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017-02-28 08:29茹丽先陈宪海邱占军单彦杰李建业
河北中医 2017年2期
关键词:流感病毒流感证候

茹丽先 陈宪海 邱占军 单彦杰 李建业

(齐鲁工业大学校医院全科,山东 济南 250001)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茹丽先 陈宪海△邱占军1单彦杰2李建业2

(齐鲁工业大学校医院全科,山东 济南 250001)

通过总结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研究现状,分别从流感流行病学概述、流感的中医文献整理、流感的中医临床研究等方面重点阐述中医药研究进展,发现在流感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对流感病毒分子学及各种流感的流行特点等,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流感治疗遇到的瓶颈及新出现的病毒变异等。本综述主要从中医药对流感的研究现状作为切入点,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流感找到关键突破点打基础。

流感,人;预防和控制;中医疗法;综述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流行面广及死亡率高等特点,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被列为目前尚未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之一[1]。流感一旦暴发、流行,必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不仅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致命的伤害,亦会带来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和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2]。目前,现代医学对流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流感病毒及抗病毒药物,现在治疗流感首选的抗病毒药物为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该药已广泛应用于甲型及乙型流感的治疗中[3]。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有关该药耐药性的报道也越来越多[4],显现出抗病毒治疗的局限性。中医学早在几千年前医著中就谈及此类疾病,将流感病因归为“戾气”,后世医家将流感称作“时行感冒”。近年来,医家为了挖掘中医学在防治流感方面的潜力,做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流感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

1 流感流行病学概述

流感一般可出现季节性流行和大流行,流感的大流行不仅增加病患的负担,还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增加。历史上出现的几次世界范围内的流感大流行,每次大流行的病毒亚型都有所区别,如1889年源自俄国中亚布哈达拉的大流行,被认为是欧洲19世纪流行病的最大“杀手”,有学者认为此次流感流行的病毒是甲型H2N2[5];1918年的流感大暴发,被称作人类近代史上最大的瘟疫,据报道此次流感感染人数达当时世界人口的1/3(约5亿人),病死率高达2.5%[6],此次流行是由甲型H1N1毒株引起[7];1957年首发于我国西南部的所谓的“亚洲流感”,8个月时间席卷全球,大约导致100万人的死亡,实验证实此次流感病毒类型为H2N2亚型毒株。近年来,流感发生的几次大流行与我国有密切关系,如2003年的H5N1流感[8]、2009年新甲型H1N1流感[9]及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10],尤其是2013年首发于我国的H7N9禽流感,该病毒是一种全新的重配病毒,由早期的H7N9、H7N3、H9N2流感病毒重组而成[11],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引起了全球关注[12]。

流感是第1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传染病[13],通过流感监测能掌握每年的流行毒株及其构成,了解其抗原性和基因型变异情况,及时发现变异株,是控制流感流行的重要环节。因为近几年在我国发生的几次病毒变异株引起的流感大流行,我国病毒检测报告受到全球的重视。通过研究近5年我国各地区病毒检测报告,发现近5年流感流行呈现出H3N2亚型、B型、甲型H1N1流感交替流行,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南京、上海、杭州一带,流感流行有2个高峰,多出现于7~9月和11月~次年1月[14-16],但在北京、济南、河北等北方地区检测结果显示,流感流行高峰出现在11月~次年1月,尤其是12月~次年1月,夏季高峰不是很明显[17-19]。这可能与气候有关。近年来,随着病毒变异、一些新型毒株的出现及气候环境的变化,使得流感发生频率不断增加,流行范围也不断扩大[20]。

