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感染率差异及相关因素

2017-02-23 10:13高洋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感染

高洋

【摘要】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感染率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NSCLC手术患者936例,其中完全胸腔镜手术患者425例,列为观察组,传统开放手术患者511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观察组感染率为1.64%(7/4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16/5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715,P<0.05);(2)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血浆VEGF、IL-6水平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中出血量>180 ml、血糖水平>7.8 mmol/L、住院时间>12 d、引流时间>60 h、血浆VEGF>2000 pg/ml、IL-6>2000 ng/L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出血量≤180 ml、血糖水平≤7.8 mmol/L、住院时间≤12 d、引流时间≤60 h、血浆VEGF≤2000 pg/ml、IL-6≤2000 ng/L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出血量、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引流时间、VEGF、IL-6是影响肺癌术后感染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治疗NSCLC微创优势显著,对机体内环境稳态、免疫力破坏较轻,术后感染率低。

【关键词】 完全胸腔镜; 传统开放手术; 非小细胞肺癌; 感染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0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2-0034-03

自20世纪90年代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问世,微创胸外科得到迅猛发展,近年来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微创优势被充分证实[1],但是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NSCLC的术后感染情况尚无研究报道,为此笔者收集2010年以来两种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936例,其中完全胸腔镜手术患者425例,列为观察组,传统开放手术患者511例,列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术前T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术前增强CT扫描,术后病理学证实为周围型NSCLC;(2)病灶<5 cm,临床分期Ⅰ~Ⅱ期;(3)影像学检查确定无远处转移病灶;(4)首次胸部手术,术前未行放化疗;(5)术前血气分析、肺功能、肝肾功、血凝等实验室检查无手术禁忌。排除标准:(1)合并远处转移者;(2)合并肺内或其他部位感染者;(3)术前1个月内应用免疫制剂或糖皮质激素者;(4)术后病理证实非NSCLC者。

1.3 手术方法

观察组:健侧卧位,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中单肺通气,于腋中线第7或8肋间取1.5~2 cm切口,置入胸腔镜,观察胸腔内情况。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取长4~5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口,于肩胛下线下第7或8肋间取长1.5~2.0 cm切口,作为副操作口,完全在胸腔镜监视下,置入卵圆钳、电钩、超声刀等手术器械进行操作。首先分离病灶肺叶支气管、血管、韧带等,然后行病变肺叶切除,移除病肺。清扫淋巴结,左肺叶切除术患者清扫第5、6、7、8、9、10、11组纵隔、肺门淋巴结;右肺叶切除术患者清扫第2、3、4、7、8、9、10、11组纵隔、肺门淋巴结,最后充分冲洗胸腔,留置引流条后逐层缝合切口。

对照组:体位、麻醉方法同对照组,取标准后外侧切口,于腋中线第7~8肋间取10~20 cm切口,逐层分离胸壁组织,用牵引器牵开肋骨或切除肋骨,剪开胸膜,行病变肺叶切除,然后按常规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再冲洗胸腔,最后留置引流条,并逐层关闭胸腔,缝合胸壁。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切口感染率,肺部、切口感染诊断参照文献[2]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协调组编制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相关标准;(2)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具体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7 d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3)制作调查表,调查不同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血糖水平、体重指数(BMI)、临床分期、术后VEGF、IL-6水平患者感染率,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应用SPSS 17.0版医学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感染率为1.64%(7/4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16/5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715,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血浆VEGF、IL-6水平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与术后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两组术中出血量>180 ml、血糖水平>7.8 mmol/L、住院时间>12 d、引流时间>60 h、血浆VEGF>2000 pg/ml、IL-6>2000 ng/L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出血量≤180 ml、血糖水平≤7.8 mmol/L、住院时间≤12 d、引流时间≤60 h、血浆VEGF≤2000 pg/ml、IL-6≤2000 ng/L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和表5。

2.4 对照组与观察组剖术后感染多因素分析

术中出血量、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引流时间、VEGF、IL-6是影响肺癌术后感染的关键因素(OR1=11.588,OR2=8.006,OR3=15.574,OR4=7.793,OR5=10.484,OR6=7.732,P<0.05),见表6。

3 讨论

完全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是近年来治疗NSCLC的一种新型微创术式,本研究对比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NSCLC证实,完全胸腔镜术式微创优势显著,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少,术中淋巴结清扫可取的常规开放式手术的效果,与国内贾科[3]、国外Soukiasian[4]等研究报道基本趋于一致。观察完全胸腔镜术式术后感染率,证实该术式明显低于常规开放性手术,目前国内外文献分析其影响因素呈多样化。

本研究发现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血糖水平低、住院时间、引流时间短的患者术后感染率相对较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方向手术患者,尤其是肿瘤手术患者术后血浆VEGF水平与炎性介质含量与感染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对观察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术中出血量、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引流时间、VEGF、IL-6是影响肺癌术后感染的关键因素。分析其原因认为出血量低的患者术中术后输血概率低,机体免疫功能破坏较轻。术中应激反应可导致内分泌失调,血糖水平增高,高血糖状态使血液处于高渗状态,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杀菌能力下降,机体的免疫力严重受损,感染率相应增加[5-6]。住院时间越长,接触院内病原菌的机率越大,导致医院感染的概率越高[7]。引流管的管理是避免切口感染的关键,减少创伤,降低引流量,缩短引流时间是避免经切口或引流管逆行性感染的关键[8]。因此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低出血量、术后血糖正常、住院时间短是该术式患者术后感染率较低的影响因素。

VEGF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一方面其会促进内皮细胞其增殖,与肿瘤复发及转移有关;另一方面,VEGF会释放炎症介质,导致组织代谢产物堆积,炎性渗出液增加,组织水肿,其血浆水平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IL-6可客观反映创伤与感染的程度,有研究显示IL-6能够刺激机体释放活性氧与多种酶,促进中性粒细胞在肺毛细血管聚集,介导创伤后细胞炎性反应。两者可作为评估术后感染危险性的客观指标,本研究发现完全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血浆VEG、IL-6水平增高低于常规手术患者,低水平构成比较高,可能是该术式术后感染率较低的关键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完全胸腔镜治疗NSCLC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开放手术,术中出血量、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引流时间、VEGF、IL-6是影响肺癌术后感染的关键因素,完全胸腔镜术式微创优势明显,失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血浆VEGF、IL-6水平低。

参考文献

[1]臧鑫,赵辉,王俊,等.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临床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对比[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30(5):285-2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3]贾科,付茂勇,赵晓菁,等.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感染对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285-289.

[4] Soukiasian H J,Hong E,McKenna R J.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trisegmentectomy and left upper lobectomy provide equivalent survivals for stage IA and IB lung cancer[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2,144(3):23-26.

[5] Dienemann H,Hoffmann H.VATS lobectomy in stage Ⅰ lung cancer standard or experimental procedure[J].Zen-tralbl Chir,2012,137(3):228-233.

[6]田界勇,馬冬春,徐美清,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I临床杂志,2012,19(5):479-483.

[7] Nong L,Sun Y,Tian Y,et al.Effects of parecoxib on morphine analgesia after gynecology tumor operation:a randomized trial of parecoxib used in postsurgical pain management[J].J Surg Res,2013,183(2):821-826.

[8] Quartin A A,Scerpella E G,Puttagunta S,et al.A comparison of microbiology and demographics among patients with healthcare-associated,hospital-acquired,and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184 patients from a large,international study[J].BMC Infect Dis,2013,13:561.

(收稿日期:2016-09-11)

猜你喜欢
非小细胞肺癌感染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