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生猪生产和价格监测报告

2017-02-23 08:46
四川畜牧兽医 2017年2期
关键词:均价存栏监测点

2016年四川生猪生产和价格监测报告

根据对全省68个生猪生产大县监测点的监测,2016年,我省养猪业4项指标创下2008年5月监测以来的历史最高:育肥猪、仔猪、猪粮(料)比以及肉—猪价差等创8年历史最高;两项创下2008年以来的次新高:后备母猪和猪肉零售均价分别创下7年和5年的历史次高。预计2017年全年生猪生产将继续呈现恢复性小幅增加,并且更趋于理性和规模化。饲料价格呈现各原料及配合料小幅涨跌互现,东北玉米库存待继续消化,价格稳中有跌;生猪价格虽然仍将维系高位,但出现波段式下调的可能性增加,3季度末左右生猪均价调整恐有加大;仔猪、育肥猪和猪肉零均价高价位的情况难以再现;全年猪粮比、猪料比均不会低于均衡线之下,盈利空间将逐步趋于较为合理的范围。准确把握大政方针和适时研判市场,加强监测分析及防止大起大落、加快“互联网+畜牧生产”进程,转变猪业生产方式,进一步提升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水平,推动新型养殖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是2017年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1 生猪及饲料价格基本情况

1.1 生猪价格基本动态

1.1.1 育肥猪 2016年开年后,我省育肥猪出栏均价承接上年度末周高位运行的态势继续上扬

12周到20.05元/千克,至3月底小幅调整后再次向上至6月上旬的全年最高价位20.70元/千克,既打破了常年1季度生猪均价下降、甚至严重亏损的惯例,又创下了2011年9月中旬20.37元/千克的4年多以来的高位。全年均价19.03元/千克,较2015年上涨3.45元/千克,涨幅达22.14%、创下200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位。从月份来看,上半年6个月均价同比涨幅全部超过38%以上,也是历年从未有过的新现象。

1.1.2 仔猪 仔猪均价自2011年8月末震荡下行达3年之久。2016年开年第1周即以23.00元/千克均价,承接上年度末的上扬态势一路上行至6月中旬的全年最高均价37.40元/千克。全年仔猪均价32.28元/千克,较上年平均上涨11.31元/千克,涨幅53.93%。据调查,农村部分乡村10~50千克的仔猪,每头高达500~1600元,成为过去8年从未有的境况。

1.1.3 后备母猪 2016年开年逐周小幅上涨至6月中旬的全年最高1 780元/头,下半年小幅涨跌互现、高位运行至1682元/头收官,年末同比上涨203元/头,全年均价1470元/头,同比上涨242元/头,涨幅19.71%,创下2011年8月以来5年的新高。

1.1.4 猪肉 全年猪肉零售均价与育肥猪价格走势类似,开年即承接上年末周上扬态势震荡上行,除在2月春节后稍有回调外,3月初即回稳上行至6月上旬的全年最高均价31.06元/千克,全年均价29.50元/千克,较2015年上涨4.35元/千克,涨幅17.30%。

1.2 饲料原料及育肥猪配合料价格基本动态

2016年饲料原料及配合料均价的走势最大特点是,全年价格走势与生猪价格走势相左,除了豆粕第4季度和小麦麸末月同比稳中有涨以外,全年主要原料及育肥猪配合料均价同比下降3.91%~11.6%之间。整体均价回到2010~2011年的水平。

1.2.1 玉米 年初承接上年末的最低价2.31元/千克小幅震荡4周后,即开始反转逐周下行至4月底的全年最低均价2.14元/千克,随生猪价格的强劲推高而逐周小幅反弹至7月初的2.28元/千克,尔后反复震荡,于年底末周以2.19元/千克收官。全年玉米均价2.21元千克,较上年下降11.60%,全年同比下降9.88%~15.62%的月份达10个月之多。

1.2.2 小麦麸 全年走势与其它原料相似,但上半年同比跌幅大于其它原料,下半年回升强烈跌幅减缓。全年均价 1.81元/千克,同比下降11.71%,各月同比平均跌幅为11.37%,居原料跌幅之首。已回到2009年下半年的价位。

