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32例临床分析

2017-02-27 22:21岳朝富高勇赵辉贺青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岳朝富 高勇 赵辉 贺青

【摘要】 目的:探究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3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姑息性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根治性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手术后死亡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后观察组存活率为43.75%,而对照组则无1例存活,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在确诊后,要尽可能对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确保患者死亡率降低,远期存活率得到提高,因而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癌;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4.0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030-02

肝内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患者在出现该病后两侧肝管及相应的胆管内都会出现结石的情况,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同时对患者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危急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是临床次最多见的一类并发症,患者在出现该病后结石的情况会更加复杂,同时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1],本次选取笔者所在医院32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分组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姑息性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根治性手术进行治疗,旨在对其效果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将详细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32例肝内膽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32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标准,均自愿接受本次治疗,且不包括患有严重肝肾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对照组中男9例,女7例,年龄22.5~67.5岁,平均(44.25±4.65)岁,病程2.5~7.5年,平均(6.25±1.25)年;观察组中男8例,女8例,年龄23.5~67.5岁,平均(45.15±4.55)岁,病程3.5~7.2年,平均(6.25±1.12)年。两组共32例患者经实验室病理学诊断均为腺癌,均为胆管细胞癌。肿瘤分化:观察组患者高分化6例(37.50%),中分化

7例(43.75%),低分化3例(18.75%);对照组患者高分化7例(43.75%),中分化6例(37.50%),低分化3例(18.75%)。两组患者肿瘤分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8.62,P>0.05)。肿瘤类型:观察组内管型肿瘤1例(6.25%),肿块性肿瘤9例(56.25%),结节性肿瘤5例(31.25%);对照组内管型肿瘤1例(6.25%),肿块性肿瘤8例(50.00%),结节性肿瘤5例(37.50%)。两组肿瘤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2.46,P>0.05)。肿瘤位置:观察组1例(6.25%)位于中叶,2例(12.50%)位于右叶, 13例位于左叶(81.25%)。对照组1例(6.25%)位于中叶,3例(18.75%)位于右叶, 12例(75.00%)位于左叶。两组肿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3.61,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肿瘤类型、肿瘤分化、肿瘤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姑息性手术进行治疗,就是对患者进行肝内胆管引流术,同时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防止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2]。观察组采用根治性手术进行治疗,即根据患者病变部位的基本情况对其病变处进行切除,并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右半肝切除;两组均进行胆管癌切除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并将患者手术切片送至实验室进行病理研究和分析[3]。并在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访问,访问可以通过电话回访、上门拜访等形式完成,观察患者生存情况和恢复情况,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统计[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试验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生存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均未出现死亡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5.42,P>0.05)。对照组手术后3 d内有2例出现死亡的情况,占总数比例的12.5%;观察组手术后3 d内未出现死亡的情况,对照组手术后死亡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98,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存活情况比较

两组共32例患者均完成了为期3年的跟踪访问。跟踪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第1年死亡7例(43.75%);手术后第2年死亡1例(6.25%);手术后第3年死亡1例(6.25%);3年后存活7例,

3年期的存活率为43.75%。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第1年死亡

2例(12.50%);手术后第2年死亡8例(50.00%);手术后第3年死亡6例(37.50%);三年后有0例患者存活,3年期的存活率为0。对照组患者第1年存活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24,P<0.05);观察组患者第2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41,P<0.05);观察组患者第3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43,P<0.05)。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合并胆管癌属于最常见的一类并发症,患者在出现该病后早期较难进行准确诊断,所以对于患者很难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影响患者健康,待到发现时再进行治疗往往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使临床病死率大大提升,因而对该病进行有效的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就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5]。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近年来临床中接收的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数量出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且患者的病情也逐渐复杂化,这无疑给临床的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从该病的病因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认为该病胆管结石导致患者胆管上皮出现增生等现象,可能与患者发生癌变现象存在密切关系[6],且患者出现胆管炎后容易引起癌症的发生,炎症同样会使患者应激反应加剧,所以在治疗中能否根除病灶也关乎着治疗的效果[7]。

本次选取笔者所在医院3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分组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姑息性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根治性手术进行治疗,从所得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患者肿瘤分化、肿瘤类型、肿瘤位置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期存活率不及对照组,但观察组经过手术治疗后效果长期存活率明显好于对照组,随访3年后观察组存活率为43.75%,而对照组则无1例存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因为在手术的过程中相比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是将患者可能发生病变的组织完全进行切除,即肝段、肝叶等[8],这样在患者恢复初期容易因为脏器功能恢復缓慢而导致死亡,但是一旦存活则不会由残留的病灶而引起出现相应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远期存活率[9]。

综上所述,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在确诊后,要尽可能对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确保患者死亡率降低,远期存活率得到提高,因而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参考文献

[1]姜立,陈孝平.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32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6):499-501.

[2]延学军.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130-131.

[3]杨晨,张捷,林圯昕,等.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发病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2014,45(4):628-632.

[4]王志伟,周少波.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15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0):1535-1537.

[5]林兴旺,潘法中,赵中伟.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影像诊断与临床病理对照[J].肿瘤学杂志,2006,12(3):222-223.

[6]陈汝福,周泉波,林青,等.肝内胆管结石合并周围型胆管癌的临床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0):626-627.

[7]甄景志,崔冀,苏友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15例临床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6,6(4):249-250.

[8]黄亮,周飞国,晏建军,等.肝内胆管结石伴晚期肝内胆管癌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09,17(2):94-96.

[9]郑抗洪,严伟华,蔡重芪.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14例临床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6,6(2):106-108.

(收稿日期:2016-08-21)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