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17-02-23 05:43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榜样培育价值观

石 超

(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1)

榜样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石 超

(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榜样文化作为长期社会实践中人们基于对榜样先进事迹和道德品格的总结、升华,从而引发学习榜样、效仿榜样的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文化样态,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榜样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优越的资源;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为榜样文化提供着价值引领。二者具有内在契合性,通过榜样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榜样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意识形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价值观,蕴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榜样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样态,对人们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人们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有效性。

一、榜样文化的内涵与发展

榜样文化是指人们在长时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基于对榜样的先进事迹、重要品格、道德观念的总结,进而引发人们学习榜样、效仿榜样的一种文化样态。在5 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历程中,涌现出众多榜样人物,这些榜样人物所展现的特质为形成榜样文化构建了基础。榜样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样态,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同时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榜样文化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中华民族5 000多年的历史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榜样文化,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能找到榜样文化的因子。榜样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丰富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脉络中我们可以找寻榜样文化的基因。从内容层面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克己奉公、遵纪守法等重要内容,其中一些优良品格同样是榜样文化所弘扬和提倡的,通过对榜样人物某方面或多方面典型特质的塑造形成人们共有的文化认同感。从影响性层面来看,榜样文化正是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完善的过程,榜样文化通过塑造榜样形象的语言、行为或者各种象征性的符号达到不断强化榜样特质的目的。从发展性层面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榜样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我们不仅仅强调传统的榜样文化,同时也更加重视时代榜样文化的塑造。正是在这种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过程中才能不断打磨文化形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榜样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表征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理应不断坚持和发展的文化。从榜样文化所具备的特性来看,榜样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新时期弘扬和倡导榜样文化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社会典型人物,彰显社会成员所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学习优秀、效仿榜样,在全社会形成“学优”“敢优”“超优”的良好风气。榜样文化中榜样人物无疑是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这些榜样人物对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具有积极作用,是营造和谐文化氛围的重要主体。此外,榜样文化最重要的特点是先进性,榜样人物都是体现先进性的典范,“不先进便不可能称其为榜样、典型、楷模”[2]。在榜样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就无形的渗透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反映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二者互为表里,实现相互结合,无疑有助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3.中共成立以来榜样文化内涵的演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高度重视榜样文化的塑造,在各个时期发现、培育、树立、宣传了各种不同的榜样人物或者榜样群体,在特定时期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动员社会民众,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树立了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白求恩、张思德等英雄模范形象,在革命时期最大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战斗热情,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共从建设实际出发,树立了孟泰、吴运铎、南京路上好八连、雷锋、铁人王进喜等榜样形象,这一时期的榜样形象集中体现为劳动模范、技术模范等,在生产建设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共也树立了一批典型形象,由于时代原因,这一时期的形象塑造并不成功,塑造的典型形象被过度的拔高,基本上都是“纯而又纯”“顶天立地”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在塑造榜样方面力求形象的多元化,力求在各行各业都树立一批先进个人或是集体,从而带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从今天来看,榜样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榜样物质文化、榜样精神文化、榜样制度文化。对于榜样的塑造既包括对个人事迹的学习,又包括建立各种纪念馆、设立纪念日等形式,从而最大程度上丰富了榜样文化的内涵。

二、榜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性

榜样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和内涵。榜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目标上具有同一性。榜样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精神滋养;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榜样文化塑造中彰显价值引领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统一。

1.榜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目标上的同一性

榜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目标上都强调通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和传播,引导人们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鲜明的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阐发。二者在价值目标上具有同一性。从价值判断的角度讲,榜样文化是通过塑造榜样人物、宣扬榜样事迹而不断形成的一种文化样态,这种文化样态的形成对于人们做出价值判断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榜样形象的树立不仅仅是对榜样个人的价值肯定,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整个社会构建起一种学习身边榜样、效仿身边榜样,弘扬榜样人物优良品德的道德评价体系,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在更广程度上实现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二十四字”要求是对人们形成良好价值观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重要的道德评价作用。从价值选择的角度讲,榜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在人们的认知层面产生影响,同时在实践中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做出更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行为。二者在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决定着二者可以互相支撑,为实现主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创造可能。

2.榜样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滋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榜样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样态,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是中共长期执政得以实现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实现的价值理念整合,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价值观的凝练,是一种“物质过程的必然升华物”[3]。从这个角度来看,榜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念内容上具有相通之处。比如,国家层面上,榜样文化中所主张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照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社会层面上,榜样文化中“敬事而信”(《论语·学而》)、“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这些思想都体现着“平等”的价值观。公民层面上,从榜样文化中也可以汲取众多滋养,如林则徐主张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炎武所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都体现了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爱国”这一核心价值观;再如孔子曰“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则是“诚信”的体现。因而,榜样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重要的软环境。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榜样文化塑造中彰显价值引领作用

