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高效课堂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2017-02-25 19:18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方程数学知识探究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王 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高效课堂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王 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教学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使课堂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分析数学知识,认真探究教材中的数学问题。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从多个方面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既要把握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认真研读教材内容,还要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综合各方面因素设计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环节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导他们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在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时,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习惯入手进行指导,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启发,使学生通过探究、思考、猜测、验证等环节发现新知识,全面提高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

二、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深入,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并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通过教师的鼓励,学生的被动学习思想转变成了主动探究学习,并通过积极思考促进新发现和已有知识的联系,增强他们的学习成就感,使探究活动在快乐的情绪下进行,高效地完成所学内容。例如,在教学“方程”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了教材内容后,让他们根据方程的定义自己列出一个方程。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方程。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方程进行指导,对正确写出方程的学生进行表扬,让他们获得学习自豪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正确认识方程,学会正确写方程。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课堂氛围活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掌握了学习内容,实现高效学习。

三、开展合作学习,拓宽学生的思维面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下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由于学习能力不同,一些学生不能有效掌握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把学生2~6人分为一组,让他们在小组成员的合作讨论中理解知识,完成学习内容。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在讨论中进行了思维拓展,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对负数进行了理解,有效掌握了所学内容,促进数学思维的深入发展。

四、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在任何环节都想展现自己最好的方面。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任务为指导,向自我发起挑战,通过认真分析和思考,通过探究掌握教材中的概念,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深入。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在保证任务的引导性和启发性外,还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使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任务:利用学过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推导,促进他们的思维深入发展,让他们掌握教材中的新知识,实现高效学习。

五、开展问题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入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让他们快速把知识进行整理,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加快对知识的掌握。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到新知识的阅读分析中,通过思考提取有效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在设计数学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出他们思维的切入点进行设计,使他们通过认真思考找出问题的突破口,高效完成学习内容。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趣味问题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找到了16个桃子,平均分这些桃子,师徒四人每个人能分桃子的几分之几?在趣味性的问题中,学生认真分析了分数的概念,并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分析,找出了问题的切入点,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在问题教学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数学知识,让他们在运用过程中深入理解,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利用丰富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发挥思维的活跃性,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积极和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利用教师的数学知识和教学魅力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喜欢上数学学习,为了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究,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猜你喜欢
方程数学知识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方程的再认识
方程(组)的由来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圆的方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多变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