2 流感的中医文献整理

流感与中医学中的“时行感冒”相似,属于温病中风瘟、冬瘟、春瘟、暑瘟、秋燥等范畴。发病原因为“非时之气”,亦称为四时不正之气。从古代文献记载看出,时行感冒最初属于伤寒范畴,相关论述首见于《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的论述,也是伏气学说的起源。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书中序言提及“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可以推断当时正值时行感冒大流行。以上论述都是以“伤寒”命名感冒,而“感冒”作为病名始见于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诸风》,原文云“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黏”。“时行”一词首见于晋代王叔和撰写的《伤寒例》,文中云“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论述了时行之病病因及发病特点。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发展至明清时期,对时行感冒的认识日趋成熟。清代·林珮琴在其著作《类证治裁》中首倡“时行感冒”,书中记载“时行感冒,寒热往来,伤风无汗,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神术散”。尤其温病四大家的涌现,使得时行感冒在理法方药各个方面几近成熟,为后世时行感冒的正确辨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叶天士首创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其著作《温热论》为外感病的证治提供了新思路;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创立了三焦辨证,其创立的银翘散、桑菊饮为后世治疗风热感冒之良方;王孟英所著《温热经纬》,将温病分为新感和伏气两大类,为后世正确诊治温病提供了参考。

3 流感的中医临床研究

3.1 流感样病例的中医证型研究 流感样病例主要是指体温超过38 ℃并伴有咽痛的患者,在临床发病时,中医证候也有其规律性。王晓才等[21]通过对478例流感样病例的证候研究发现,88%出现太阳证(伤寒证74.6%,太阳病证17.6%),56.6%出现少阳证(太阳少阳合病16.8%,少阳病证2.4%),63.2%出现阳明证(太阳阳明合病21.5%,三阳合病32%,阳明少阳合病5.4%,阳明病证4.3%);90.5%出现卫分证(单卫分证33.1%),66.8%出现气分证(57.4%为卫气合病,9.5%为单气分证);热郁胆腑证(16.6%)、肺热壅盛证(11.8%)较少见,偶见肺热腑实证(2.6%)、阳明腑证(0.2%)、湿热中阻证(1.1%),而且证候分布与疾病分期及季节有显著相关性。项上[22]对2009年秋冬季节北京地区流感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患者中以表寒里热证居多,也有风寒型、风热型、气分热盛型表现。李亚等[23]对流感证素做了文献研究,结果发现30个证素中,频率依次为热(火)(35%)、风(93%)、时邪疫毒(23%)、寒(32%)、湿(浊)(41%)、温(81%)、气虚(31%)、阴虚(津伤)(31%)、暑(31%)等;证候靶点依次为肺(83%)、表(52%)、卫分(72%)、里(21%)、少阳(21%)、阳明(31%)、气分(41%)、脾(胃)(41%)等。单一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为气虚证、阳虚证、阴虚证和肾虚证等,累积频率为8.69%;两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为疫毒犯肺证、风热证、卫分(表)热证、肺热壅盛证等,占45.19%;三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为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肺证、肺胃郁热证等,占26.92%;四证素构成的证候以表寒里热证和肺卫风热证为主,占11.54%;其他组合较少。通过对证素的研究,得出流感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热(火)、风、时邪疫毒、寒、湿(浊)、温等为主,常相合为病,或袭于卫表,或壅于肺胃,或入里酿生毒热,壅遏卫表、肺胃,引发疾病。3.2 流感病毒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中医主要通过证候研究流感,现代医学主要通过病毒类型研究流感,二者是否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专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不错的进展。陆建荣[24]研究流感患者病毒病原学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发现1 451例具有流感样症状的门诊患者,经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患者531例,总阳性率36.6%,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感染221例(41.62%),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135例(25.42%),乙型流感病毒感染152例(28.63%),提示本研究的病毒病原体主要以流感病毒为主,比例达到95.67%;按每种流感病毒分,普通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属外感风寒化热证患者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及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属外感风热证患者。马羽萍等[25]通过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证型研究发现,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表证期以风热犯卫为主,里证期以热毒袭肺、热毒壅肺、气血两燔为主,证候与甲型H1N1流感核酸病毒转阴无差异。罗翌等[26]通过研究发现甲型H1N1流感轻症的中医证候中以风热犯卫、热毒袭肺两证为主,其中冬季以风热犯卫证为主要证型,春季以热毒袭肺证为主要证型。梁腾霄等[27]通过将甲型H1N1流感与普通季节性流感比较,发现甲型H1N1流感与普通季节性流感在发病原因及证候特征上都有区别,甲型H1N1流感组风寒外束证为1例(0.5%),风热犯卫证60例(30%),毒犯肺胃证2例(1%),热毒袭肺证92例(46%),卫气同病证40例(20%),热毒袭肺证5例(2.5%),未见气营两燔证。普通流感组风寒外束证为38例(19%),风热犯卫证96例(48%),卫气同病证66例(33%),未见毒犯肺胃证、热毒袭肺证、气营两燔证。3.3 流感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基于流感现代医学治疗的局限性,以及药物成本昂贵,医学界将目光投向相对安全、价格低廉的中医药市场。许多专家从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观察中草药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有研究发现麻杏石甘汤可以通过调节流感病毒感染犬肾细胞(MDCK)的细胞周期,显著降低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具有阻止细胞凋亡的作用[28]。银翘散及其不同配伍分组也通过下调肺组织中细胞凋亡/细胞凋亡配体(Fas/FasL)蛋白表达,进而抑制流感病毒诱导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而实现抗病毒作用[29];中药复方白虎清解汤[30]、瓜蒌甘草颗粒[31]在降低小鼠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方面优于利巴韦林,特别在提高组织SOD活力方面作用突出,提示2种药物可减轻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肺脏氧自由基损伤。蔡林利等[32]应用系统评价,研究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感的疗效和安全性,连花清瘟胶囊组与其他中药治疗组比较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实验(RCT),与羚羊感冒胶囊比较,临床疗效愈显率、体温疗效愈显率及退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苦甘颗粒比较,临床疗效愈显率、体温疗效愈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汤剂比较,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花清瘟胶囊组与西药治疗组比较共纳入9个RCT,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比较,临床疗效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比较,临床疗效愈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退热、咳嗽、咽痛、周身痠痛、咯痰及头痛等流感样症状缓解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还有专家报道了一些中医药治疗流感的经验,如李方学等[33]报道了香菊胶囊可以治疗甲型H1N1流感。孙飞等[34]将银翘散加减组成抗流感2号,针对甲型H1N1流感样发热聚集性病例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服药后体温下降、症状改善、预后等情况,结果:703例患者中,显效542例(77.1%),有效153例(21.8%),无效8例(1.1%),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及依从性好。傅斌[35]分别从实验和临床2个方面研究银翘合三拗汤治疗甲型H1N1流感,对照组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结果:银翘合三拗汤体外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无论是急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还是急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气管支气管炎,2组流感样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银翘合三拗汤治疗甲型H1N1流感与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疗效相当。

