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屏风意象的士大夫气

2017-02-23 17:39魏玉莲
文教资料 2016年27期
关键词:士大夫屏风宋词

魏玉莲

摘    要: 宋词中屏风意象内蕴丰富,除了表传统男女相思主题外,还承载着士大夫的功名和归隐的双重思想内涵。“御屏录了”包裹着士大夫浓烈的功名意识,伴随南宋灭亡,在对“银屏金屋”盛世的追忆中夹杂着亡国的感伤。且“素屏”“梅屏”是士大夫个体高洁人格的外化。屏风意象在词这一体式中兴盛原因在于屏风营构幽微空间与词体特征相似。它开辟了士大夫个人化的屏内世界,对词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宋词    屏风    意象    士大夫    素屏

屏风,是实用性和装饰性兼有的传统家具,可放置于厅堂或卧室,也可放置在室外临时休息或聚会的场所,具有挡风、遮障、美化环境的基本功能。据粗略统计,宋词约有一千二百首左右涉及屏风意象,词人笔下呈现了一个种类繁多的屏风世界:从质地上分有玉屏、云母屏、素屏、锦屏、绣屏、琉璃屏、翡翠屏、龟甲屏、竹屏;从图案来分有翠屏、凤屏、孔雀屏、梅屏;从功能上分为枕屏、灯屏、砚屏、床屏。除此之外,在词作中屏风还有曲屏、屏山、香屏、小屏等称呼。而屏风形制结构多为六扇,“绣屏六曲红氍毹”(毛滂《调笑令·美人赋》),“六曲屏开”(万俟咏《醉蓬莱》),“闲掩屏山六扇”(毛开《谒金门》),“十二雕窗六曲屏”(高观国《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而且屏多放在卧室,环绕床周围,“斗账屏围山六曲”(黄机《乳燕飞》),“斗帐半褰六曲屏山”(赵孟坚《花心动》)。也有三扇屏风,与独立的六扇屏风不同的是,三扇屏风是床的组成部分,安置于床的三面,类似于坐榻,“三扇屏山匝象床”(贺铸《减字浣溪沙》)。在宋词中屏风逐渐由具有物理属性的家具演变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意象。

屏风作为一种家具,是富贵的象征。据《周礼》记载,屏风始为大方板陈设于皇位后,专为天子所设。其上斧头的花纹,目的是彰显帝王的权威。可见使用者身份的特殊性注定了屏风含有皇家贵气与傲气。从春秋到宋代,尽管屏风的使用出现由皇室到普通平民阶层下移的倾向,但屏风与帝王的密切关系没有丝毫减弱。唐太宗的参与,使屏风由皇室权威象征物演化为士大夫功名的象征。《新唐书·循吏传》:“唐兴,承隋乱离刬祓荒荼,始择用州刺史、县令。太宗尝曰:‘朕思天下事,丙夜不安枕,永惟治人之本,莫重刺史,故录姓名于屏风,卧兴对之,得才否状,辄疏之下方,以拟废置。”屏风是他招贤纳才、心忧天下的一个直观见证者。唐太宗以政绩选拔地方官吏是直接效仿汉宣帝。班固《汉书·循吏传》记载,汉宣帝不仅“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而且“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显然,唐太宗与汉宣帝不同的是他将郡守姓名书于屏风之上以定优劣。名记于帝王之屏风一方面折射出唐太宗选拔人才的公正性与时效性,另一方面对于被抒写姓名的官员而言,能够以卓越政绩为全国至高无上的帝王铭记则是无比荣耀的事情。既彰显士大夫罕见的治国能力,又是功名达到极致的表现。宋朝帝王承袭了唐太宗这样一种艺术化记贤才的方式。據《宋史·梁鼎传》:“太宗特以犀帯赐之,记其名于御屏。”《宋史·张士逊传》:“士逊为诸科廵铺官,以进士有姻党士逊请避去,真宗记名于御屏。”很显然,宋代皇帝书于屏风之上官吏姓名是明晰的个体,这用事实证明了帝王书于屏风上的真实性。同时被书于姓名官吏不同于汉唐单一局限于地方太守或刺史,而是扩大为有德行的官员,从而扩大了可书于屏风官员辐射面。官吏姓名被帝王书于屏风之上,客观上消除了与帝王实际空间距离阻隔,也是获帝心的直接体现,从根本上是帝王对自己品行的嘉赏,是他们人生仕途圆满的象征。因此,在宋代词作中人们反复抒写“御屏录了”,因为这是功成名就的象征语。如刘克庄《沁园春》:“更宫莲引入,视淮南草,御屏录了,露会稽章。”正是自己入朝为官的记录。他在《鹊桥仙·挑巷弟生日》云:“御屏录了,冰衔换了,酷似香山居士。草堂丹灶莫留他,且领取、忠州刺史。”化用了白居易为忠州刺史的典故,鼓励弟积极入世为官。“了”字表明他们已经为官,而且颇为君王赏识。石麟《贺新凉·寿处州刘守》:“自是平淮勋名在,姓字屏风纪录。”还有将名列御屏作为词人对他人的美好祝福,激励士大夫能够施展才华。如史浩《满庭芳·四明尊老会劝乡大夫酒》:“须知道,君王渴见,名久在屏风。”喜欢荐人才的史浩官位显赫,两度为相。在致仕后建四明尊老会,觥杯交错、群贤聚集,他鼓励乡里士大夫卓越政绩以待皇帝召见重用。无名氏《水调歌头·寿刘监丞》:“已感宵衣梦寐,应录御屏姓字,光动紫微垣。一骑日边至,趣诏凤池班。”这也是生日对友人美好的祝福。可见名列御屏主要是用在应酬的场合,表示为官的一种荣耀与追求。这是催人奋进的向上力量,更强调通过个体的努力而获得,没有门第与金钱的阻挠,以才取得。

