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之门径

2017-02-25 23:21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周宇勇
数学大世界 2017年23期
关键词:电瓶车应用题思维

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 周宇勇

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之门径

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 周宇勇

阅读既是理解与思考的过程,又是收获与人生必然的经历,数学属于“人类思维的体操”,学生通过数学阅读,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本文作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畅谈了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之门径,值得大家一起商榷。

创设情境;优化过程;通过实践;初中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既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种优美的文化,更是一种含义深邃的语言。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经坦言:“从某种意义而言,数学教学的本质属于数学语言的教学。”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最近几年,南通市数学中考试题中也出现了一种新题型——阅读理解类问题,这一命题趋势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不仅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而且要切身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形成探究性思维方式。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是爱因斯坦倡导的教学理念,这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完全吻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比较特殊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由问题引起的,问题既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又能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具有针对性,又要有趣味性;既要难易适度,又要富有启迪性;既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相悖的现象巧设悬念,也可以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解答方案,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求知欲望油然而生,阅读兴趣倍增。

【教学案例1】我在执教“有理数的乘方”时,先安排学生按照学案要求进行预习,在初步理解指数的内涵、乘方、幂和底数的基础上,我提出如下问题:“-6的三次方与6的三次方的相反数相等吗?为什么? 你是否已经发现了数学规律?”话音刚落,全体学生立即饶有兴趣地阅读相应的内容,并在学习小组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初步理解了有理数的乘方的内涵和外延。可见,兴趣是学生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是有效开发智力的“万能钥匙”。 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以学生的学本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重要内容,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有利条件。

二、优化过程,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提高阅读效率是优化阅读过程的核心所在,我们应该明白“惜秒如金”的道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为了不断优化学生的阅读过程,必须从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入手:

1.严控阅读时间

一堂课2700秒,犹如白驹过隙,教师应该合理安排适度的阅读时间,一般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来确定具体的阅读时间。如果安排的阅读时间太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进度,甚至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假如安排的阅读时间太短,往往使学生走马观花,阅读几乎成为一种摆设。

2.明确阅读要求

阅读不是赶鸭子上架,教师在安排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明确完成阅读任务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鲜明的求知倾向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从而全方位提高阅读质量。数学教材中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操作步骤以及解题方法的表述,往往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的特征,教师首先要明确阅读要求,在学生全面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有更准确的理解掌握,初步理清逻辑关系。

【教学案例2】我在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内容时,要求学生对每个名词术语、每一张图表和每一个句子进行仔细的阅读分析,进一步领悟其本质含义和规律。针对新出现的数学定理、定义,要求学生进行反复阅读,仔细推敲,直至弄懂为止。同时,要求学生既要对相似概念的定义进行仔细分析、类比,辨别异同,又要对法则、公式等分清步骤,理顺思路。

3.鼓励质疑

古人云:“学贵知疑,疑则有进,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 质疑不仅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仔细分析问题、巧妙解决问题,才能开启求异思维的闸门,拓展创新思维空间。

三、通过实践,锤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实践出真知”(毛泽东)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谛,学生的阅读必须与解答具体的题目结合起来,否则就会出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被动局面。

目前使用的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和“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都插入了很多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应用题和阅读理解题,我省最近几年的中考也出现了较多的实际应用问题和阅读理解题,这些内容与试题问题比较适合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应用题”的解题过程时,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编写教学框架,引导学生围绕相应的问题进行阅读,同时,根据学生对应用题理解的难易程度进行阅读示范,以利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后找到一些关键词及已知和未知数量关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阅读要领,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

【教学案例3】我在一节应用题课上先用多媒体展示如下问题:海安供电局的电力维修工要到30千米远的朱舍镇进行电力抢修,技术工人骑电瓶车先走,一刻钟后抢修工程车装载着所需材料出发,最后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抢修工程车的速度是电瓶车的1.5倍,问电瓶车和工程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学生在反复阅读时,牢牢抓住题中先走、晚出发、提前到达、迟到等关键词,很轻松地找到了等量关系,并设电瓶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工程抢修车的速度为1.5x千米/小时,从而很快列出了方程。

阅读既是理解与思考的过程,又是收获与人生必然的经历,数学属于“人类思维的体操”,学生通过数学阅读,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随着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和应用数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为学生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电瓶车应用题思维
应用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思维跳跳糖
挡风玻璃
丢车丢脸
一定抓到那个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