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社会性发展与自我悦纳

2017-02-23 21:49巴雪冰杨连生
文教资料 2016年27期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社会性

巴雪冰+杨连生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社会性发展和自我悦纳的概念、结构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着重强调了自我悦纳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认为自我悦纳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并对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定义及其特点作了新的阐释。

关键词: 社会性    社会性发展    自我悦纳

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社会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社会化程度。作为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存在和发生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之中。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地活动是人的基本特征。“人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来获得自己的发展”[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调查归纳出心理健康者具有十大特征[2],其中就提到“能接纳自我,接受现实”,即“自我悦纳”的心理特征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能否自我悦纳通常与个体的自我认知有密切相关,自我悦纳将帮助个体实现学习、生活、交往等各方面的顺利开展,从而实现人的社会性发展。

一、社会性发展

(一)社会性发展释义

社会性发展(Social Development)是一个专门术语。在词义上,《美国传统词典》把Social解释为社会的或与社会有关的、群居的、社会生活的或与社会生活有关的。而发展(development)一词有发育、生长、进化、改善、开发等多方面含义。心理学意义上的发展是个体在其行为上产生连续与扩展性改变的历程。在社会文化理论视野下,发展则是指在某一方向上质的变化,发展的方向部分地取决于文化、人与人之间的需要及特定的环境,而且没有一个普遍的或者理想的发展终点。

(二)社会性发展概念综述

目前,国内外关于社会性发展这一概念多以描述性为主,始终没有明确的界定。

在西方文献中, 许多学者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试图给社会性发展下定义,但由手他们研究内容的微观化和研究方法的操作化,使他们对社会性发展的定义多采取描述性和说明性的方式。瑞斯(Rice,F.P.)关于社会性发展的定义比较典型也容易被接受。他认为,社会性发展强调社会化过程、道德发展、与同伴和家庭成员的关系,还涉及婚姻、为人父母、工作、职业角色、就业等[3]。贝根(Bergan, D.)认为:“社会性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的这样一个领域,它总是根据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观点来看待发展变化的。”

近年来,国内对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俞国良认为:“社会性是由其稳定的内部结构和通过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那些特性。”[4]陈会昌认为,社会性发展包含三个维度:一是内容维度,包括社会性的情绪和情感、社会认知、社会适应能力、遵守生活常规和社会规则情况、遵守道德規则情况、同伴关系、自我调控能力和意志品质、独立性、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等。二是水平维度,即社会性发展有高、低之分。三是方向维度,即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5]。刘立柱、孙杰远等人指出社会性发展至少应该包括: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认知和社会行为技巧;形成关于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有效参与社会的能力;具备人际互动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6]。除此之外,理解并遵守社会规范,习用社会技能,形成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具备社会认知能力,增强社会判断和有效参与社会的能力等观点也被国内学者纳入社会性发展的定义之中[7]。

(三)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

总体看,目前国内关于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顺应社会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规范意识和社会行为技巧。在形成一种规范意识,领悟社会规范的基础上,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社会事务,拥有一套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工作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能够正确地评价他人,熟悉为人处世之道,既不回避也不盲从。

2.增强社会判断,认同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和有效参与社会的能力。具有正确的社会概念,能够在纷繁的社会现象中,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自我观、社会观、价值观,获得社会资格,成为社会成员。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民主参与社会事务和管理社会生活的能力等。

3.习用社会技能,具有人际互动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能做到与人关系融洽、和谐,异性关系适当,同伴关系稳定,身边有志同道合或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网络,并在踏入社会后,社会适应良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际关系、家庭、社会关系等运行平稳。

4.提升社会意识,具有正常的心态和正确的社会认知。一方面,指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在心理过程或特征的认知,对他人的态度、情绪、个性特征的知觉、判断、信念;另一方面,指对个人的外在社会行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组织的认知,如对友谊、道德、法律、社会制度的认识、理解和期望。

二、自我悦纳

自我悦纳是指个体能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可以接受自己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努力,使自我得到更好的发展。自我悦纳不仅指要接纳自己人格中的优点、长处,更要接受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接受不足的基础之上,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达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的目的。只有做到自我悦纳,才能有健康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情绪,才能达到身心的和谐相处。

由此可见,了解自我,接受自我,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才能对自己做出恰当的评价。并不是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实现自我悦纳,而是明知道不完美,仍在接受自己优点的同时,也接受自己的缺点,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最重要的是,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完善自己,更加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面对他人,面对社会。

三、人的社会性发展与自我悦纳的辩证关系

(一)自我悦纳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自我悦纳是满足个体自尊心理的首要条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人有自尊的需要,这是仅次于自我实现需要的第二高层次的需要[2]。自我悦纳是维护自尊的首要条件,良好的自我悦纳可以有效缓解社会交往中的矛盾冲突,使个体心理得到保护和健康发展。自我悦纳是心理健康的表现,能够快乐地接受了自己,才能更容易地接受他人。