屏风意象映现出宋代文人浓烈的功名意识,但面对江山易主,国破家亡,“银屏金屋”暗含丧国之痛,忧国伤时的主题在特殊时刻得以呈现。从《诗经》到汉乐府,再到杜甫,对国家、百姓忧心始终是诗歌中的恒定主题,而词本叙花间男女之幽情,但经过苏轼诗化后,再经南渡词人、辛派词人的慷慨悲歌,诗词界限打破,词人同样可以叙写忧国悯时严肃主题。汉武帝“金屋藏娇”故事发生后,“金屋”专指帝王妃嫔居所。屏风使用之初本是帝王之物。因此,“银屏金屋”不仅具有强烈的色彩对比性和装饰性,而且“屏”与“屋”都与帝王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奢华富丽物质生活的代名词。但“银屏金屋”放置在王朝破灭的情景下,这就使得帝王奢华生活展现衍生为盛世安逸与和平的象征。“银屏金屋”消失就意味着皇室倾覆与国家灭亡。如宋末汪元量《婆罗门引·四月八日谢太后庆七十》词,谢太后即谢道清,在临安抱着五岁宋恭帝降元,随后被羁押至大都。汪元量以皇室琴师身份随侍到大都,此词为作为俘虏居大都的谢太后因七十岁生日而创作的。词上片言谢太后坎坷经历:南宋国亡,她被俘至大都,血泪交迸。下片“行年已休岁、七十又平头。梦破争银屏金屋,此意悠悠。”紧扣庆生日主旨,但“银屏金屋”富贵如梦破碎,是南宋国亡的象征。又如詹玉《三姝媚》自注“古卫舟。人谓此舟曾载钱塘宫人”。这表明词由古船而生感慨。他感叹:“金屋银屏,被西风吹换,蓼汀苹渚。”“金屋银屏”象征的是富足安乐太平生活,但江山易主,安逸生活不再。忧国伤时不仅为男性词人所关注,而作为与皇室密切相连之女性,在王朝盛衰巨大落差刺激下也情不自禁发出悲吟。宫人卫芳华《木兰花慢》:“怅别馆离宫,烟销凤盖,波没龙船。平生银屏金屋,对漆灯、无焰夜如年。”龙舟沉没正暗示帝王死,“银屏金屋”生活环境却一片死寂,这意味着宫殿无人住,正是王朝覆灭之象征。

