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生活化之浅见

2017-02-25 19:18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圆潭小学王洪河
数学大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报数数学知识情境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圆潭小学 王洪河

让数学课堂生活化之浅见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圆潭小学 王洪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需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紧紧围绕“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曾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在每节课的开始都会精心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意在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它就存在于我们周围,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我针对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日记得特别牢这一特点,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分别来了哪些客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说道:“大象伯伯今天也要过生日了,请小朋友看一下,他家来了多少客人呢?”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争着说自己的发现。这时,我抓住时机又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因为这个情景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又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气氛显得尤其热烈,对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后面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学生在这种愉悦的实践中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提供生活素材,开放学习内容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学生身边就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新奇有趣的内容,是数学教学的“活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等,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或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如:在教学“小数减法”时,我提供给学生以下材料:商店里的圆珠笔每支3.5元,钢笔每支12.6元,小刀每把0.85元,文具盒每个9.45元,如果给你带上20元的人民币,而每次只能买一件商品,请你决定买什么物品,营业员阿姨应找回你多少钱?这样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平常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自己的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又如在分数的意义学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看信息、读写分数:(1)我国缺水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五分之三。(2)小学生患近视眼的人数是学生总数的五十分之七。(3)松江出口加工区生产出口笔记本电脑总数占全球此类商品总数的九分之二。这样的设计,将教材中枯燥、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亲临的题目,既使学生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也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可见,运用生活素材,开放学习内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处处皆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激活生活经验,学会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隐性活动,对小学生而言,往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学会数学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教师从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展开教学,请大家报数,并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学生按要求起来后坐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答:我发现有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师接着问:报哪些数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生回答后,请报6的同学说说为什么两次都站起来了?学生回答: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于是师又问:这样的数还有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了公倍数。再次要求学生找一个最大的和最小的,生思考片刻后得出:找不出最大的,最小的是6。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最小公倍数。以上教学片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报数游戏出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学会知识、学会思考。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要服务于生活,这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真谛。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如:学习了长方体的有关知识后,我尝试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完成以下的作业:你自己住的小房间一定很漂亮吧,老师请你测量一下它的长、宽和高,然后和爸爸、妈妈到建材市场挑一种你喜欢的地砖,也测量一下它的长和宽,再计算一下如果用这种地砖来为你的房间铺地,需要多少块?一共要花多少元?为了让你的房间更漂亮,现要在四壁和屋顶涂上涂料,并了解一下每平方米的用料量,计算一下,扣除门窗的面积,粉刷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大约要用多少涂料?花费多少元?这个问题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对于自己的房间,本来或许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现在必须充当主人身份,自己设计、自己测量,自己买材料,自己用曾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它的经费,一方面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了社会,另一方面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关注了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更加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报数数学知识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报数与抱树
报数,抱树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报数
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