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质疑”

2017-02-25 23:21江苏省高邮市北海小学张桂珍
数学大世界 2017年23期
关键词:计时质疑周长

江苏省高邮市北海小学 张桂珍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质疑”

江苏省高邮市北海小学 张桂珍

本文通过介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通过“疑”来“思”,借助“思”来“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促进思维的“质”的发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重视;质疑;源泉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疑问”是开启教学创新的钥匙,“质疑”是生成教学精彩的源泉。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创设质疑氛围 ,以“疑”促思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4时计时法”时,我利用学生认知冲突创设质疑氛围,巧妙地将重、难点融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呈现实例:

师:请看多媒体。小红对小亮说:“听说今天下午3时电影院播放《熊出没》,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熊出没》什么时候播放?(下午3时)

师:为什么要加“下午”?(学生交流)(通过比较辨析知道:一天中有两个3时,凌晨有个3时,下午也有个3时,突出“下午”,时间就更加具体明确了)

师:然而,小红她们下午3时来到电影院门口却傻眼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继续看多媒体,电影院门口的海报:《熊出没》播放的时间是15时。她们该怎么办呢?

师:她们来早了吗?15时与下午3时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小组合作研究,进行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很有效果,现在知道了,这是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下午3时这样的计时方法叫作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15时这样的计时方法叫24时计时法。

通过利用小学生对神奇的动画片向往的热情,设计了符合学情的情境组织教学,再利用海报播放时间的差异创设冲突,学生欲说又止,不愤不启,从而为学生建立了两种不同的计时法,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加深了学生的思考,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比较、辨析中明理,在运用中巩固深化。

二、呈现经验猜想,以“疑”促动

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都可能促使学生形成经验猜想,这些经验猜想抑或是知识迁移,抑或是定式思维,这就造成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缺陷思维”或“片面思维”,即思考问题可能会出现思考不全面的现象。因此,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会自然产生一种动手实践的欲望,从而弥补思维上的“缺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借助学生的课堂猜想,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从而实现独立思考与动手实践的有效结合。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我安排了以下练习: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

2.把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

3.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底边上高剪拼成长方形,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

学生开始猜想,激烈争辩,有的说周长变了,面积也变了,有的说周长和面积都没有变,还有的说周长变了,面积没有变等等。老师因势利导:“究竟谁说的对呢?你们有方法证明自己是对的吗?”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都迫不及待地进行动手操作。

由此可见,猜想引来学生激烈的辩论,以疑促动,带来主动实践、探索,使学生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老师要学生掌握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学生也能够一清二楚,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授质疑方法,以“疑”促思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种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例如,在揭示“积的变化规律”时提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所得的积也是原来的积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为什么要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再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1’的‘1’要加引号?”又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1’来代替具体的数据?”

通过质疑,引导和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者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四、明确教学目的,以“疑”促解

学生发现、提出了问题,怎样解决?这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起组织作用,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的概念时,生问:“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师:“(若有所思)是啊,这正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研究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谁来回答?”老师的话既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全体学生的探索热情。

五、发挥主导作用,以“疑”促全

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有“难”就问,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时间控制。一是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讲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二是在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三是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四是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一无所得,或者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

2.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差生质疑。学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好意思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则会带来的问题更多。

3.范围控制。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面的导向,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在课改的今天,我们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因为只有乐于质疑问难的学生,才能参与新知的学习,才能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与开拓,才能够不断开启一扇扇创新之门。

猜你喜欢
计时质疑周长
畅游计时天地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腕表计时2.0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巧算周长
24时计时法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