虽然本研究中实验组练习密度未能比对照组的练习密度多出40%,但是从本次的实验结果看出,循环练习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密度。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课中运用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主要表现为:实验组较对照组学生的力量素质能力、速度素质能力、柔韧素质能力的提高(P<0.05)。

2.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课中运用明显提高了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程度,主要表现为:实验组较对照组学生在准备姿势掌握程度、直道滑行技术掌握程度、弯道滑行技术掌握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

3.循环练习法在中学轮滑课中运用明显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实验组较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负荷强度、练习密度都比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

4.2 建议

1.循环练习法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程度和教学效果等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在运用循环练习法时要根据所教的内容、学生的性别、学生体质、身体素质等种种因素考虑循环练习法运用的方法。

2. 循环训练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与掌握速度轮滑技术与技能,对于促进学生参与速度轮滑项目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3. 循环训练法应该在中学速度轮滑选项课中广泛开展,以期促进中学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创新与运用多种体育教学方式与方法。

[1] 陈效范,李华庆.循环练习法的生理、心理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0,(4):21-22.

[2] 曾庆欣,杨婷,张建军.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71-73.

[3] 刘蓉,孙秀丽.济南市中学生体质现状调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1,(3):344-345.

[4] 魏姣.影响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因素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2,(32):92-93.

[5] 王云飞,等.对影响中师女生体育课教学效果主要因素的分析[J].体育学刊,1999,(6):33-34.

[6] 于勇.论知识经济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4):457-458.

[7] 李双玲,朱宝峰,李勇.我国短道速滑优势项目地位的建立与竞技实力储备[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5):32-37.

[8] 尹威.普通高校利用轮滑提高速滑课教学效果探析[J].冰雪运动,2008,(4):87-89.

[9] 尤小好,吴效恩.试析循环练习法在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中的效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6):161-163.

[10] 肖坤鹏,孙建华.排球运动员接发球过程中视觉搜索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2,(9):67-74.

[11] Williams A M, Ericsson K A. Introduction to the theme issue: perception,cognition, action, and skilled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otor Behavior,2007, 39(5), 338-340.

[12] PANCHUK D,J N VICKERS.Caze behavious of goaltenders under spatial-temporal constraints[J].Human Movem Sci,2006,25:733-752.

[13] Martell S,Vickers J.Gaze characteristics of elite and near-elite athletes in ice hockey defensive tactics[J].Human Movement Science,2004,6:689-701.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Circuit Training Method in the Speed Skating Course of Middle School

Yan Xi, Wei Mingze, Guo Zhenfang

闫希(1992-),男,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00, Jilin,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7)02-0083-5

10.3969/ j.issn.1005-0256.2017.02.037

猜你喜欢
实验组问卷素质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