1.2.3 豆粕 全年走势与小麦麸类似,开年后逐周下跌至4月第3周2008年以来的最低价3.30元/千克,尔后震荡上行3个月再次小幅下探至9月下旬,10月后上涨至12月第2周全年最高价3.92元/千克以微幅调整收官。全年平均3.59元/千克,同比下降5.77%。

1.2.4 鱼粉 全年无大起大落,呈上下震荡态势。全年均价10.81元/千克,较去年均价11.25元/千克下降3.91%,是饲料原料中年均下降幅度最小的原料。

1.2.5 育肥猪配合料 开年逐周下探至5月第2周的全年最低价3.23元/千克,触底回升至7月第1周的全年最高价3.39元/千克,最高最低均价振幅仅1.86%,系监测点饲料原料及配合料中均价振幅最小的。全年平均3.33元/千克,较上年下跌5.40%,总体属高位运行。

2 监测点生猪生产基本情况

2.1 生猪存栏总量 2016年,存栏总量1~12月份呈环比7增5减、同比12减的趋势。存栏总量与上年年初最高年末最低相比,2016年11月份存栏总量最高,2月份最低。与全国4000个监测点环、同比相比,四川存栏总数增减幅度略低于全国水平。

2.2 母猪存栏量及存栏比重

2.2.1 存栏量 1~12月份母猪存栏量环比有8月略增。全年1月份环比下降最多为1.57%。母猪存栏量同比与全国4000个监测点和我省往年的最大区别在于:全国仍然呈现12个月负增长,而我省第4季度不减反增;年均减幅低于全国0.51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减幅12.85个百分点,表明2016年度母猪存栏减幅得到遏制。

2.2.2 存栏比重 四川监测点2016年1~12月能繁母猪存栏比重环比6增6减,最高月为12月份的12.45%,最低月为11月份的11.88%,平均为12.05%与上年一致;同比亦为6增6减,一改前3年全年各月同比全部下降的局面。显示能繁母猪存栏比重已逐渐回归正常,年内相对稳定。自2008年5月监测以来,我省监测点能繁母猪存栏比重由监测初期的10.74%逐年震荡上升到2012年4月的最高点15.78%,经过3年半的下行至2015年10月的最低点11.32%后,2016年母猪数量开始进入恢复阶段。

2.3 仔猪存栏量及存栏比重

2.3.1 存栏量 2016年1至12月,全省监测点仔猪存栏量总体呈波浪形走势。环比月份存栏量呈9增3减趋势,增加量10月份最多为2.59%;4月份减少量最多,减少3.46%。同比来看,月份存栏量8减4增,未出现上年全部减少的趋势,量减最多的月份为11月,减少3.46%。全年平均存栏量较上年度降幅减少5.08个百分点。

2.3.2 存栏比重 1~12月,监测点仔猪存栏比重一高一低分别出现在4月末的31.53%和11月末的30.24%,较去年最高最低月均有所增加。规模场全年月均仔猪存栏比重略高于散养户0.45个百分点。2016年仔猪存栏比重好于2012年以来近4年的年均情况。

2.4 育肥猪存栏量及存栏比重 截至2016年12月底,监测点育肥猪存栏量环比8增4减,好于上年的6增6减。同比与上年一致呈12个月全减的趋势,1月份存栏量同比减幅最大(-9.60%)。这既与母猪存栏减少有关,也与冬至后市场需求及宰杀年猪有关。全年月均同比下降幅度较上年减少1.89个百分点。

2.5 育肥猪出栏量和出栏率 1~12月,监测点育肥猪出栏量月份上呈现环比8增4减,略好于上年度;环比12月增幅最大为12.80%,高于上年度11月最高出栏量近1倍;2月份环比减幅最大为-11.36%。同比出栏量全年各月均呈减少态势,2月份出栏量减幅最大为-10.57%,1季度各月同比下浮-6.94%以上,与开年生猪价格即涨吻合。育肥猪出栏量同比的趋势,与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统计的活猪调进、调出数量以及产地、屠宰检疫数量的同比趋势基本一致,调进远大于调出。全年出栏总量较上年度减少4.58%,但好于上年度的同比2.73个百分点。规模户年均出栏率高于散养户3.23个百分点,显示规模场户出栏已逐渐成为市场供应量的主力军。

