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历史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2017-02-23 03:18朱金祥
文教资料 2016年29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缺失高职院校

朱金祥

摘    要: 历史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受到冷遇,学生史学素养缺失。实际上,历史教育除了培育人文精神的基本功能外,还有助于高职学生塑造职业伦理与进行职业规划。因此,可以通过将“公共历史”课程纳入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研发具有高职特色的历史课程、创新高职历史教学形式等措施,逐步扭转高职院校中历史教育的困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历史教育    缺失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空前发展,但作为基础人文学科的历史学却受到冷遇。历史教学在偏重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中被逐渐边缘化,不仅影响历史学社会功能的发挥,而且制约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梳理高职院校中历史教育缺失的表现,剖析个中缘由,再探寻相应对策,对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应该有所裨益。

一、高职院校中历史教育的缺失

当前历史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出现断裂。一些高职院校中都没有设置历史学专业,也很少安排历史学课程,并且不断精简专业历史学教师岗位,当然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历史教育。

首先是历史学专业招生规模日益萎缩。中国高职院校数量众多,不少省份多达几十所,高职院校涵盖专业可谓林林总总,但非师范教育性质的高职院校中几乎不设置历史学专业。以2006年11月教育部启动的“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被誉为“高职211”)为例,前三批入围的109所高职院校都没有设置历史学系。2014年3月,江西省教育厅公布了具有高职教育单独招生资格的院校名单,总共52所高职院校中无一设置了历史学系。2014年5月,教育部酝酿启动高校转型改革,1999年大学扩招后600多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为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省1999年以来“专升本”的11所高校都未设置历史学系,如果转型为高职院校,肯定无从寻觅历史学系的踪影。尤其令人唏嘘的是,这11所高校中,有的原来设置了历史学系,但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历史学都被融入所谓的热门院系中,如原九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九江学院)历史学归入政法学院,原新余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升格为新余学院)历史学划入经济与贸易管理系,原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升格为景德镇学院)历史学被纳入人文科学系,萍乡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升格为萍乡学院)历史学被并入经济与政法系。可以想象,这4所本科院校如果转型为高职院校后,不大可能会恢复历史学系。

其次是高职院校中历史学师资薄弱。高职院校几乎不再引进历史学新教师,因为根据专业对口的原则,既然没有开设历史学专业,也就不会增设历史学的教学或科研岗位,自然不大可能引进历史学科班毕业的人才了。辅导员岗位有时会面向历史学毕业生招聘,但这些辅导员入职后基本上不能也无意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另外,已有历史学教师逐渐转型,基本上不再从事专业历史学的教研活动。随着历史学系的消失,原来的专职历史教师为适应学科转型的形势,转而从事其他热门专业的教学。虽然公共课程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历史学有关联,但同样不受重视,甚至根本不开设;选修课程中难得有历史学的一席之地。科研方面更是不容乐观,高职院校中历史学的科研项目很难获得资助,高职院校的教师很少撰写历史学专著或发表历史学论文,即使取得了历史学方面的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学术奖励、学科评估等方面也处于不利地位。

最后是高职学生史学素养缺失。高职院校中不仅没有系统的历史学教研活动,而且很少举办历史类的学术讲座,难得举行以历史为主题的学生实践活动。遇到一些具有重大历史纪念意义的节日,其活动基本以时事教育与政治学习为主,很少传授历史学知识。各种晚会上的文艺节目,基本没有融入历史学元素。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很少购买历史学的报刊书籍。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园里几乎感受不到历史学的氛围,缺乏必要的历史基础知识,无法养成历史思维习惯,很难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更谈不上具备深厚的史学素养。

二、历史教育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作用

历史教育的缺失并不意味着历史学应该退出高职院校讲台,相反,历史学作为人文性质极强的学科,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方面有着突出优势[1]。历史教育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与历史责任感等都具有重要作用[2]。毋庸讳言,与普通教育或成人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技能与实际工作能力,但优秀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除了掌握某项具体实践技能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伦理,能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不断挖掘自身职业潜力。历史学对培养学生具体的实践技能或许无能为力,但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劳动者大有用武之地。

