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2017-02-25 19:18江苏省句容市亭子小学简思春
数学大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小学生情境

江苏省句容市亭子小学 简思春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江苏省句容市亭子小学 简思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的严谨性不断提高,艺术性也不断提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讲究提问的艺术,用疑问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有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将课堂提问视为一门艺术,并利用艺术化的提问手段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不仅能够促进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还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大大提高。

一、讲究课堂提问艺术,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具有乐趣的东西往往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艺术化的课堂提问方式,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课堂高效提问的第一步。教师要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角度入手,去设计更为科学与形象的提问语言。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利用生动与形象的语言提出问题。从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际事物入手设置问题,将课堂问题与学生熟悉的情境结合在一起,往往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将未知的事物与已知的情境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全新的情境中去探究未知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小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从小学生的生活入手,选择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资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小学生真实可感的实际内容,有助于学生求知欲望的强化。

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游戏、卡通、连环画、童话故事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小学生喜爱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提出课堂问题。比如在讲解低年级的“比一比”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作为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为学生展示比一比的知识,让学生投入到比一比的情境之中,思考出数学问题的结果。比如在比较3和2这两个数字的大小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红帽的图片作为背景,给学生展示两个篮子,一个篮子里有3个苹果,一个篮子有2个苹果,让学生比一比哪个篮子里的苹果比较多。在童话情境中,小学生能够快速思考,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掌握数学知识的速度也更快。

二、讲究课堂提问艺术,丰富课堂提问方式

丰富课堂提问的方式,是让小学生问题意识得以建立的重要实践。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更要获得自主体验。教师不仅要利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提出问题,还要引导小学生提出问题。将小学生视为被提问的对象,是传统的教学思想。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师要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提出者,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质疑。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给小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用教学技巧让学生的课堂质疑成为一种比赛,让学生在比拼的氛围下积极提出问题。

比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与学生互动,利用师生之间的民主互动促进轻松课堂氛围的形成,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指着教室内的一幅画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这幅画平移到哪里最漂亮?旋转到什么样的角度最值得欣赏?”在听到教师这样的问题后,小学生会提出“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质疑来传授新的数学知识,让数学课堂成为小学生解决个人问题的地方。除了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结束环节去给学生创设提问的机会。在课堂结束环节,教师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整理本节课的内容,提出个人疑问,大家共同解决问题。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方式,努力为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有助于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更能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讲究课堂提问艺术,设计层次化的课堂问题

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快速增长,知识理解程度不断加深的有效方式。利用艺术化的手段提出问题,需要教师讲究提问的技巧。教师的语言素养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也关系着学生思维运动的速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提问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课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间与方式,有效地利用提问时机,才能让提问更好地为学生思维发展而服务。

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知识之前,课堂提问的作用是做好铺垫,让学生准备接受新知识。这时教师要利用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促进新知识的顺利导出。如在学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利用“两位数加法怎么计算?两位数乘法怎么计算”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相关旧知识,向“四种运算混合在一起怎么计算”的问题过渡。

四、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课堂问题,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实践。每一位小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的智力开发水平也不尽相同。在数学课堂中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不仅是尊重学生学习差异的表现,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方式的表现。

首先,从课堂教学需求来说,教师要设置层次化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先对数学知识产生感性认知,后上升到理性理解,从观察、思考到理解与掌握需要层次化问题的引导。其次,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教师要利用层次化的问题去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问题的思考中,并通过回答问题表现自己能力,也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扩展个人思维的机会,利用挑战性问题的解决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数学学习的动力。

比如在讲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统计表,掌握条形统计图的阅读方式。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为学生展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找到成就感,从而降低个人数学学习的负面情绪,促进学生思维一路深入发展。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提问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巧。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讲究提问的方式与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课堂问题,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美好,才能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小学生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