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7-02-25 20:44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陶红梅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3期
关键词:因数梯形情景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 陶红梅

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 陶红梅

数学猜想即以已知的知识、条件为依据,对未知的知识进行一种类似于真实判定的过程,在思维能力、个性品质培养中作用重大。牛顿有言:缺乏大胆猜想,则伟大发现难以实现。爱因斯坦的大多数发明、理论的产生也均基于猜想。在小学生对数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有效性学习的准备,包含着新学习开始、知识实践、学习动机、情感等方面的准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积极对猜想这一手段进行应用,使整个学习过程都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

一、结合实例,猜想引发探索

小学数学中的大多数知识都与小学生实际生活有极强的联系性,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将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到课堂上。对小学数学猜想活动进行组织时,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不仅可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猜想核心联系在一起,而且能够对小学生的生活认知思维进行激发,使小学生提升猜想、探索的兴趣,进而使猜想活动高效开展。比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中,为了让小学生对这两种图形的特点有深入的认识,教师可组织活动“寻找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要求小学生放学后寻找家里的长方形与正方形,找到以后进行研究,猜想一下这两种图形有没有相同点。通过学生熟悉的实物展开猜想,不仅可让学生提升猜想兴趣、积极性,而且能够使猜想活动顺利进行,使猜想效果提升。

二、深挖教材,构建猜想基础

猜想能够对小学生缜密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而在组织猜想活动时,需基于教材内容,小学生数学教材上有较多的理论知识,对于这些理论知识,若一味要求学生进行记忆,则学生难以将这些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因此,在组织猜想活动时,教师需注重教材内容的挖掘,探究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有猜想价值的内容,构建猜想基础,使小学生的猜想结论更为合理。例如,在“因数与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对教材上的因数、倍数的定义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假如A可以被B整除,则A为B的倍数,B为A的因数。基于此,引导学生进行猜想:(1)依据以上定义,若A×B=C,请猜想A、B是否为C的因数?(2)1这个数字是所有数的因数,这一结论是否正确?(3)2有哪些倍数?这些猜想问题都有一定差异,在已经对因数、倍数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掌握的前提下展开猜想,学生可应用已知的知识进行猜想,使猜想结果更为准确、合理。

三、创造情境,鼓励学生猜想

在各科教学中,情景的创造不断被强调,小学数学的猜想教学中也不例外。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前,教师需对相应的情景进行创设,使小学生融入猜想的情景中,在提升学生猜想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提升思维的活跃度,从而使预期的猜想教学效果可以实现。在对猜想的情景进行创设时,教师需先对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等进行了解,创设与学生心理需求、知识结构更为符合的猜想情景,从而实现小学生猜想欲望的激发。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提前将尺子、圆规、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或其他圆形物体等材料准备好。创设情景:假如你是一个木匠,打造出了一张圆形的桌子,为使桌子更为美观、牢固,桌子外圈需用铁皮进行装饰,你能算出铁皮的长度吗?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此时,部分学生会猜想:我们可以先用绳子围绕桌子一圈,再拉直绳子,将绳子长度测量出,即为所需铁皮长度。另有学生猜想:可以把这个圆桌分成几个部分,再计算。对于学生的这些猜想,教师需先予以肯定与鼓励,随后再对学生的猜想观点进行总结,展开讲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对于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得出过程,学生均有参与,经过了猜想与总结的过程,不仅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而且能够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对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四、自主探索,延伸猜想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探索能力的培养一直被强调。猜想是一个动脑的过程,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中有较大意义,猜想的目的是对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在组织猜想活动时,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活动的创设,使小学生主动参与猜想和探索,促进猜想空间的延伸,实现小学生自主猜想与探索能力的有效培养。比如,在“梯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梯形的面积与其他图形有关吗?然后组织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用课前准备好的梯形进行割补、拼接等操作。部分同学会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同学会剪开一个梯形,再拼接为一个平行四边形。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动手进行探究,不断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检验,猜想空间更大,可对学生的猜想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总之,对小学生实施数学教学时,应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猜想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敢猜想、善猜想,通过观察、实验、总结、比促进积累型、创造性数学教学的实现,从而使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因数梯形情景
梯形填数
情景交际
因数是11的巧算
梯形达人
“积”和“因数”的关系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积的变化规律
梯形填数
楼梯间 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