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生态危机思想考察及当代启示

2017-02-23 04:17刘玉莹
关键词:福斯特资本主义生态

刘玉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福斯特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是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对生态危机以及资本主义应对危机的措施进行批判,提出走出生态危机的道路是进行根本性的社会变革。这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还对我国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危机的根源

福斯特认为生态危机的原因“需要超出生物学、人口统计学和技术以外的因素作出解释,这便是历史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资本主义的制度”[1](P68)。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它把资本积累看作最高目标,这必将引起生态危机的发生,并且无可非议。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主义经济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利益增长,并且为达到目的不惜牺牲任何代价,这便包括牺牲全世界人类的共同利益,这就意味着生态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又同时将生产和发展产出的废弃物大量的向自然倾倒,致使生态环境恶化。自资本主义制度出现开始,经济发展迅速,人类对自然能动性的剥削也越来越沉重,人类改造地球的速度加快,改造范围也越来越大,整个地球就面临无可挽回的灾难威胁。因此,资本与生态环境之间本身就存在必然的矛盾。“地球危机不是自然的危机,而是社会的危机”,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为追求资本积累而所实施的生产方式,只要资本积累停止进行,利润不再增长,资本流通也会停止,危机就会到来。正如福斯特所指出:“静止的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1](P69)要想解决生态危机,也只能从社会制度上做根本改变,在这里,我们可以说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危机的表现之一。

同时,福斯特也像莱斯一样对资本主义的消费异化进行分析和阐述。他认为,资本主义进行资本积累、追求财富完全超越改造了人类的需求。在发达的工业化市场社会,需要和商品在其中联系在一起,而二者结合的物质挥霍并非必需,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却使之成为必要的。在资本主义高强度的市场架构下,人们受到对消费的激励,把自身的需要导向逐渐扩大的商品阵列所代表的各种各样的满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们对商品和需求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理性判断;另一方面,来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对劳动者的压迫和剥削促使人们过分依赖于对商品的消费。而在资本主义现代市场力量的驱动下,人们逐渐产生对具有破坏性商品的欲望。福斯特也为地球无法满足人们无休止的需求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即对人口的控制、对技术的改进以及社会经济变革。资本主义的这种没有仅仅局限于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商品的使用价值从属于交换价值,生产出商品的使用价值用于满足虚浮的消费,甚至对生态环境具有破坏性,追求利润才是创造商品的真正目的。这既是资本主义不会静止的原因,也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持续的原因。

资本主义对资本积累的痴迷是资本主义制度同其他社会制度不同的最主要的表现。资本主义通过竞争等一切手段提高效益同时改造生产资料推动资本的积累,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残暴地对待它认为阻挡其发展的一切事物,将来自任何人和自然的干预都视为必须克服的。因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的根源。

二、资本主义应对生态危机的途径

1.资本主义的“自然的资本化”。“自然的资本化”是意识到商品经济对自然产生破坏性影响的环境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拯救环境的方法。“自然的资本化”是指将自然转化为商品,将自然赋予商品的属性。福斯特揭示了“自然的资本化”的实质是自然对于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由一个外部可利用的资源,转变为资本的储备,是资本本身的所属。资本主义解决任何危机的办法都是扩大资本领域,生态环境自然而然的也成为商品交换的一部分。资本主义把自然描绘成资本是为了掩盖实现商品交换而对自然和生态进行掠夺、破坏的事实。

但是,自然并不是可出售的商品,也不能够根据消费者的意愿由此组建市场,更不能成为私有财产。为此,福斯特还对简化主义对待自然的“荒诞”本质的来源“不仅要按照市场——商品原则构建整个社会、而且还要构建整个人类生态的企图”[1](P24)进行分析,并做了进一步详细的解释,概括为“三个矛盾”:一是资本主义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成个体占有关系;二是经济简化论与彻底取代市场价值支配一切的价值观;三是经济简化论为自然中所有事物设定的市场和价格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举措,只能在短期内使问题得到缓解,依旧会加剧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破坏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因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本身不会容忍自身以外任何事物的阻碍,只一心追求扩大其资本的影响范围而不考虑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2.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污染转嫁。福斯特通过萨默斯的备忘录来阐述资本主义国家试图将污染转嫁到第三世界、欠发达国家。福斯特认为,萨默斯在其备忘录中表现出的对贫穷国家进行公开掠夺的态度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同时也最能反映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本质特征。而《经济学家》所阐述的观点则是:“任何阻止灾难发生的企图,无论从社会、道德和生态意义上有多少可防御性,且不论在现行资本主义制度下实施起来有多大难度,这都将是对资本统治进行的干涉,因而必须放弃。”[1](P59)这无疑是在为萨默斯的污染转嫁的主张进行辩护和对资本统治进行的保护。但是,资本主义从来都没有按照自己的逻辑长期发展,反对的力量不断涌现,即使早在萌芽时期就被统治集团压制,但这同样证明了资本主义在各方面都是不能够持续的,必须取而代之。