3 饲料成本及流通环节情况

3.1 饲料成本占养猪总成本的比例情况 2016年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64.72%,较上年的66.93%下降2.21个百分点。虽然总体原料呈下降态势,但主要系玉米、小麦麸降幅居前(年均超过-10%以上),豆粕、配合料下降幅度小(年均跌幅小于-6%以下)的趋势。监测8年来饲料成本占总成本最高年为2014年的67.91%,最低年为2008年的54.87%,2016年回到2012年的水平。

3.2 肉-猪价差情况 截至12月,监测县肉-猪价差各月没有低于10元/千克,增幅最大为7月的10.86元/千克。至12月末,全年肉-猪价差平均为10.48元/千克,较上年度平均增加9.51%。2016年各月间虽然差距不太大、全年在高位相对平稳,但已创下8年来全年平均的历史最高。

4 养猪场户的盈亏情况

4.1 规模养殖 (自繁自养)盈亏情况 据监测,2016年规模场户(自繁自养)猪料比开年即以5.45∶1、且高于上年度末周7.71%开局一路走高,并于6月第2周达到全年最高值6.33比1。全年最高5月份平均为6.28∶1,全年平均猪料比为5.75∶1,较2015年提高29.21%。按四川猪料比均衡线4∶1定量定批次养殖计算,多数自繁自养场户定量定批出栏,平均每头育肥猪盈利520元以上,较2015年每头多盈利300元以上。鉴于配合料全年均价下浮远低于豆粕、小麦麸和玉米等原料下降的幅度,因此,自配料的养殖企业较单一购买配合料的养殖企业,其效益有更多的利润。

4.2 育肥户(含散养户、小规模场)盈利情况 据监测,育肥户(散养户和小规模户)全年盈亏水平较高于规模场户,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玉米价格的大幅下降。全年最高猪粮比为5月第3周的9.51∶1,最低为1月第1周的7.78∶1。环比来看,全年12个月8增4减,亦是1月份环比增加值最高,7月环比减幅最大;同比来看,各月增幅均超过猪料比,没有出现同比增幅低于10%以下的月份;按四川猪粮比最低均衡线5.5∶1定量定批次养殖概算,全年全批次平均猪粮比为8.66∶1,较去年相比增长37.68%,是上年度增幅的两倍。多数育肥场户按全年定量定批出栏,平均每头育肥猪盈利940元以上,较上年度每头多增收700元左右。

2008~2016年8年中,“一年平、一年亏、一年赢”的猪周期被一年内的大幅波动所替代,且2008年起连续2年、2011年起连续3年、2015年起连续2年均有盈余,仅2010年、2014年亏损较大,且主要在上半年亏损大。

5 全年生猪生产及价格走势基本特点

5.1 生猪价格异廻历年走势 2016年我省生猪价格与全国走势相同,全年养殖场户没有出现保本或亏损的情况,同时具有3个特点:

5.1.1 多项指标创历史最高和次高。2016年,我省养猪业诸多指标创下2008年5月监测以来的历史最高或2011年以来的新高:育肥猪、仔猪、猪粮(料)比以及肉-猪价差等4项指标创8年历史最高,后备母猪和猪肉零售均价分别创下7年和5年的历史次高。

5.1.2 全年价差幅度最小。各项最高价与最低价价差幅度指标是近5年振幅最小的年份,显示本年度保持高位运行。

5.1.3 同比涨幅多项指标创新高。育肥猪、仔猪、后备母猪和猪肉零售均价按月同比呈现月月红,尤其是仔猪和后备母猪均价每月同比涨幅均在10%以上,仔猪均价月度同比涨幅 32.16%~89.33%、后备母猪月度同比涨幅 14.14%~29.48%,也是2008年以来从未有的现象,显示2016年生猪生产已全面进入恢复期,后备母猪及仔猪需求量积极向好。

