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轴心时代印度、希腊、中国精神觉醒的异同

2017-02-23 13:45李壮壮
关键词:轴心希腊佛教

李壮壮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论轴心时代印度、希腊、中国精神觉醒的异同

李壮壮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轴心时代的印度、希腊和中国都产生了影响本地区文明发展的人类觉醒,在相近的时期内出现的人类觉醒有着必然的共性,但是由于各自的历史土壤和具体环境的差异,这种觉醒同时又具有相异的表现形式,并造成不同地域截然不同的文明发展方向。

轴心时代;精神觉醒;异同

刘家和先生在《论古代的人类精神觉醒》一文中指出了人类的精神觉醒“乃指人类经过对自身存在的反省而达到的一种精神上的自觉”[1](P407),并把这种自觉分为三个层次:人类经过对人与自然或天的关系的反省;人类经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反省,达到关于自身内部结构的自觉;人类经过以上两个方面的概括,进而对人的本质或人性的反省。印度、希腊和中国在轴心时代都经历这三个层次的觉醒,但是由于各自的具体差异使三个文明表现各异,精神觉醒的程度也大不相同。本文在刘家和先生三个精神层次的觉醒基础上对印度、希腊、中国的觉醒做一个对比,以突出三个文明的不同方向的发展。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较早的古代社会都有一个共通点,这就是天(神)崇拜。这样的崇拜是由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演变而来,国家产生后这种图腾崇拜逐渐淡化,但人的思想依旧停留在对未知力量的崇拜下,只是对象由具体的某一物转移到天(神)上。这时候人崇拜神是因为不了解大自然,把某些自然因素当成不可抗的精神力量,人们祭祀天神是为了求得神喜悦,获得神的庇护。再往后发展,祭拜增添了人的思想和行为,在纯盲目的祭祀上加入人的思考。这也是人类关于人与自然(人与天)关系方面的进步,人类也由此开始了精神觉醒。

(一)印度佛教的反宗教思想

在印度早期吠陀时代就是纯祭拜神的时代,到了后期吠陀时代出现了一个规模巨大的专门向神祭拜的阶层——婆罗门,这时要求得神欢心必要通过婆罗门,婆罗门既是人与神沟通的桥梁也是人与神交流的障碍。随后佛教因为反婆罗门教而兴起,佛教主张灭欲,四谛的教义重点在于让人自己领悟,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自己就是在菩提树下冥想得到的奥秘,那么教众自然也要通过极苦的修行加冥想来达到涅槃。原始佛教是反对偶像崇拜的,因此,佛教本身就反对通过神、靠祭祀来得到解救,要想解脱人世痛苦只能靠自己,强调只有靠修行,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从而摆脱苦难。印度对于天的敬仰崇拜也就淡化了,从之前的祈求变为追求人自身的觉悟,这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大进步,可是它的教义却是让人忽视现世的生活,只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解脱,最高的境界是靠自己的冥想觉悟,这是对人生的否定,因而印度的人类觉醒最后只能朝着宗教的方向发展。

(二)希腊的哲学萌芽

希腊最初的祭祀活动也是为了求神庇佑,但在求神庇佑的同时,又对神产生一种怀疑,因为这种怀疑使得希腊对人神理解的发展与印度背道而驰。希腊对神仍有敬意,但是自身又追求一种能够满足于自身的理性追求,不像印度那样完全崇拜于一个虚幻的事物,而是把世间万物看成是一个本质相同而形式千变万化的东西,也就是认为所有存在物都有始基,不再从属于神的驯化物,把人与自然分开研究。公元前7-6世纪在希腊盛行的通俗宗教埃琉西斯教主张“更多地表现为将自然力量拟人化,它所吸收的神话,鲜明地将神融合于自然之中……试图探索宇宙和自然万物的起源,甚至要在万物中寻求某种唯一的根源——本原”[2](P69)。