3.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改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引导技术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之一。技术改良有两种方式:一是降低单位生产的能源耗费量;二是寻找风险小的可替代性技术。“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总是将他们的技术威力视作解决问题的王牌,这张王牌使它们在促进环境改善的同时也能增加财富”[1](P87)。

然而,技术真的能解决环境恶化的问题吗?福斯特从“杰文斯悖论”和《京都议定书》入手分析了技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处境,并对“技术解决环境问题是错误的”做了解释。杰文斯在《煤炭问题》中认为,技术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能源的消耗。而《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目的是阻止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几何级的增长速度。美国拒绝签字是因为认为二氧化碳排放是技术原因,不需要国际性条约约束自己。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一切技术使用问题都由资本决定,所谓的技术改良只不过是为了追逐利润。“能解决问题的不是技术,而是社会经济制度本身”[1](P95)。在发达社会的经济体制下,同生态环境建立稳定和谐关系的生产方式是存在的,仅仅是生产关系阻碍了这种变革。

三、走出生态危机之路

1.进行社会和生态革命。全球性的生态问题是无法逃避的,因此必须进行社会制约,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根本不可能提供具体而有效的理性制约的措施。福斯特认为,资本主义也强调社会制约是必要的,但人类的骄傲自大使其自身不能敏感地领悟到生态环境的重要,便会造成新的危机。尽管资本主义也注意到社会制约,但却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按照追逐利润最大化进行资本积累的目的调整,其结果也是不难理解的。而且任何生态危机都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无节制及其对周边国家经济的影响为主的,正是在这种资本主义的体制下,才存在尖锐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生态斗争不能与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相分离”,生态革命不能与社会革命相分离。要想真正解决生态所面临的问题,必须在社会和生态上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福斯特提倡在生态意识上进行变革,从而建立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无论是建立生态文化还是生态道德,重点都是落实在生态上。福斯特认为生态环境不应该成为资本主义满足自己利益的附属品,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意识,进行生态道德规范。必须改变地球上与人类有关的一切包括自身劳动力在内的都属于商品并可以进行开发利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观点。因为“资本主义在最后一棵树被砍倒后,才能知道货币是不可以食用的,在此之前不会认识到这一问题”[2](P206)。

2.实施生态转化战略。生态转化战略是针对原生林危机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也是一种国家层面上的,摒弃超越阶级斗争观点的战略。以往的生态运动都是环保组织与劳工组织相分离,是没有阶级的运动,因此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忽视阶级和其他社会不公而独立开展的生态运动,只会把对环境问题的解决从现实的根源处转移开来,从而实质上为资本主义制度把自然资源、土地、特定的环境和地球本身内化为商品做了帮凶”[3](P5)。福斯特认为,此类运动对构建人与自然可持续关系是一文不值的,甚至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福斯特指出:“实施生态转化战略,需要国家层面上的协作行动,包括寻找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将经济盈余输入生态转化项目的手段。”[1](P127)社会必须投入资金去帮助因为新的生态需要而受到影响的工人,这样就可以发动大规模的环保运动。福斯特认为,要削弱国家与资本的合作关系,民主化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合作关系取代资本家阶级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对任何生态矛盾问题都至关重要。

四、对我国生态问题的启示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福斯特将生态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联系起来,“革命如果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就不是真正的生态革命;如果不是真正的生态革命,也就不会是真正的社会主义革命”[4](P8)。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树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开发未利用资源,建立资源更新补偿制度,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2.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经济发展不应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生态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要推动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健康绿色和谐的生态文明观。福斯特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社会主义正面取代资本主义才能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的平衡关系,合理配置自然资源,才能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3.树立生态危机意识,建立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团审议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于意识的转变,由“利用、开发”转变为“保护、节约”,“摆脱将土地和环境视为‘城市间作物生长空间’的道德风气”[1](P82),用科学、文明的态度对待生态环境。建立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以取代以往对生态环境不道德的做法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进行道德伦理上的约束和制约。只有加强生态意识建设,建立生态伦理道德约束,才能使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承担保护生态的责任,才能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福斯特的生态危机思想将生态学和社会制度相结合,并对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揭示,通过一系列实例详细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反环境特征。房地产开发、合成肥料的大量使用造成的土地问题、砍伐森林而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等一些追求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愈演愈烈,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也频频出现。福斯特提出的应对生态危机的方法对解决当今我国的环境问题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1][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耿建新,宋兴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John Bellamy Foster. The Ecological Revolution:Making Peace with the Planet[M]. Monthly Review Press,U.S.2009.

[3]贾学军.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4]胡莹.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猜你喜欢
福斯特资本主义生态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吉祥物
吉祥物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
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思想研究及其启示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