一方面,历史学有助于学生塑造职业伦理。当下,有的从业人员丧失基本的职业伦理,这固然与环境有关,但职业教育中重技术轻伦理的培养模式难辞其咎。作为基础人文学科,历史学对塑造职业伦理具有独特的作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本身就是汇聚历史经验与凝练历史智慧的结晶。“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学习古往今来诸多企业兴衰及个人沉浮的历史,学生可以更深地感悟职业伦理的重要性。如有的企业诚信经营,最终发展成百年老店,有的企业虽然盛极一时,但只是昙花一现;有的普通技工看似默默无闻,但在平凡岗位上取得突出业绩,有的行业大佬曾经叱咤风云,最终却身陷囹圄,如此反差,当然未必源于职业技能的高低,而在于是否坚守职业伦理。在企业兴衰与个人成败的历史教学中渗透职业伦理教育,无疑比单纯的道德说教或法律灌输更为生动,也更能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历史学有助于学生进行职业規划。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熟练掌握某项技能可谓高职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就业的敲门砖。但是,成功的劳动者除了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外,还要善于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即能够在综合分析社会环境、组织因素与个人条件的基础上,对自身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历程进行系统规划,确立个人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该目标的具体职业或岗位,制订相应的行动方案,并做出阶段性的合理安排。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发展大势、国家兴衰之道与行业发展规律,更快地获取个人职业发展乃至事业成功的秘诀。如高职学生走向社会后,首先必须就自身定位做出抉择:是不断练就过硬的技术,成为高级蓝领;还是适时创业,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事业,这当然不是凭借单纯的技能培训就能解决的,而行业发展史乃至古今中外名人的创业史无疑为个人选择提供了历史启迪。另外,即使打算坚守技术工人的岗位,故步自封,指望“吃老本”是难以为继的。现实中类似的例子并不罕见:有的从业者技能确实不错,在暂时行业竞争中不落下风,但由于只顾眼前利益,缺乏大局眼光,不作长远考虑,没有综合谋划,最终未能紧跟行业乃至社会发展形势,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落伍。

三、高职院校中加强历史教育的对策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无论师资还是生源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要保证高职院校中历史教学取得理想效果,肯定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做法,而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颇具高职特色的教学活动。

第一,将“公共历史”课程纳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公共史学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凯利认为公共史学主要是将史学知识与史学技能运用于政府机构、私人企业、大众媒体、民间历史组织与各类博物馆等学术界以外的场所。公共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运用自身知识与技能服务于“公共领域”,包括“公共事务”(如政府部门和社区的决策、中小学历史教学等)、“公众社会”(如向公众传播信息与提供知识的媒体、电影、电视、出版行业等)、“公众文化”(如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历史遗址、纪念场所或公众纪念活动等)。美国至今已有近100所高校开设了公共历史学课程。中国学界正在进行积极探索,2013年11月,上海师范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联合中国金融博物馆与新历史合作社在苏州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公共历史大会,为普及公共历史学的观念作出了重要贡献。相比传统历史学,将公共历史学引入高职院校肯定是更为理想的选择,不仅可以增强历史学服务公众与社会的现实功能,而且可以为高职教育乃至公共领域增添历史元素。当然,编写一套合适的教材是公共历史学进入高职院校之前的必备工作。这方面英国历史学家布来恩·爱德华兹编写的公共历史教材《看历史》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借鉴。

第二,开发具有高职特色的历史类交叉课程。科学技术史已经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可以面向许多高职院校。另外,各地各类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利用不同师资资源,结合学生知识结构,研发出一些各具特色又很接地气的历史类课程。如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享有盛誉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就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该校动画学院开设了中国电影艺术史,计算机工程学院开设了IT史话,应用外国語学院开设了历史与文化视角中的英文电影,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开设了集成电路(IC)简史,艺术设计学院开设了西方艺术史、工艺美术史、艺术设计史、现代设计史、建筑装饰艺术史、家具设计史,人文学院开设了科学技术发展简史、外国音乐史、与日长存——影响中国的历史名人,机电工程学院开设了科技发展史、区域脉络的中华民族历史传承等课程。

第三,创新高职历史教学形式。必须在坚持历史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开展独具特色又引人入胜的教学活动。如有的教师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与社会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尝试将“活动教学”引入高职历史教学中,既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又能克服传统历史教学认知与情感、过程与结果相分离的弊端[3]。有的教师认为应当充分发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巨大功能,对高职历史教学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性[4]。有的教师总结了专门针对高职的新颖历史教学方法:融会贯通法、标新立异法、身临其境法、现实联系法[5]。另外,高职院校不应该沦为课外历史活动的真空地带,而应该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活动,如设立校园历史活动日或历史活动周,举办历史知识展览(图片、视频),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撰写大事记或人物小传,编排历史题材的文艺节目,收集与整理相关历史档案,考察历史遗迹,寻访历史人物等,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与世界的文明演变历程,又能帮助学生熟悉本地区、学校、院系、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历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翠珍.略论高职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人格培养[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3).

[2]唐晴晴.试论历史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0(31).

[3]冯庆芳.“活动教学”策略在高职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职业教育,2011(11).

[4]宋乃成.高职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对多媒体的使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0).

[5]楚绪刚.关于高职历史教学创新教育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8(35).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缺失高职院校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用历史教育营造班级和谐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