希腊在人与自然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对神的崇拜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自然的追求,希腊的神往往是同人同性的,人与神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很远,在探讨人的奥秘的同时也伴随着对自然的探索。这种对自然的探索是希腊哲学的萌芽,哲学是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探索和认识,古希腊的哲学并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早已披着神话的外衣,经历了一个时期的酝酿过程”[2](P86)。这个过程也就是轴心时代哲学和宗教分化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希腊的精神觉醒朝着哲学的方向发展,走向与印度不同的另一面。

(三)中国的天人相应

中国在文明之初也有过拜倒在神权威之下的时期,表现在对于任何一件事在做之前都要征求天的旨意,天如果同意就去做,如果显示反对也就作罢。与希腊相似,在对神敬拜的同时周人也对天产生怀疑,但在怀疑之后,中国与希腊又分道而行。周人对于所发生的一切不仅仰望于神,他们也看重人的行为,讲究的是得民心从而才能得天下,虽然这种命也是上天所赐予的,但人也要通过自己的好的行为来愉悦神,同时不违背天道,民心在这个时候也占据了很大的分量。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相应”的思想。“天”不仅是自然的天,还是主宰万物的一切。“统治者一方面代表人和神打交道,另一方面又作为神的代表来统治人民”[1](P361)。天既与人紧密相连又高高在上。代表“天命”的天子——皇帝统治着万民,但是天命并非一成不变的。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3](P61),说明这时候在人的观念里人与天并不是对立存在的,而是一种包容性的,“天”带有人文色彩,掺杂了人类感情,但是人又在天的范围之内。荀子将天视为自然,但这种自然绝非西方所理解的纯自然界的纯理性的自然,荀子认为:“天就是自然界,它不会由于人的意志而改变其规律……人不应对天抱有幻想,而应了解天的规律,用它来为人类造福。”[1](P367)这是中国古代难能可贵的一种天与人带有独立色彩的思想,但是并没有占据主流思潮。这时候中国的觉醒在于人与天是紧密相连的,天是自然,也主宰万物。

(四)希腊、印度和中国在人与自然觉醒方面的共通点

无论是印度、希腊还是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人从自然中脱离出来,也就是人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自然而不是依赖于自然,利用、改造自然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也就仰赖于具有质变意义的生产工具的产生。在轴心时代印度、希腊和中国都或早或晚地产生铁器,“铁器的使用和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人类对自然的开发深度和广度,也扩大了人们在地区内和地区间的往来,从而使人有可能由原先的狭小的活动范围和狭窄的眼界中解脱出来”[1](P411)。这是三者在经济基础上的共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上层建筑也包括人的思维活动,只有具备比较牢固的经济基础,人才能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一个很有深度的思考。

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印度、希腊和中国都是从区别对待走向“平等”,然而这种“平等”却是各有千秋的。

(一) 印度的“人人平等”

在印度早期吠陀时代末期产生种姓制度,在种姓制度中把人分成四个等级,等级之间有严格界限,在种姓制度下,首陀罗虽然生理上是人,在现实中却没有被视为人也完全没有作为人的权力。继而兴起的佛教完全倾覆了种姓制度,主张人人生而平等,无论什么出身什么阶级以前是什么品性,只要信仰佛教,最终都能因为教化而觉悟,超越生死轮回达到涅槃。佛教的产生已经显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平等,在信仰佛教时,不是看人在尘世的等级地位来排序,而是按照入教先后。可是最初佛教所讲的“人人平等”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所有平等是有差别的。这种平等归于宗教情节也具有局限性,因为佛教主张的平等是在佛教内部而言,在国家中,依然是要尊崇王法的。这样的平等好似在社会生活中划定了一个领域,在人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遵循着不看财产多寡,不分身份高低的平等,可是一旦人们出了这个领域回归社会尘世中,这种平等就荡然无存。虽然此时印度已有了最初的精神觉醒,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这种觉醒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也存在局限与不足。

