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冷暴力”关进“笼子”

2017-02-18 10:44朱静江
新班主任 2017年5期
关键词:冷暴力暴力行为笼子

□朱静江

把“教育冷暴力”关进“笼子”

□朱静江

“教育冷暴力”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词汇,它区别于“体罚教育”中的肢体性暴力行为,是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灵的一种伤害形式。从伤害性指数来看,比起体罚等接触型的暴力行为,“冷暴力”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和持久。因此,为了给孩子们营造出一个健康、阳光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有必要将“教育冷暴力”关进“笼子”。

追根溯源,消除“冷暴力”滋生的土壤

“教育冷暴力”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太远”——这里的“距离”,既包括空间层面,也包括心理意识层面,其中更为关键的是心理意识层面的距离。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加强专业性学习,修正自己身上过于陈旧、有所偏颇的思想,将它们同“教育冷暴力”一起关进“笼子”。

譬如,很多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往往会更加针对那些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不佳的学生,因传统的“恨铁不成钢”思想而对他们过分苛责,反而容易打击他们的学习自信和挑战自我的勇气。但实际上,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成长特点和心理需求,如果我们能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用客观、公正、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地引导他们走出成长的误区,那么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一定会变得无比接近,而“教育冷暴力”也就无处生长了。

丰富生活,挤占“冷暴力”发展的空间

“教育冷暴力”的出现,也可能是因为教师和学生被长时间局限于狭小的学校一隅,不自觉地陷入了一种疲乏、焦躁的消极情绪之中,行为间便带上了比较明显的攻击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可以借助生活拓宽教育的范畴和视野,丰富学生的心灵和生命,让师生关系在生活教育中变得和谐友善,让“教育冷暴力”失去生存的空间,例如——

增加校内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开展生活技能展示或竞赛活动,教师充分“放权”给学生,让他们在筹备活动的过程中尽情发挥,宣泄积压的情绪。

设计校外活动。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去走走、看看,开阔视野;或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放松身心。当紧张的情绪得以舒缓,师生间的沟通就能变得更加自然而不设防,“教育冷暴力”所形成的“硬壳”也就不堪一击了。

当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一条迂回而漫长的道路,路上充满着各种意外,即便我们找到了有效避开“教育冷暴力”的方法,也难以完全避免“教育冷暴力”的发生。因此,我们不仅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术”,更要寻找消除根源的“道”——它就潜藏在我们身上,那就是自我反思、自我重塑、自我矫正“航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冷暴力暴力行为笼子
大象和我
家庭冷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遭遇冷暴力,如何“有效”应对
逃出牢笼的袋鼠
你的冷暴力会耗尽我所有的爱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笼子”究竟什么样
所暴力行为
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