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让儿童的数学思维变得更深刻

2017-02-25 20:44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中心小学韩召秀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3期
关键词:分母导学情境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中心小学 韩召秀

问题导学,让儿童的数学思维变得更深刻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中心小学 韩召秀

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思维富有挑战性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与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认真思考,从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文围绕如何利用问题导学开展教学进行阐述,旨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思维;教学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才有动力,才有探究的方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利用问题导学,让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问题进行探究知识的过程,这样就会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形成深刻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设置问题导学,了解知识形成过程

布鲁姆教学观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结合相关的数学教学内容,合理地设置教学问题,掌握一定的时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探求新的知识。当然,当学生陷入问题中无法解答时,教师要能够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向着成功的趋势发展。教师在展开相关问题的教学过程时,要注意紧密联系教材内容,不能偏离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继而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数学知识,加深他们的认知。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就通过一个游戏来引导学生探究:全体学生每人有一次摸奖机会,每人摸出一张数卡(可以摸3次),把3次摸出的数卡分别放在百位、十位与个位上,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数。那么这样最大的数会怎样产生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来比较各自数的大小。各小组中把出现的最大的数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来比较大小。等所有数字写完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大奖”得主。通过一个游戏来比较数的大小,让学生愉快地掌握了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二、呈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的过程是知识情境展示的过程。问题的难易与知识情境的呈现方式有关,问题呈现得越巧妙,就越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根据问题的呈现方式来设置合理的问题导入情境,从而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当然,教师也要不断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符合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索,这样就能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创设合理的知识呈现方式,从而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更加积极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减法”这一内容时,就先引导学生一起复习一下同分母分数减法法则,即分子相减,分母不变,接着呈现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不能解决了,但是,这个问题的情境却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困惑。那就是异分母的分数如何相减?从而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于是,引导学生把不同的分母转化成相同的分母。如何转化呢?这就需要我们学过的最小公倍数知识。

三、利用问题启发,激活学生发散思维

众所周知,问题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课堂上,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就意味着学生会有目的、有选择地重视某一部分的知识,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利用问题来导学,强调问题的启发性,从而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就通过一个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大家在电视中都看过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动画片。今天我们就谈谈这父子两的故事:一天晚上,小头爸爸正在看书。忽然,大头儿子一遍哭一边跑着说:“爸爸,我的同学小明每年都要过生日,可是我都12岁了,怎么才过3个生日啊?不是每年都要过一次生日吗?”此时,小头爸爸却笑了起来说:“傻儿子,不是我们不给你过生日,而是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啊。”听了这样的话,全班学生感到吃惊,为什么大头儿子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呢?这样的问题情境促进了学生的思维,于是急切地想了解“年、月、日”是怎么回事。

四、反馈信息导学,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学生反馈的信息是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资源。课堂中的信息反馈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志。实践证明,在反思中学习就会不断进步,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内容时,就利用与学生交流获得反馈的信息进行导学: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一个游戏:老师分别在每个袋子中装2个球,有的袋子全是红的,有的袋子里全是绿的,有的袋子中是一红一绿的。现在让每个同学来摸,但是一次只能摸一个,摸出来后看看是什么颜色,然后继续把球放进袋子,请另一个同学接着摸,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做记录。学生对这样的游戏很感兴趣,于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摸球。等到摸完后,汇报了每个人的摸球结果,此时,教师就利用学生反馈的信息说“可能、不可能”这样的结论,这样就把可能性这一知识游戏化,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在老师给出的结论中不断反思为什么会给出这样的结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问题导学可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导学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按照老师的问题导学来开展学习活动。只要学生按照问题导学的内容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那么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升。

[1]侯正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方式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4).

[2]陈春艳.指导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2015(09).

[3]李俊章.浅谈在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考试,2016(11).

猜你喜欢
分母导学情境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