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赏识”,快“成才”
——赏识教育在学困生教育中运用之我见

2017-02-18 08:42刘尧刚
教书育人 2017年31期
关键词:赏识张某闪光点

刘尧刚

巧“赏识”,快“成才”
——赏识教育在学困生教育中运用之我见

刘尧刚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他成长过程而命名的“瓦拉赫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如果我们打破学困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个性的场所,必能收到“铁树也开花”的显著成效。可见,在教育工作过程中,赏识教育的魅力是神奇的、无穷的。

赏识要有艺术性,正确运用赏识艺术,挖掘学生的潜力。丘吉尔曾说:“你要别人具备怎样的优点,你就怎样赞美他。”赞美的教育意义在于通过肯定学生的存在价值,使其产生成就感,从而挖掘其潜力,弥补其不足。赞美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说好话,并非是人人都会的技艺,是一门需要智慧去领悟的哲学。赏识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三点做法:

一、巧发现,多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一个“巧”人,会利用一切时机及时、恰当地肯定、赞扬学生。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优点,也要给予真诚的赏识。在教师赏识的眼光中,学生会获得极大的自信和无穷的动力。我所带五年级的一个学生,在班级中成绩一塌糊涂,作业从不完成。教师们都不太喜欢他。在体育课上,我发现他纪律比较差,严加管理也没有效果。但有一次课,他学习动作表现最好,我就直接去表扬他。让他觉得受到重视,这节课他就上得特好。在以后的课中只要他有闪光点,我就表扬他,他课上表现越来越好。由此可见,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之一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即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和重视。而教师的赏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内心深处的这一需要,从而帮助学生恢复、建立自信心,同时转化为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

二、巧对学困生,教师爱你多一点

教师对学生充满关心和爱心,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接近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交流、沟通,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对于学困生更应该如此。无论哪个学生,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就必定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即使他们做错了事,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关键是一个“爱”字。我曾教的一个学生被认为是年级中“最差”的一个,但我对他说:“在老师的眼里,没有聪明、不聪明之分;没有好、差之分,只有有自信与没自信之分。那么,从现在开始,找回你的自信,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短短的几句话,打开了学生的心扉。在后续的时间里,我一直持续不断关注和鼓励他,在我的努力下他进步很大。教师对于学困生要多了解、多关注、多爱护,他们才能多进步。

三、巧家校,快提升

学生教育是一项综合的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的合力。笔者认为,必须“巧”做家长工作,让他们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达成两手抓两手硬的效果。张某是学困生典型代表。学习习惯差,成绩更差。班主任帮我找到他的父亲,他父亲见到我,就是一句:“这孩子没救了,你们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我无所谓。”他认为我是告状的。我对他说:“最近,我现他有一个优点。”张某的父亲顿时来了精神,表现出了对我的话题的强烈兴趣。我接着说:“我发现他的模仿学习能力好。”

我把张某在一堂课的时间学动作速度快,而其余的同学只能做出一半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给张的父亲听。他听后非常高兴。我建议他:“这孩子是一块材,决不能让他荒废掉。可他现在学习习惯很差,需要有人全天候地督促。在学校有教师管着他,到了家里就需要家长督促了。”张的父亲连连点头。从那以后,每个星期,我就与张某父亲联系,谈他的进步情况,让他感到教育儿子的成就感,他也愿意为儿子加倍地付出。使得张某的进步非常明显。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可有些父母不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苛刻孩子,打骂孩子或无视孩子的存在,摧残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唤醒沉睡的孩子,而且要让家长觉醒,要鼓励家长,用他们慈爱的目光看着他们的孩子,充分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充分点燃孩子们的内在潜能。

在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传统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教学需求,为了能够使教学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当对赏识教育进行巧妙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积极鼓励,并且尊重及关爱学生,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与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使实际课堂教学得到有效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张集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赏识张某闪光点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你非叫我跑
让闪光点照亮学困生前行的道路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