名列御屏含有积极的功名意识,素屏意象则以比德的方式象征着士大夫淡泊名利的生活。白居易《三谣·素屏谣》中素屏“木为骨兮纸为面”,“夜如明月入我室,晓如白云围我床。我心久养浩然气,亦欲与尔表里相辉光。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步障银屏风。缀珠陷钿贴云母,五金七宝相玲珑。贵豪待此方悦目,晏然寝卧乎其中”。这首诗正创作于被贬九江司马时,白居易于廬山香炉峰置草堂,两个素屏是其素朴陈设之一。素屏与达官贵人家华丽屏风形成鲜明对比,价格低廉、纯色单一素屏正是白居易既不慕物质荣华,又追求精神澄净的写照。宋词中出现的素屏意象也人格比附方式袭用其意。如李纲《感皇恩·枕上》:“西阁夜初寒,炉烟轻袅。竹枕绸衾素屏小。片时清梦,又被木鱼惊觉。……幻境去来,胶胶扰扰。追想平生发孤笑。”陆游《苏武慢·绣停针》:“山林定去也。却自恐说著,少年时话。静院焚香,闲倚素屏,今古总成虚假。”李刚和陆游都是忧民忧国之人,但历经仕宦沉浮,受佛教思想影响,年轻时的意气风发都成幻境。日常生活中的素屏就成为平淡闲雅志趣的象征,是大风大浪后内心暂时的宁静。除了素屏意象外,词作中还用其他屏风称呼来表现淡泊名利的生活。张纲《菩萨蛮》:“卧对曲屏风。淡烟疏雨中。……万事不关心。酒杯红浪生。”胡仔《满江红》:“泛宅浮家,何处好、苕溪清境。占云山万叠,烟波千顷。茶灶笔床浑不用,雪蓑月笛偏相称。争不教、二纪赋归来,甘幽屏。”张纲因秦桧闲置二十年未用,而胡仔因父被秦桧陷害而死,遂隐居苕溪。屏风意象是他们远离险恶官场遨游山水、隐逸林泉的写真。幽居屏风之下,过一种潇洒自由自在的生活。

除了素屏外,屏上梅花图也能凸显宋代词人自我人品的高雅追求。第一次集中吟咏屏上画图是南北朝时的庾信,他创作了二十多首诗歌来叙写屏上之图案,从此后屏上图成为文人关注的焦点。李白、《花间集》、宋词中都涉及了屏中画。作品中歌咏的屏上画较多的一个是巫山图,另一个则是成双的禽鸟,比如鸳鸯。很明显陈设室内的屏风不仅是作为美的装饰物,而且具有增添男女幽情的意味。宋代是一个嗜好梅花的王朝,梅花也画在屏风上。咏梅作品是历代王朝最盛的,屏上梅花也成为词人的关注焦点。如万俟咏《江城梅花引·枕屏》中梅花:“水外几家篱落晚,半开关。有梅花、傲峭寒。”这首词赞屏上优雅身姿与梅傲霜斗雪的特质。又如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春姿。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这首词化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意,同时又把梅喻为美人,“玉”、“木兰”、“清影”、“水色”等词汇给人一种清雅洁净的独特韵味。梅、竹与松,三者合称为“岁寒三友”,也成为人格象喻。如石孝友《卜算子·孟抚干岁寒三友屏风》:“冷蕊閟红香,瘦节攒苍玉。更着堂堂十八翁,取友三人足。惜此岁寒姿,移向屏山曲。纸帐熏炉结胜缘,故伴仙郎宿。”词上片分别拟人手法写出梅、竹、松各自特征,下片揭示了三者不畏严寒的共同属性。词人以三者为相伴之友,可见他的人品高洁。

总之,在文人笔下词作中的屏风意象呈现两极分化之势,一方面是文人仕途达到极致的象征。通过自己的出众表现这一合理方式能够获得帝王的垂青,这无疑是人生的巨大荣光。另一方面,远离权力核心,文人在屏风之后独自享受一份隐居悠闲与潇洒,保持一种人品的纯净。在出世与入世,张扬与内敛的双向情感在屏风意象上实现了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东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

[3][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猜你喜欢
士大夫屏风宋词
宋词里的中秋月
宋韵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明代士大夫的法律修养
品读宋词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固表防感玉屏风 珍贵如玉肺不虚
体虚易感冒喝玉屏风汤
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汗证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