(二)希腊的差别平等

希腊中人也分为贵族和贫民,出身好的生而要比农民更高一级,这是在公民内部而言,而在公民之外,那些没有公民权的人、奴隶是不被当成人的,更无权参与到阶级之分中。“之所以是公民,是因为参与了城中的宗教,且正是因为这种参与,使之拥有了所有的公民权和政治权”[4](P222)。外邦人是不允许享受公民权利的也是不受宗教庇佑的人,公民拒绝外邦人的进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怕他们玷污了宗教的纯洁性。在东方的宗教观念不断传入过程中,希腊的宗教观也不断变化着,宗教信仰不再仅限于公民内部,宗教的平等开始显现。在经过数次改革斗争之后平民获得了政治权力,这时候人们不再为权力而战转而争取财富上的利益,民主政治不能消除财富的差距,“穷人有权力上的平等,但其日常所受的痛苦使他更想得到财富上的平等”[4](P352)。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平等有了进一步的觉醒,对于平等讲求具体分析,在自由人之间有平等,要按照质和量来进行平等的划分,可是另一方面,他们认为主人和奴隶间是不存在这种质和量的关系的,仅仅在某个方面看来奴隶只是工具,既是工具也就无人权可言了。

虽然在希腊平等依然有限,但在这一步步的觉醒过程中已经开始打破了原有的对外邦人的孤立和不平等待遇,为以后民主平等的追求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建立在等级上的平等

在轴心时代,中国也开始有了平等的观念,但中国在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觉醒同希腊和印度一样,也具有局限性。孔子对于仁的施行是建立在等级制度上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表明了等级之间是有严格的界限的,礼是在一定的等级之中才存在的,平民与宗亲官员之间有严格的区分,要被区别对待。可是另一方面,孔子也主张“有教无类”,教学于乡里,在学问上对待贵族和平民是一样的,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普通的百姓也可以接受教育,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这样一来也就淡化了阶级界限。此时,中国人的觉醒已经很明显了,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加入新的思考,这种思考来源于当时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认识的升华。

(四)三种文明在人与人之间关系觉醒方面的共通点

关于人与人的关系,三者具有一个共性,就是都是从原始部落发展而来,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带有血缘的因素。然而在轴心时代,这种隔阂的因素逐渐淡化,“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开始可以也必须由自己来决定”[1](P413),而不再仅仅强调血缘宗族。等级制度是由人制定的,是为了巩固自己既有利益而存在,在打破了靠血缘而区分的等级之后,等级制度依然存在,但是这种等级是按照现在的层次来划分,比如,可以靠财产多寡、学识的渊博来进行划分,但是在时代的局限之下等级间还是存在不可逾越的部分。平等的追求也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平等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需求,人类对于平等的追求也是不断发展的。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看法,这就是在这一时期三大文明精神觉醒的高度表现。

三、人性的不同表现

从前两点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印度、希腊和中国在轴心时代虽然都有了精神觉醒,但是觉醒的方向却大不相同,印度走向了宗教,因而对人性的思考也就偏向了把人理解为宗教的动物,希腊走向了哲学,人性在政治城邦之中,中国则走向了伦理道德,人性是靠一种礼仪规范来实现制约的。

(一)印度的宗教趋向

“在古代印度,人性主要不是作为实证的范畴来探讨的……印度佛教原典讨论的仍不是众生性外的独立的人性问题”[1](P423)。佛教认为生或者死都是极为痛苦的,人要做的就是超脱痛苦,唯一的出路就是“涅槃”,即是一种灵魂达到不生不死、超越轮回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境界在人世的时候就要积极行善、要进行禁欲,因为在世上是没有快乐幸福而言的,这里所讲的“禁欲”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对现实的要求的禁锢,从行动上根本否定了人生,而是转而追求一种玄幻的抽象的宗教膜拜。

(二)希腊的哲学发展

在古代希腊,在人性的探讨上一般认为人性包括两个方面:“人因本性中有理智的一面,所以能组成以公平为原则的城邦;又因本性中有另一面,如无法律和公平原则,人也可能变成最凶残的野兽,所以城邦又是必要的。”[1](P424)希腊因受自然哲学的影响,在分析人的本性的时候也带有自然的因素,也就是理智和非理智。从自然哲学转向研究人和社会,首先要对人进行深入研究,苏格拉底在进行这样的变革时“将哲学的主题转向人自身,在人的本性中激扬出一种蕴含逻辑力量的理性精神”[5](P130)。

