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表现能力的创造性培养

2017-02-18 08:42陈李李
教书育人 2017年31期
关键词:欣赏课表现力创造性

陈李李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表现能力的创造性培养

陈李李

儿童天性的发展是建立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挥潜质的基础上的,不断提高儿童自身的审美能力,学生才能创造性地表达出内心的真、善、美渴求。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只有善于注重绘画表现能力的创造性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技能,使美术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观察对比,让表现力的培养在生活中有效呈现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但作为低龄的学生要真正表现生活时,就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还停留在无意识状态中。作为教师要诱发他们从观察对比着手,主动地接触自然、接触生活,在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刻画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儿童分析和思考习惯,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放手大胆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独特的形象符号描绘出来。不求尽善尽美,只求有感而发。

例如,在“奇思妙想”的教学中,我通过课前让学生收集自然界中的各种石头、树叶、贝壳等,这些小物件大大小小、奇形怪状,能给我们的绘画教学对象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上课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主动发现他们形状上的相似处和差异处,并把自己的发现提出来讨论交流,然后就如何表现出它们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体验:尝试用蜡笔、水彩笔、毛笔和刷子的不同效果以及水彩颜料的调色;色彩的发现、排列、组合的设计等元素进行有机整合,进而有效呈现蕴藏其中的丰富的人、花、树等的意象。

二、思维转换,让表现力的培养在引领中有效建构

人们习惯了有规律的生活,易对物象感到平淡乏味。此时,换个角度换个思维去观察和感受事物,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领学生有效建构起独特的表现力。

有一次美术课上,我布置了一个主题作业。十分钟后的展示阶段,一个学生拿着一张画满兔子而无背景的画呈现在白板上。此时,我若大讲背景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只能从背景中添加花草,而当我讲了一段“龟兔赛跑”的故事后,这位学生把背景画成了一只深色的乌龟和一棵大树。多元化、多方位地让学生对艺术进行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三、善用工具,让表现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有效表现

工具是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有效呈现载体。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选用整合不同的有效工具,往往能收到别具一格的表现效果。在小学阶段,儿童可接触到的画种有:蜡笔画、国画、素描、水粉、工艺图案等。在教学中应提倡不同的绘画材料相交互使用,画法和技法互为借鉴,从而在某种“杂糅”中灵活采用多种画法,大胆表现生活,完成作品。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色彩表现能力的培养。我采用鼓励和指导的方法,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头脑,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自己的画应该用什么颜色。

四、欣赏评价,让表现力的培养在互动中有效提升

欣赏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再现过程,评价学生作品,理应从理解儿童的视角出发,借儿童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及自己的不足,在有效的欣赏中,领略到该作品的趣味点所在,并能从中悟出最本真的道理。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还注重欣赏课的开设,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因为成功的欣赏课对表现力的创造性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从欣赏课上能获得系统的分析美的法则,能从作品中感受到可贵的精神力量。在美术教学中,欣赏与评价具有重要性,可谓是直接关乎美术的一条生命线。

综上,要想发掘儿童的潜能,及时发现儿童心灵深处的真善美,作为美术教师,就要注重对儿童美术表现力的创造性培养。力求科学引导、推动、激励儿童进行绘画学习,不断地丰富儿童的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技能,使儿童的表现能力得到创造性培养,让儿童从小就能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与素质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青少年宫)

猜你喜欢
欣赏课表现力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形象表现力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流行音乐对于音乐欣赏课构建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纤变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