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经济走势下中国区域经济该怎样布局

2017-02-18 14:48谢辉
人民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经济结构

谢辉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进入“L”型发展阶段,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我国将逐步发展形成多个区域经济带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开始出现转折等。我国要把握当前区域经济新形势与新变化,结合南方及沿海经济区域、长江沿线经济区域以及北方经济区域发展的特点,实施不同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L型经济 区域经济格局 区域经济带 经济结构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L型经济发展趋势,并不是说经济发展原地踏步,也不是说我国经济增速一直处在较低水平。L型是调结构、促转型的必然选择,是为了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挑战,扩内需、去产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实现健康可持续增长的积累过程。

L型经济发展趋势下区域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L型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我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必将发生明显变化: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虽然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但沿海地区仍然是吸引境外投资的重要区域。

将逐步发展形成多个区域经济带。东南部沿海经济带:沪深高铁全线贯通后,连接起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4个自由贸易区域,给东南部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将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带;东北地区经济带: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持续发力,东北地区从工业3.0向中国制造2025迈进过程中,将形成自黑龙江北部到辽东半岛的纵贯东北三省的经济带;黄河区域经济带:东起黄海西至新丝绸之路,连接山东、河南、甘肃、陕西和青海的黄河区域经济带将迅速发展;长城经济带:在内陆将形成连接北京、内蒙古、河北、山西和宁夏的新兴经济带。

新兴城市群将支撑起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主要依靠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来支撑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进入L型经济发展趋势下,国家将加强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平衡和协调。未来将形成京津冀、山东半岛、东北、武汉、长株潭、成渝等城市群,并发展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极,形成全面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开始出现转折。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平衡战略的实施和一系列重大规划落实,借助投资驱动,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也会加快,服务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整体分散,区域集中的结构会得到进一步增强。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将加快,包括湖南、湖北和河南、江西、安徽的中原五省,将成为我国消费品、中间产品和投资品中心。我国经济的重心会逐渐北移,环渤海地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区域间合作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就是相互协作,未来各经济带之间包括各大经济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将成为区域合作的重要形式。现阶段,我国区域间合作还停留在几个大的经济区之间的合作,初步形成了区域合作的基本格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等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合作范围必将不断扩大,合作形式也会更加丰富。多个经济带和城市群通过衔接合作,可以进一步加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转移,形成区域间的分工和协作,实现东部地区加速转型升级,中部地区尽快发展壮大,西部地区能源产业优化的协调发展目标。

L型经济发展趋势下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策略

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进入“新常态”,在L型经济发展趋势下,给了我们调整和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机遇和时间。

南方及沿海经济区域。改革开放以来,南方及沿海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全国GDP增速的贡献率较大。但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这一区域的进出口贸易受到冲击,经济增速降幅明显,在L型经济发展趋势下,其发展压力和结构调整压力更大,也更加迫切。

一是加强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南方及沿海区域吸引了大批的劳动力资源涌入。但是,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原有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开始下降,加之制造业分散转移,对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南方及沿海经济区域应该更加侧重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强对技术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创新驱动来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人才培養上加强同港澳台和国际上的合作,发挥地理和研发优势,在人力资源配置上满足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

二是发挥核心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区域内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平衡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切实推进同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快实现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进程,充分利用南宁—昆明、贵州—广西等铁路资源,协同开发云、贵、桂等省的自然资源,打造北部湾地区原材料、能源基地,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

三是促进产业整合,提升综合竞争力。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整合,组建企业集团,实现区域内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比较优势,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注重发展规模经济,打造家电、电子、食品和轻工业的跨国企业集团,发展和培育国际型知名品牌。

四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改造。围绕提高利润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南方及沿海地区的传统制造产业向计算机、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转型,通过生产结构调整来适应发展的需要,避免同东亚各国在低端产业上出现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的恶性竞争。

长江沿线经济区域。长江沿线经济区域以上海为一类经济发展中心城市,南京、杭州、武汉、重庆、成都等城市为二类经济发展中心城市。整个区域的经济外向度没有南方及沿海地区高,吸引域外资本有限,技术型劳动力资源不足。因此,这一区域在L型经济发展趋势下,重点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劳动力专业技能水平,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依托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依托长江流域实现内陆资源流动,大力吸引域外投资,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以城市为代表的产业发展中心。同时,要进一步加快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形成以工业为支撑,以服务业为补充的发展格局。要加快工业化的改造步伐,注重现代技术装备的引进,促进加工业向高、精、尖发展,努力向中国制造2025目标迈进。加强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利用,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北方经济区域。我国的北方经济区域一直是政治、文化中心,是重工业和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北方经济区域的各类自然资源储量大,种类丰富,能源、钢铁、化工和重型机械行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是全国的支柱产业。这一经济区域的农业也相对较为发达,东北和华北地区是全国的两大商品粮生产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分布较多,基础设施建设保存较为完整。同时,北方经济区域内的城市化率较高,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 2008年以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带动下,北方经济区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逐渐成为和长江经济区域、南方及沿海经济区域并驾齐驱的三大重点经济区域。

在L型经济发展趋势下,要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商品意识,大力推进企业制度的改革创新,积极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形成规模化的企业组织体系和企业集团,努力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技术改造、对外合作方面继续加大投入,提升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另外,北方地区要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加强同俄罗斯、韩国、蒙古等国的经济合作,充分利用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优势,以及日、韩等国的技术优势,形成互补共赢的经济共同体,促进北方经济区域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

责编/王坤娜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经济结构
科学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深入推进金融创新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平建设与和谐发展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延边地区对外投资发展研究
关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所存在问题及原因的思考
曲靖市第三产业问题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