自从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就成为引领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指针。当前社会各种文化思潮蔓延,文化虚无主义沉渣泛起,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严重冲击了人们原有的思想壁垒。这种文化虚无主义对当前榜样文化的塑造也产生了重大的破坏,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在网络上对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行抹黑,试图否定榜样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当代榜样文化作为反映时代的精神文化,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坚决同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作斗争,充分发挥榜样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协同力。在榜样人物的发现、选择、培育、树立、宣传的过程中也应当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标准进行,所塑造的榜样形象必须能够深刻地展现时代的精神要求,更好地使榜样的事迹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之中,最终使人们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维护好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建设。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不可能真正实现榜样文化建设,将榜样文化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才能展现出文化的真正魅力。

三、榜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三重维度

榜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契合性,从意识形态、民族认同、以人为本三个维度出发可以探寻二者的共通点。在榜样文化的建设中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先进性与大众性的统一,可以更好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认同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取向。

1.意识形态维度:榜样文化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

任何阶级社会都有着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在塑造人们的道德观念、维护社会的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讲:“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4]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和维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现阶段增强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强化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发挥好文化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反作用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就榜样文化的建设而言,要想使其思想导向作用落到实处,必须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选取榜样、培育榜样、树立榜样、宣传榜样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对所选榜样的正确认知,辨别出该榜样身上是不是具备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所认同的品质,而后才能进行培育、宣传。毛泽东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5]因此,塑造的榜样能不能发挥预期作用,还要经过人民群众的检验,只有人民群众拥护的榜样、热爱的榜样、愿意学习、效仿的榜样才能真正展现榜样的生命力。应该说,党和政府对榜样塑造的工作尤为重视,新时期也塑造了诸如“最美山村女教师”“当代雷锋郭明义”等榜样形象,并且通过出台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榜样选取工作。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有些地方在选取榜样时未能真正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对于榜样的选取不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在塑造榜样时极易受到裙带关系、金钱交易等影响,难以真正发挥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

2.民族认同维度:榜样文化要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众认同感

中华民族有着5 000多年悠久的历史,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由来已久。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族认同是民族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被本民族全体成员体认、内化、弘扬、升华的过程。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在民族认同中具有基础性作用”。[6]榜样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样态,在增进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增强对中国民族的认同感上的作用不容忽视。从当前实际来看,一些敌对分子蓄意抹黑中国民族的历史,民族虚无主义思潮有所显现,因而榜样文化建构过程中必须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榜样人物作为一个民族、国家所树立的楷模,不仅仅是当时的学习对象,更是整个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优秀品质的精神象征。比如,雷锋这一形象是在20世纪60年代被发掘、培育,今天雷锋精神仍然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鼓舞着一批人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除了加强对以前树立的榜样进行学习、效仿外,新的时代也需要新的榜样,新的榜样反映着新的时代内涵。比如,“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好人”“时代先锋”等一批新时代榜样形象的建构,让我们看到了当前社会上所涌现的好人好事,引导着人们自发地向榜样看齐,在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以榜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种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结合在榜样文化塑造中价值巨大,能最大程度上实现文化认同、民族认同。

3.以人为本维度:榜样文化要坚持先进性与大众性的统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价值理念的高度凝练,是对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的深刻总结。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指出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毫无疑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即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榜样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软环境,在落实以人为本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先进性与大众性的统一。榜样人物身上所展现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勤俭持家等优秀品质都是新时代最先进的精神品德,这些熠熠生辉的品质正是榜样人物被塑造的基本要求,党和政府塑造榜样人物的目的就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榜样人物的先进品质,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学先进、做先进”的良好氛围,从而净化整个社会风气,打造和谐社会生态。而榜样人物作为时代的楷模,其根源还是来源于人民大众,榜样人物自身价值的彰显也在于其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榜样人物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群众中有着良好的威望。反之,没有良好群众基础的人怎么也不可能被树立为榜样。榜样人物所具有的特质在每一个普通人身上或许都能找到,这正是榜样文化大众性的表现。然而,当将某一种或多种特质发扬到一定的极致就成为先进典范,展现出榜样文化的先进性。因而,榜样文化的实现必须坚持做到先进性与大众性的统一,最终才能实现以人为本。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2]张耀灿.榜样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3):7-8+2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5.

[5]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

[6]栗志刚.民族认同的精神文化内涵[J].世界民族,2012(2):1-5.

O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l Culture

SHI Chao

(School of Marxis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nourishmen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Model culture, as an example to the people in the long-term social practice, is based on the summary and distillation of advanced deeds and moral character, triggering learning model, following the model of a cultural pattern that has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a culture, contain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onnota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The model culture provides superior resources for nurtur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hil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provide value guidance for the model culture. Both are intrinsically in agreement, through the example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foster a long-term mechanis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cultiva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rough the model culture.

model cultur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ideology

2017-02-13

石超(1991-),男,山东泰安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G641

A

1008-469X(2017)02-0094-04

猜你喜欢
榜样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