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与属地产业合作对接探讨

2017-02-23 03:28包艳萍
参花(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生就业培养学生校企合作

包艳萍

摘要:职业院校与属地产业合作是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不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培养,过于强调企业技能,对校企合作的理解不清晰,从而导致办学方向出现了偏差,及对学生就业工作力度的薄弱等。本文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如何完善职业院校与属地产业合作对接以及探索新的办学体制机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 培养学生 学生就业

一、校企合作的主要内涵

广义的校企合作是指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种合作活动。核心内容就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相关的人才培养、培训中进行合作,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之于实际工作当中,然后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与学。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并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如何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与属地产业合作对接以及新的办学体制机制。

二、目前职业院校与属地产业合作对接的基本现状

(一)合作企业决定权过大,忽略行业的基本功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与属地产业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校企合作的新阶段,各地的校企合作风起云涌。但是,在这热闹的背后,却呈现出了校热企冷的局面。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学校处于被动的一方,有些学校为了保持与企业的合作关系,采取了迎合避让和容忍的方式,因此,企业拥有了比学校更大的决定权。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基本功,而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只是一种形式,它追求的更多是利益,而非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基本功,因此,为了让学生尽快上手并参与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从时间和成本这两个角度考虑,忽略一些行业必备的技能知识,使得学生在所掌握的技能方面就显得非常的局限,没有真正掌握全面的技能和基本功,走出了合作企业就很难就业。

(二)合作过程中忽略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是“2+1模式”,也就是说一年时间修公共课,一年时间修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操作技能课,第三年到企业上岗实习。显而易见,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太合理,学生用短短一年的时间学习专业课,时间明显不够。在大三一年的时间里,校企合作双方注重操作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忽略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可是一旦遇到需要较强的基础知识支撑的项目,就会束手无策。

(三)只注重灌输企业文化,不重视基本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不断向学生灌输自己的企业文化,而对于学生基本人文素质的培养,被忽略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一般是一个班与一家企业挂钩,学生在三年时间里只联系这家合作的企业,对外界其他企业的情况基本不了解,导致了学生的视野狭窄,思维僵化。

三、院校与属地产业合作对接及学生就业的模式分析

在院校与属地产业合作的过程中,校方与企业各自具备自身的优势。高职院校懂得办学规律,企业具备培训学生学习企业技能的硬件资源,校方往往因为办学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争取到更大的决定权。企业因为缺乏相应的教育理念及为了自身的利益,无法达到院校的教学要求,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职业教育,导致学生成为了企业逐利的工具。如何让高职院校与属地产业的合作发挥出最理想的效果,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课题。下面是当前流行的校企合作模式流程:

从图1模式可以看出,学生的社会实践仅限于与合作企业的接触及某些岗位,视野面小,无法真正做到与学生的就业对接。而图2所示就是理想的校企合作模式,对比图1和图2可以得出,如果要使学生顺利就业,必须基础知识和企业技能双管齐下,把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学习企业的技能上;把基础知识和企业技能融会贯通,并且要加入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更宽一些,不局限于只掌握某个岗位的技能,不能因为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而成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绊脚石。

四、关于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建议

(一)对校企合作要有清晰的理解

学校和企业都需要明白,校企合作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不是在形式上走过场。只有学校和企业都理解了这种偏差,才会在合作过程中把握好校企合作的方向,在行动上避免出现偏差。

(二)院校应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在我国的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掌握着相对较大的主动权,无法配合合作院校的办学规律及课程设置,导致在合作过程中出现地位不平等的情况,即使院校意识到了这种情况,由于合作双方本身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加上合作院校不主动争取,致使这种不按规律办学的状况一直存在,建议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主动争取,确保合作双方有效地按办学规律办学。

(三)院校的办学理念与行业的标准要对接

校企合作的宗旨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校企双方应该按行业标准来设置课程,而不是单方面以院校或企业的标准来设置课程。在行业的标准基础上,可适当突出企业的技术与特点,但不能以企业的技术特点或标准来设置教学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才会使学生立足于行业的标准要求,并且遵守这个标准,真正做到院校的办学理念与行业的标准对接。

(四)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

校企合作双方必须坚持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夯实其人文素质底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要将自己的企业文化培养与人文素质培养对接,在培养企业文化的同时,拓展培养人文素质,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挫折教育,培养学生面对社会与困难的能力和正确的心态,培养学生珍重并忠实于自己的职业,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顺利就業并且很好地适应社会。

(五)重视基础理论学习

目前,一些院校压缩了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企业的技能及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了学生理论知识的不足。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很多刚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很快就被更新的技术淘汰,学生只有储备足够多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快速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潮流前进的步伐并领导潮流。

(六)成立专门的就业部门对接学生就业

学生就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牵连着从学校到企业、社会等方方面面,做好学生就业工作尤为重要。各院校就应当成立专门的就业部门,要针对学生就业的社会需求进行系统而又及时的分析研究。负责这方面工作的教师应当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取得人才市场的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社会需求的规律,并将每年的分析报告汇总,列出各项数据及分析意见,及时反馈到院校教学部门,由院校教学部门组织进行专门的评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并将之落实到校企合作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课程与社会需求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地就业,真正做到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对接。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就业工作脱节的问题,校企双方都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企业上,忽略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以及学生就业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及行业技能。只有院校与企业双方都认识到此问题,才能使校企合作工作顺利地开展,有效地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真正做到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无缝对接。

猜你喜欢
学生就业培养学生校企合作
即兴伴奏对高校钢琴学生就业的作用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