(三)中国的人文伦理

“在古代中国,视人为人的仁是孔子首倡的”[1](P424)。孔子认为人性本近,但人性是随自然趋向而转变的。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是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的,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性的好坏并不是他自己的意愿造就的,而是在社会中逐渐形成的。孟子的人性觉醒表现在“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凡是同类者性相似,那么圣人善,人与圣人同类,故皆性善。人在同类的性上是一致的,就像猪狗因为与人不同类而不能与人同性,人性是本善,境遇不同从而有了不同表现。然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所有我们认为好的都是人的一种思考和选择,所谓好与不好都是人的一种主观看法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表现出来的好是通过训练理性得来的,是对人本身自然的一种克服。从孔子到荀子虽然在人性的看法上不尽相同,但是都体现出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都认为只有伦理是造就人性的重要因素。

(四)三种文明不同发展方向的特征

轴心时代的中国追求天人感应,极为重视人文关怀,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经世致用,具有明显的入世特征”[6],印度佛教的兴起是反对婆罗门教,教人去欲苦行,宗教性很强,希腊文化在注重人的基础之上增添了对自然的深入思考和探讨,走向平等民主的发展道路。三者在轴心时代的各自的特色为自身后来的文明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三种文明在相近的时期都发生精神觉醒,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以及人性方面都有了高度升华,然而由于历史环境的差异,三种文明最终走向了三个不同的方向。印度这个国家仰仗宗教而活,这种思想必然会导致人们只看重涅槃和来世,而忽略了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对国家后来的发展也就很难起到突破性的发展作用,可是就当时的社会状况而言,佛教的出现既严重打击了婆罗门教的传播,也动摇了种姓制度,并且专门的宗教发展使佛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希腊的特点让它的哲学发展异常兴盛,哲学是一种让人不断向前思考的工具,所以西方人的抽象思维很发达,看重形而上学,做事容易形成规则,因而他们是典型的“法律社会”,一切都在法律和规范的制约之下,可是过度地重视自然科学让这种文明缺少一种人文关怀,刻板专一的思维让西方人在为人处世过程中缺乏灵活。中国却是一个世俗的、看重眼前的国家,在有法律规范的同时,更看重靠伦理和自身的约束,讲究的是辩证的思维,在为人处世方面都更为灵活和多变,然而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思维过于变通,相较于西方而言思维缺乏一种严谨。“从周公开始,中国建立的伦理学是宗教伦理学,道德依附于神性,孔子批判地继承了周公的伦理思想,突出了人的主体自觉,将伦理统一于道德,但由于孔子的这一统一趋向是无差别的统一,因而最终也并未能使道德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7]。这也是中西差别的重要因素。

[1]刘家和.中国古代与世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杨伯峻.论语译注·述而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法]菲斯泰尔·德·古朗士.古代城市——希腊罗马宗教、法律及制度研究[M].吴晓群,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5]王晓朝.希腊哲学简史——从荷马到奥古斯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6]李桂芳.“轴心时代”的中印文化之比较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4(9).

[7]王成军.论司马迁的道德价值观[J].江苏社会科学,1996(2).

[责任编辑 薄 刚]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piritual Awakening of India, Greece and China About The Axis Age

LI Zhuang-zhua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In axial period, India, ancient Greece and China had produced human awakening that influenced loc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The human awakening appeared in the similar period had the inevitable in common, bu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historical and environment, the awakening also had different forms, and this different caused the civilization had differe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axis age;spiritual awakening;difference

2017-01-15

李壮壮,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社会文化史。

K09

A

2095-0292(2017)02-0126-04

猜你喜欢
轴心希腊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钢结构轴心受压构件稳定性分析
希腊Baiser餐吧
人类文明的大河基因(四)轴心时代背景下的诸子争鸣
金诃 希腊浪漫之旅
My Family and Other Animals《希腊三部曲:追逐阳光之岛》
CFRP和角钢复合加固混凝土矩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