4 问题与展望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流感的预防要重于治疗,推荐可以使用流感疫苗预防流感。所以,WHO每年2月和9月都会根据过去1年的全球流感监测结果预测性地推荐疫苗毒株,用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的疫苗生产和免疫接种[36]。然而,尽管全球科学界不懈努力,疫苗毒株的筛选仍存在重大挑战,流行毒株和疫苗毒株不匹配的现象时有发生[37],尤其对于流感病毒变异领先的亚洲地区,且多年来预测准确率改善不明显。流感仍是困扰医学界的一个难题,尤其近年发生的几次流感流行,以及病毒谱的扩大和病毒的变异,使得医学界重视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但是到目前为止进展不大,面临着抗病毒药物的耐药,以及研发成本太高、成效不显著、中医分型辨证不统一、选方用药的随机对照研究较少等难题。中医药是中国的一大瑰宝,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中医药在疑难杂症的防治方面有突出优势,所以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加深中医药防治流感的各项研究,尤其是流感中医证型的统一和证型与病毒类型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正确指导药物研发及提高临床疗效。

[1] 倪汉忠,曾汉武,刘少梅,等.1991—2000年广东省流感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4):398-399.

[2] Suzuki Y, Nei M.Origin and evolution of influenza virus hemagglutinin genes[J].Mol Biol Evol,2002,19(4):501-509.

[3] Muthuri SG,Myles PR,Venkatesan S,et al.Impact of neuraminidase inhibitor treatment on outcomes of public health importance during the 2009-2010 influenza A(H1N1) pandemic: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J].J Infect Dis,2013,207(4):553-563.