2.自我悦纳的外向扩展是悦纳他人。悦纳他人就是喜悦地容纳他人。任何个体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都要与人交流、交往,任何个体的存在,都是以别人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就是说,一个悦纳他人的人才真正是人,在与人彼此尊重的过程中,实现人的权利和存在感。所以,悦纳他人实际是在悦纳自己,是自我悦纳的外向扩展,是在不停地为自己创造和争得人的尊严和资格,也是在不断地向社会、向世界证明自己具有人的尊严和资格。

3.自我悦纳和悦纳他人是悦纳社会的保障。悦纳社会是指喜悦地容纳社会现实。社会是人的集合体,若干个体集合在一起并相互影响就形成社会。个体的自我悦纳、悦纳他人是实现悦纳社会的前提条件。只有正确看待社会中的人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做到悦纳社会。一个人如果做到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现实,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人的社会性发展是自我悦纳的体现

黑格尔把人理解为一种社会存在,同时他也认为人是一种保留自我特性的独立的存在,这种观点是辩证历史过程的产物[8]。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感论》中论述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个体要成为具备自身独有特性、身份、认同的个体自我,首先必须参与与他人共在的、由历史和文化塑造而成的世界,这种自我是在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

自我探究是一项社会活动。个体处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之中,从事五花八门的活动,与三教九流打交道。面对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面目。在各种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对自身的肯定与准确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这种对自我的探索,却不是一项独自完成的工作,必须与别人打交道,必须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他人的言语、态度、表情或是行动,反射回来自身的形象,个体将这种形象与自我认识相比较,完成自我探索的过程。所以说,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看待比较结果,接受社会对自身的各种评价,能够努力做出顺应社会要求的改变,即做到自我悦纳,会有助于个体社会性发展。反之,不能接受社会评价,必将阻碍其社会性发展。个体的自我发展与其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

由此可见,人的自我悦纳和人的社会性发展之间必然存在辩证关系。人的社会性发展通过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实践来实现,其标志是个体的社会性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合。这种自我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决定了个体只有在悦纳自我,对自身有充分的、准确的、积极地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在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中实现自身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个体首先要达到与自身和谐相处,才能有能力、有精力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的过程中,揭示“隐藏的”自我。只有在与他人的关联和活动中,才能赢得个体自我认同。

所以,能够自我悦纳,具备接纳自我、实现与自身的和谐相处,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之一。

四、人的社会性发展的新解析

(一)人的社會性发展的重新定义

社会性发展就是指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不断调整和适应,形成自我认同感,能够实现自我身心、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之间主动的、互动的、良性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及外界环境的辅助,适应社会的现状,并与社会发展同步协调发展,能够与社会大众形成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性发展的目的是人的社会属性系统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参与能力的逐步提高。

(二)人的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发生在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之中,特别是个体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之中,是个体在接受教育和社会形势影响下,逐步习得和完善的,这就决定了社会性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个体的社会性是相对其动物性而言。人的社会性就是要摆脱原始本能的控制,表现出独特的人类理智和社会组织功能。生物遗传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为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个体的自我悦纳是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社会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2.个体的社会性是相对于个体的个性而言。是要求个体在社会组织中采取符合社会规范和传统习俗的共性的行为方式,带有鲜明的共性。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是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的,悦纳他人,悦纳社会,愿意改变自身不足以适应社会需要,在社会环境中,与社会及社会中的人不断磨合,达到自身的社会性发展的目的。

3.毕生发展观证明了,社会性发展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在人的一生中,每一个阶段的生理、心理都会具有不同的特点,会面临不同的形势和问题,个体不断的发挥优势,改变不足,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自身的社会性发展。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代表个体在某一特定阶段的发展结果,具有年龄差异性和文化特异性,并且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特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种发展并非匀速,而是以非线性的模式进行。

4.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环境的客观存在性同样重要。社会性发展有两个决定性因素,一是与传统文化的持续接触和了解,二是与人的沟通互动。这两个条件也是相互作用的。个体的传统文化传承是与人的广泛的交流互动中得来的,而广泛的交流互动也促进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个体既是社会性发展的主动实践者,又是环境的被动接受者,人是社会性发展的主体,社会性是个体能动地进行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的内化品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Damon. 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Wiley&Sons,Inc.1983.

[4]俞国良,辛自强.社会性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5]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的编制与常模制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65-69.

[6]刘立柱.基于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辅导员工作策略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8):137-139.

[7]王清.论大学生社会性发展与体育参与的关系[J].新课程研究,2011(4):181-183.

[8]Ian·Burkitt.Social Selves,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13.

猜你喜欢
社会性发展社会性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THE WALKING DEAD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隔代抚养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表现、问题与对策研究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