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资助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02-18 13:37李胜强赵雪晶
教书育人 2017年21期
关键词:资助培育价值观

■李胜强 赵雪晶

(包头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

高校在资助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胜强 赵雪晶

(包头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引,资助育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资助工作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让贫困生认同、接受、内化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在包头地区三所本科高校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找准问题症结,积极探索在资助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资助工作;途径

“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中央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要求[1],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支撑,高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大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2]在资助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高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总要求,使大学生认同,主动接受、内化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包头医学院三所本科高校贫困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分析在资助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并提出有效措施。

一 资助工作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必要性

资助工作包括经济帮助、精神帮扶和心理疏导等三个方面,其中资助育人工作更能体现资助的目标和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资助工作的育人理念找到了突破口。资助工作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的一致性决定了两者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通过个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实现自己对社会、国家的价值需求,对贫困生进行资助,除了缓解其经济压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愉快的生活态度,最终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之才,所以,两者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

(二)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只有完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价值观的固化,才能实现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价值取向的追求[3]。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的同时,对贫困生进行诚信、感恩、励志、自强教育,开展诚信还贷、诚信考试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组织受助学生开展义工服务,进行感恩座谈会,通过奖助学金发放仪式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心怀感恩,传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优良传统;通过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开展“身边事带动身边人”活动,培养学生励志有为精神;通过勤工助学、义工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而这些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是一致的。

(三)教育方法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下中国思想教育的价值取向,既是人们追求的理想信念,又是实现理想信念的方法手段,是世界观方法论的辩证统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在需要。在高校资助体系的构建中,资助是手段是方法,育人是目标是根本[4]。资助与育人体现辩证统一的关系,离开了育人,资助失去了意义;离开了资助,育人失去了载体,资助与育人相结合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在需求,所以资助工作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方法上是一致的。

二 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和难点

高校是大学生接受各种知识的舞台,大学四年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阶段,而贫困生又是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人数占全校总学生数少则30%,多则高达40%,对这个学生群体既要从经济上给予资助,帮助他们解决一定的困难,顺利完成学业,又要在思想政治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走出家庭贫困的阴影,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有所作为。从这个角度讲,在贫困生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平台”对三所高校3903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年级学生1535人;二年级学生1094人;三年级学生846人;四年级学生428人。理科生1806人;文科生1467人,其他学科学生630人。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学生座谈和随机约谈等形式,初步得出在资助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和难点。

(一)培育手段单一,课程枯燥无味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只有45.35%的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熟知其意义和价值,“不知道”或“知道一点”占53.47%。从获取的途径看,65.36%的学生表示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校园文化、日常管理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足40%,还有65.21%的学生认为培育形式单一。这说明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相当多的贫困生没有被覆盖到,并且培育的手段、形式单一,这就要求高校要丰富教育手段,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还要开拓新的教育途径,不断贴近贫困生实际。

(二)践行效果不明显,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各高校通过奖、贷、助、勤、补、减等渠道对贫困生开展资助工作,解决了他们上学难的问题,同时在资助育人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72.33%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现象,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存在感恩缺失、自立自强不足等问题,仍有44.61%的学生认为爱国意识淡薄是普遍存在的。同时有68.26%的学生表示义工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但只有39.46%的学生表示参加过义工活动,有54.09%的学生表示偶尔参加过义工活动,这些说明各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不明显,理论和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三)大众化引导和个性化教育结合不紧密,学生认同感不强

各高校对贫困生加大资助力度、扩大资助范围的同时,积极发挥资助育人功能,加强了诚信、感恩、励志、自强教育,也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教育大多采取大众化引导的方式进行,而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融合的力度不够。调研中有73.79%和72.82%的学生表示教育的形式以讲座和主题班会为主,笔者在贫困生座谈会中了解到这两种形式是学校规定的必修科目,而个性化教育涉及的较少,这说明只有注重个性化教育才能有效地将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主动接受,内化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资助工作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资助工作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机结合,使资助工作在育人方面有所突破并进一步发展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做好顶层设计,在规章制度和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1 完善规章制度

各高校在建设资助体系的过程中,制定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资助政策的落实。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进一步得到规范。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到国家奖助学金评审;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到勤工助学管理规定等方面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背景进行修订和完善,各高校在开展“诚信、感恩、励志、自强”教育活动,以及落实教育部“助学、助梦、铸人”征文比赛活动中,都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制度上得到保障,用制度规范资助工作。

