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英译中的翻译补偿方法研究

2017-02-23 10:55唐文丽
文教资料 2016年31期
关键词:戴乃迭史记补偿

唐文丽

摘    要: 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英译《史记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一些典型译例,对译者在翻译《史记》文化信息时所采用的补偿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杨译主要运用直译加注、增益和释义等方法弥补译文的意义损失和文化损失,成功地将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传递给译语读者。

关键词: 补偿    楊宪益    戴乃迭    《史记选》    方法

1.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过程涉及原语和目的语之间语言文化信息的转换。由于语言文化差异等因素,翻译必然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语言缺损与失真。王佐良曾指出“翻译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1]。对于异质文化读者来说,原文蕴含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在其认知语境中可能会造成缺省,而这样的缺省常常会引起其对原作理解上的偏差与障碍。因此,译者必须有意识地进行翻译补偿,通过运用多种补偿方法,尽力弥补译文效果,实现有效的文化交流。

《史记》是中国典籍中的精品,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史记》的英译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史记》英译的研究很少,已有研究主要包括《史记》英译状况的概述和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研究视角从社会语言学、生态翻译学、接受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及翻译伦理等切入,鲜有从翻译补偿角度对《史记》英译的研究。此外,译本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华兹生和倪豪士译本,对杨宪益、戴乃迭译本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以杨译本为研究对象,探究译者在翻译《史记》文化信息时,如何运用补偿手段来弥补译文的意义损失和文化损失,帮助西方读者准确全面地理解《史记》,进而为典籍的英译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2.翻译补偿

莫娜·贝克在其《翻译研究百科全书》中指出,“补偿是一种翻译技巧,即译者通过借助译入语特有的语言手段,尽力弥补译文在语义、声音效果、修辞以及语用效果等方面的缺损,以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大体相同的效果”[2]37。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学者如奈达和泰伯、纽马克、赫维和希金斯等对翻译补偿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颇有建树的成果。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赫维和希金斯的研究,他们提出了四种补偿类型[2]38:compensation in kind(类比补偿),即在译文中运用与原文不同的语言表现手段进行补偿;compensation in place(换位补偿),即译文在不同于原文的位置进行补偿;compensation by merging(融合补偿),也就是在译文中将原文多个特征融合在一处表达;compensation by splitting(分解补偿),即将原文一个词语的含义化入到译文较长的一段话中。本文以国内学者马红军提出的补偿类型为依据,他认为,“补偿手段可分为显性补偿与隐性补偿。前者指明确的注释,体现译者的异化翻译倾向;后者指译者充分调动各种译入语手段,对原文加以调整(包括增益、释义等),反映出译者的归化翻译策略”[3]37。

3.杨宪益《史记选》英译本的翻译补偿策略

下面将通过一些具体例证,分析杨宪益、戴乃迭在其《史记选》英译本中(以下简称杨译)的补偿方法。总体来说,杨译倾向于使用注释,间或运用增益和释义的方法进行补偿,保证了原文意义的准确传递。

3.1显性补偿

译本中,直译加尾注是比较多见的补偿手法。译者通过在文本后加以注释,详细交代人物身份、地名等文化背景知识,解决了西方读者阅读中出现的意义真空,帮助其理解了原文的含义。

例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Several times Fan Zeng shot Xiang Yu meaningful glances and three times, as a hint, raised his jade jue ...[4]121

中文读者自然能领悟到“珏”的谐音含义,“珏”与“绝”谐音,意为“断交”。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用玉珏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与刘邦彻底决裂。项羽虽在鸿门宴之前决定要剿灭刘邦,但听到刘邦一番辩解后,杀刘邦的动机消失,且感到羞愧,所以沉默不应。西方读者看到his jade jue,想必体会不出这样的隐含意义。杨译在将“珏”音译后,在尾注中解释“珏”的含义:“An ornament in the form of a broken ring. He was hinting that Xiang Yu should break with Liu Bang.”有益于读者理解鸿门宴事件和项羽的为人不忍、性格天真和缺少政治判断力。

例2:孔子曰:“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Countered Confucius, “If the humane were always trusted, how do you account for what happened to Bo Yi and Shu Qi?”[4]259

该例涉及一个著名的典故。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兄弟俩互让江山,后遇周武王伐纣,二人认为是不仁之举,不愿吃周朝的粮食而饿死在首阳山。该典故对中国读者来说非常熟悉,不难理解原文的含义:孔子对那些品行高尚、坚守节操的人却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西方读者由于不具备这一文化背景知识而难以理解原文。此处译者通过加尾注“two Shang nobles who starved to death after the fall of the Shang Dynasty”对伯夷、叔齐的身份进行说明,很好地补偿了文化缺省,有益于译语读者的理解接受。

3.2隐性补偿

译本中用到的隐性补偿方法主要包括“增益”和“释义”。增益指翻译时增加适当的词语,释义即解释性翻译,两种补偿方法都是明示原语读者视为理所当然而译语读者不甚了解的意义。

例3: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

On the road, he met his son, later Emperor Hui, and his daughter, later Queen Yuan of Lu, and made them ride in his carriage. When the Chu cavalry came hot on their heels, the king in desperation pushed his children out[4]141.

本例中,“孝惠”、“鲁元”这样的人名对于没有任何原语文化知识背景的西方读者来说是相当困扰的。杨译采用了增益的方法,通过添加“his son”和“his daughter”,对“孝惠”、“鲁元”的身份加以说明,让译语读者明白刘邦为了自己逃命,想减轻车子的重量,竟然把自己的儿女推下车,不管他们死活。这样的补偿处理帮助读者看到了刘邦自私残酷的个性,也就不难理解其日后为何能成就霸业,成为皇帝。

例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 He had Sun Bins feet cut off and his face tattooed on a criminal charge in the hope that he would no longer appear in public.[4]397

古汉语言简义丰,如此例中的“黥”字,其释义为:“墨刑在面”,是古代一种刑法,即用刀在犯人的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再涂上墨[5]649。这一中国文化特有词汇在译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此处,译者采用了释义法进行补偿,将其翻译为“had his face tattooed on a criminal charge”。“tattoo”意为“mark a permanent picture or writing on someones skin with a needle and ink”[6]2370,在西方社会中,“tattoo”不是刑罚,而是一种流行文化或习俗。杨译加上了“on a criminal charge”来说明刑罚之意,准确传递了原语所表达的内容。

4.结语

《史记》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的精品,涉及大量的习俗、典故及文化负载词语。杨译在处理这些语言文化信息时,主要采用了直译加注、增益和释义等方法进行补偿。直译加注能较好地保留原文的异国情调,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译语读者的思路,影响其阅读兴趣。增益和释义让译语读者不必阅读文本外的注释就能获得对原文的准确理解,但不可避免会影响其对原作的美学享受。译者应在充分考虑译文总体翻译策略和读者对象的基礎上,对这些补偿方法做出选择,以确保原文意义的准确传递。

参考文献:

[1]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Baker,M.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3]马红军.“翻译补偿手段的分类与应用—兼评Hawkes《红楼梦》英译本的补偿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0):37-39.

[4]杨宪益,戴乃迭,译.史记选[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

[5]《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编.古代汉语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英国培生教育出版亚洲有限公司编.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史记》选译技巧研究(16JK1247);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类育苗项目:《史记》英译中的翻译补偿研究——以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为例(16SKYM25)。

猜你喜欢
戴乃迭史记补偿
少年品读 史记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植物补偿和超补偿作用
发愤抒情,以情译诗——杨宪益、戴乃迭《楚辞选》英译析评
离婚时,能否要求家务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