5.2 饲料原料及配合料降幅很大 全年饲料原料及配合料价格走势与生猪价格走势完全背离,既在意料中又在意料外。意料之中的原因是,国家粮食收储政策从2015年保护价下调到2016年的全部放开,促进了玉米价格的全面下降,为养殖业降低饲料成本发挥了巨大贡献。意料之外在生猪价格创历史最高之年,一改过去“猪涨料涨”的跟涨现象。除了豆粕和小麦麸第4季度末月同比稳中有涨以外,全年玉米及育肥猪配合料均价同比下降3.91%~11.6%之间。整体均价回到2010~2011年的水平,饲料成本占养殖的总成本也回到2012年的水平。

5.3 养殖效益创下历史最好 不论是大中型规模场户或专合社、不论是小规模场户还是散养户,凡是2015年第3季度开始盈利后把握住机会、关注市场信息的养殖者,2016年养猪利润都赚了个盆满钵满。猪粮比和猪料比均创下2008年的最高纪录,较历史最低比值分别增加1.47倍和1.14倍。规模场户平均每头育肥猪盈利520元以上,较2015年每头多盈利300元以上;散养户平均每头育肥猪盈利940元以上,较上年度每头多增收700元左右。

6 2017年价格走势预测

结合对四川省监测县及全国生猪生产和价格的走势、市场需求的现状、以及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转型升级的基本分析,预计2017年全年生猪生产将继续呈现恢复性小幅增加,并且更趋于理性和规模化。饲料价格呈现各原料及配合料小幅涨跌互现,东北玉米库存待继续消化,价格稳中有跌;生猪价格虽然仍将维系高位,但出现波段式下调的可能性增加,3季度末左右生猪均价调整恐有加大;仔猪、育肥猪和猪肉零售均价高价位的情况难以再现;全年猪粮比、猪料比均不会低于均衡线之下,但盈利空间将逐步趋于较为合理的范围。同时,全年生猪价格和养猪效益还将受其市场季节性消费需求、养殖水平、冬春和夏秋局部性疫情、进口猪肉量的关联,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餐桌食品结构变化等也紧密相关。

7 对2017年生猪生产的基本建议

7.1 把握大政方针,准确研判市场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适养区禁养区的划分,是农村环境保护的重大方略。限制养殖区、土地集中和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和集约化仍然是2017年的主流。同时,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稳定生猪、发展牛羊”、“粮改饲”的远景,是健康稳定发展我省畜牧业、尤其是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指导方针。养殖场户要多渠道实时关心国家农业政策,关注今年预将开通的生猪期货及市场供需动态,准确研判生猪价格走势,强化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意识。要根据消费季节、冻猪肉收储及进口猪肉数量等调整猪群结构,提前谋划母猪配种、仔猪和育肥猪补栏,做到理性地不压栏适时出栏,探索错峰销售和农业电商销售的新路子。

7.2 加强监测分析,防止价格大起大落 完善我省生猪监测体系,扩大监测覆盖范围,加强与专业咨询机构的横向合作,组建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分析预警团队。努力提高监测预警质量,加强基层养殖及屠宰加工生产和流通企业的调查研究,依托全国及我省生猪监测历史数据库,开展大数据挖掘试点,加强生猪价格周期波动规律研究。强化信息发布预警,定期通过电视、门户网站、手机短信、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产业链经营主体发布高质量监测预警信息。

7.3 加快“互联网+畜牧生产”进程,促进可持续发展 各大中型养殖企业,要按照12月下旬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现场会》的精神,从“互联网+”对畜牧业发展的本质上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和作用,借助“产、学、研”强强联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地理定位系统、二维码等现代信息新技术和智能装备,加快对养殖及畜产品加工生产的智能化改造,探索养殖物联网和动保物联网设备的租赁、入股等合作共享共赢机制。各地有关部门应将“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列入当地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县、现代农业及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的项目建设中;尽快研究将生产过程的物联网建设,适当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在标准化、规模化、无害化、智能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方面狠下功夫,实现畜牧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以上价格和简析仅供参考。来源:四川省农业厅信息中心)

2017-01-26

猜你喜欢
均价存栏监测点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
9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7个月上涨
6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4个月上涨
5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3个月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