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过渡

2017-02-18 08:42李欣娜
教书育人 2017年31期
关键词:新课标阶段习惯

李欣娜

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过渡

李欣娜

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因此很多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成绩是非常不错的,学习兴趣也是比较高的。但是到了初中以后,慢慢发现语文越来越难,对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弱,导致成绩极速下滑。其实,如果我们积极做好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过渡和衔接,使学生有一个缓冲阶段,那么就不会出现以上情况。

一、研究教材,做好知识衔接

小学语文教材和初中语文教材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无论是在教学目标上,还是在知识体系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小学和初中语文的教学大纲,全面了解中小学语文的知识体系,把握知识点,找出其中具有关联的知识衔接点,做好知识衔接工作。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大纲实行的是一体化设计,将小学与初中进行了整体的规划与考虑,这对于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是十分有利的。比如,在总体要求上,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识字方面,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充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在诗词方面,小学新课标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到了初中阶段新课标则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和文言文……不同的阶段,大纲对于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教师需要研究大纲,研究教材,根据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做好知识衔接。

二、研究学生,做好习惯衔接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习惯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等,这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到了初中以后,语文学习会感觉越来越吃力。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积累性的学科,没有良好的习惯自然不会有大量的积累,一旦进入初中,积累不足,视野狭窄,自然语文学习毫无优势。为此,教师应该在学生一入学时便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观察,尤其是针对那些没有形成良好习惯的学生,更是要强化引导,使他们逐渐形成勤于思考、勤记笔记的习惯;形成大声答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形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形成主动修改作文的习惯……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一名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不认真听课,还从不完成作业。于是,我先从认真听课和记笔记这两个方面着手来引导他,看到他一走神就提醒他,或者提问他,讲到重点难点时用眼神提示他……终于,他逐渐在课堂上养成了认真听课的习惯,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升。

三、加强指导,做好方法衔接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不能靠蛮力学习,而是需要讲究一定的方式与方法。语文学科也是如此。语文教学中的内容纷繁复杂,如果单凭埋头苦学,是无法进入语文天地的。由于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是不同的,所以一些学生进入初中后依然沿用小学时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语文成绩也有所倒退。基于这一点,我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传授给了学生。比如,在预习方面,我总结了五个字,那就是“读、解、问、扩、查”,即:朗读课文三五遍,解决疑难生字词,不懂的地方画问号,给生字扩词三个,查找课文相关资料。在预习时,学生能从这五个方面下足功夫,一篇课文也就基本上通过自学弄懂了。又如,初中阶段需要学生去背诵的不仅仅是古诗,还有文言文,如此大量需要背诵的内容使学生感觉到压力很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背诵的效率呢?在背课文时,我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进行过渡,调动口、心、手、眼,实现四到位。身体的多个器官配合运用,记忆起来就快多了。这也使得学生今后学习其它的功课提高了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厚德学校)

猜你喜欢
新课标阶段习惯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上课好习惯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