2 加强学工队伍建设

资助工作的开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离不开学工队伍的扎实工作,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学生干部队伍是目前高校最重要的三支学工队伍。首先,要选拔一批有志愿、主动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学工干部,并逐年补充,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工作热情高的学工队伍,将其纳入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之中,统一管理,形成合力[5]。其次,要加大学工队伍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和主动践行意识,不断提高自己言传身教的能力,例如,包头师范学院在推行学生工作重心下移,阵地前移过程中,坚持三进公寓制度,即党组织、团组织、学工干部进公寓。学校要求辅导员进驻公寓,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广泛交流与沟通,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无缝衔接,使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更有效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路。

(二)以资助工作重要节点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年度资助工作的特点,3~4月,开展以“义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爱校、爱家、爱国”感恩教育活动,从义工服务、建立健全学生个人诚信档案、诚信还贷宣传教育、诚信、感恩、回报、有为主题班会、“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诚信感恩交流会、诚信考试宣传教育等七个方面入手培育受助获奖学生的感恩意识;5~6月,以在校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贷款毕业生办理还款确认工作为契机,开展“按时还贷,诚信你我他”诚信意识教育;9~10月,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和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工作,开展新资助政策教育宣讲活动,培养大学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优秀传统美德;11~12月,抓住奖助学金发放时机,以院系为单位举行各类奖助学金发放仪式,集中开展优秀典型教育。通过以上不同阶段工作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精神有针对性地灌输到学生思想中,使他们主动接受价值观内容,入心入脑,进而自觉践行。

(三)以“义工服务”为切入点,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到理想、信念、伦理、道德等理论范畴,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途径才能进一步彰显,“义工服务”的特征体现了互帮互助,强调诚信友善,突出社会和谐,它所追求的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一致的[6],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教育公平、机会公平、利益公平是一致的。以“义工服务”为切入点,通过诚信感恩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实践化。

1“义工服务”提高学生“三自教育”的能力

教育部明确规定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由于“三自教育”具有自主性、教育性、民主性、实践性和桥梁性等特点[7],在“义工服务”中强调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周围做起,进一步向外扩展,体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向社会、国家层面的渗透与提高。一是成立“一对一”互助组,学习好的与学习吃力的建立互助组;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情联络员与心理有障碍倾向的学生建立互助组;学生党员与家庭特别困难学生建立互助组,通过“一对一”互助组达到互相帮扶、互相提高,不断加深同学友谊的目的。二是成立义务清洁队,履职尽责的基础是做好本职工作,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各院系成立义务清洁队,发起“窗明几亮”运动,达到学生从外部清洁到心灵净化的提高。三是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走入社区、走进农牧区,组织大学生参加义务献血,深入敬老院、幼儿园开展义务劳动等服务工作,通过以上服务内容,使学生不但了解了国情、社情,而且也学到了相关知识,增强了能力,推动学生从服务校园向服务社会转变。

2 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意识

权利与义务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对社会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享受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相应义务。目前一些大学生还没有完全建立正确的义务观,缺乏对个人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认识[8]。有的学生按规定该缴纳费用表现的不积极,能拖多久拖多久,有的学生学习不认真、不刻苦,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敷衍了事,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比较普遍,各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提高权利与义务意识,例如,包头师范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义工服务”来培养学生履行义务的意识,将义工服务与奖助学金评审有机结合,引导和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义工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资助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资助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效途径,是培养贫困生良好的生活态度,积极的学习热情,顽强的拼搏精神的内在要求。通过“奖、贷、助、勤、补、减”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为平台,以具体资助内容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融入到育人工作中,不断加强育人效果。资助工作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过程中,找准薄弱环节,以制度建设为根本,队伍建设为保障,工作阶段性特点为突破口,不断加强在资助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建设,为高校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王传辉,张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意义和途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6).

[2]杜长冲,杨福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实现[J].继续教育研究,2016(5).

[3]卢文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

[4]王育文,贡国芳,胡勇.地方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J].高效辅导员学刊,2014(6).

[5]金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3).

[6]顾小丽,顾新春,卞禹臣.义工服务理念在高校的实践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5).

[7]王建军.大学生“三自教育”的实践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4).

[8]刘光松.浅谈大学生权利与义务观教育[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4).

G641

A

1008-2549(2017)07-0037-03

猜你喜欢
资助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