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的深层意蕴论析

2017-02-22 16:24赵晋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狂人日记礼教

赵晋

摘 要:《狂人日记》作为第一篇白话文小说,该篇小说以精神病患者的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封建礼教思想与封建家族制度的弊端。

关键词:狂人日记;精神病心理学;家族制度;礼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01

一、狂人作为鲁迅白话小说主人公的原因

(一)文化革命主张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期间,胡适首次提出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并且,在同年的《新青年》杂志上陈独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了自己对胡适主张的认同。虽然文化革命先驱者对文化大革命的主张大力宣扬,却在社会上得不到较好的反响,人们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文化大革命中去,社会上一片沉寂。为了打破当时困窘落魄的局面,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增加中国人对文化大革命主张的认同感,引起人们对文化大革命主张思想上的重视,鲁迅根据当时人们喜欢关注一些社会的奇闻趣事的特点,别出心裁地用《狂人日记》来作为白话小说的题目发表到新青年杂志上,用狂人来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为了响应文化大革命的主张,鲁迅将深奥严肃的主张理论通俗简单化,令社会人们兴趣盎然。

(二)鲁迅的亲身经历

鲁迅的表兄曾是一名精神病患者,鲁迅狂人日记的创作觉得主人公就是以其表兄为依据,在狂人日记中对其症状进行了仔细地描述。同时鲁迅有一定的医术基础,这样鲁迅就能对精神病患者描绘得惟妙惟肖,形象生动,对精神病患者的症状表现描绘地得心用手。

(三)受到外国作家果戈里的影响

俄国作家果戈里深受鲁迅的喜爱,小说的创作方法、风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鲁迅。果戈里的《狂人日记》对夸大狂的小人物真实地描写,通过对小人物的描写反映了等级制度社会的极度不公。正是果戈里创作风格的影响,鲁迅选取狂人作为首篇白话小说的主人公,同时也对人物心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冲突暗示。

二、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深层意蕴解读

(一)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内涵

宋代以后形成的封建家族制度对现代的影响最为显著。形成近代家族制度的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加强封建统治,满足地主阶级时代荣华富贵的需要。近代封建家族制度的形成,既保证了封建国家的收入,又能通过封建伦理道德和剥削阶级的处世哲学来控制农民的思想领域,让农民甘于被封建统治者统治,逆来顺受。家族制度的产生对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家族制度对维护封建统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封建家族制度提倡三从四德,封建家族制度要求家族成员孝子贤孙、忠臣顺民,对违反封建道德的人们给予惩罚。封建家族制度对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对社会的进步发展有一定的局限与约束作用。

对于中国的封建礼教,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就第一方面而言,礼教是为了巩固封建等级制度、宗法关系制定的条规。第二方面来讲,适用于对人们的教育,通过“礼”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三纲五常在封建道德上处于核心的地位,三纲五常的行为准则保证了封建社会的稳定,成为封建统治者用以维持封建社会稳定的有力工具。

总之,封建的家族制度和封建的礼教的制定,都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的礼教思想的提出,成为麻痹人们思想,使人们委屈顺从的有力工具。然而鲁迅的狂人日记狂人形象的树立,完全与封建家住制度与礼教思想格格不入,违背了封建制度、礼教思想,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本意就是为了唤醒被封建思想麻痹的世人。鲁迅将顺从封建社会统治下的人们归类为正常人,将封建社会下挣脱的人定义为狂人。鲁迅的狂人日记暗示了自己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家族制度的严重不满以及渴望世人反对封建爱你制度,与封建制度作斗争的愿望。《狂人日记》的勇敢发表,也表现了鲁迅作为伟大的额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对历史的洞察力,能够很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向。

(二)《狂人日记》展现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思想的弊端

鲁迅的《狂人日記》第十一则中有写到:“记得我四五岁时,坐在堂前乘凉,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才算好人”。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可以反映出封建家族制度对孝道的理解,封建家族制度将孝道定义为是非曲直绝对服从、顺从的孝,严重颠覆了人们对孝道的正常理解。孝道本应该是子女对父母的关心照顾,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然而,在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爱哦下,孝道演变为了一种族权、父权的同志和压迫,子女与父母之间不平等。在封建家族制度与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下,孝道成为了子女对父母的绝对顺从,父母之命只有服从、顺从,不得违背。为了父母的意愿,即使违背意愿,也要上刀山、下火海付诸于努力。封建制度下的孝道成为了不惜牺牲子女生命的绝对服从。

《狂人日记》中“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颜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表现了狂人发作前感受到周围人们的深深敌意。在家族制度的要求下,为了让儿童长大后顺从于封建统治者的额约束,儿童自小就要学习四书五经,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的教育。封建统治下的人们子啊儿童阶段便成了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因此,狂人对儿童也会隐约感到深深的敌意。狂人的迫害感都源于封建礼教思想,封建礼教思想对人们的影响较为深刻,它不但要求人们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肉体贡献给封建统治者,而且还将人们的猪蹄精神、个性意识吞噬掉。

三、小结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解释了封建家住制度与封建礼教的弊端,展现了当时社会条件下病态的人格。狂人的思想行为虽然看似怪诞,但是却体现了真正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J].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054期.

猜你喜欢
狂人日记礼教
读鲁迅《狂人日记》
蜕变与抉择:成长小说视野里的《狂人日记》
从叙事角度谈《狂人日记》的特殊艺术魅力
试析儒家礼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服饰研究
中小学生识“礼”教育浅谈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古希腊私法何以未壮大
新文化运动百年祭:论儒学与人权
被忽略的一年——谈《狂人日记》的即时反响兼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
狂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