[4] de Jong MD,Tran TT,Truong HK,et al.Oseltamivir resistance during treatment of influenza A (H5N1) infection[J].N Engl J Med,2005,353(25):2667-2672.

[5] 葛元芬.1889年,俄国流感4个月席卷全球[J].上海档案,2013,(5):40.

[6] 杨正时,张瑾.1918流感—近代流感大流行的先祖与启示[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 21(10):958-961.

[7] 叶淑英.流感大流行带来的启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7):131-146.

[8] Peiris JS,Yu WC,Leung CW,et al.Re-emergence of fatal human influenza A subtype H5N1 disease[J].Lancet,2004,363(9409):617-619.

[9] French MB,Loeb MB,Richardson C,et al.Research preparedness paves the way to respond to pandemic H1N1 2009 influenza virus[J].Can J Infect Dis Med Microbiol,2009,20(3):63-66.

[10] Wiwanitkit V.H7N9 Influenza: The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J].N Am J Med Sci,2013,5(7):395-398.

[11] Van Ranst M,Lemey P.Genesis of avian-origin H7N9 influenza A viruses [J].Lancet,2013,381(9881):1883-1885.

[12] Fraser C, Donnelly CA, Cauchemez S,et al.Pandemic potential of a strain of influenza A (H1N1): early findings[J].Science,2009,324(5934):1557-1561.

[13] 冯录召,杨鹏,张涛,等.中国季节性流感疫苗应用技术指南(2014—2015) [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2):1295-1319.

[14] 于永,周芳芳,周连,等.南京市2010—2014年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5,26(5):22-24.

[15] 王怡珺,赵根明,沈福杰,等.2011—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5):470-473.

[16] 侯赛,何军,吴家兵,等. 安徽省2010—2015年流感病原学监测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6,22(3):183-185.

[17] 孙小宇,初艳慧,任剑,等.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4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26(2):16-19.

[18] 王蔚茹,于秋燕,徐淑慧,等. 2009—2013年济南市流感样病例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5,42(6):1119-1121,1124.

[19] 李岩,韩光跃,刘艳芳,等.2009—2015年河北省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5,10(8):734-737.

[20] 李岩,韩光跃,刘艳芳,等.2009—2015年河北省儿童流感病原学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6,(4):220-223.

[21] 王晓才,李安德,黄象安. 478例流感样病例的证候特点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2):135-139.

[22] 项上.2009年秋冬季节北京地区流感的中医证候特征调查[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23] 李亚,李素云,李建生,等.流行性感冒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文献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2):238-240.

[24] 陆建荣.531例流感样疾病病毒病原学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D].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25] 马羽萍,郭雅玲,康立,等.甲型H1N1流感中医证候规律研究[J].陕西中医,2010,31(11):1491-1493.

[26] 罗翌,郑丹文,李哓彦,等.甲型H1N1流感轻症中医证候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2):193-194.

[27] 梁腾霄,吴畏,解红霞,等.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证候特点[J].中医杂志,2011,52(5):392-394.

[28] 卢芳国,何迎春,肖子曾,等.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犬肾传代细胞凋亡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2):185-188.

[29] 吴振起.银翘散及其性味分组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

[30] 王保华,李赛美,左俊岭.白虎清解汤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氧化应激的动态干预作用[C]//仲景医学求真(续三).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2009:389-391.

[31] 余如瑾.瓜蒌甘草颗粒对流感病毒FM1所致肺炎的免疫炎症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32] 蔡林利,蒋红丽,樊涛,等.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1):1396-1403.

[33] 李方学,陆兴忠,江波,等.香菊胶囊治疗甲型H1N1流感68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7):32.

[34] 孙飞,陈晓春,张立国,等.中药抗流感2号治疗甲型流感样发热聚集性病例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0):1068-1071.

[35] 傅斌.银翘合三拗汤治疗甲型流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36] Klimov AI,Garten R,Russell C,et al.WHO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viruses to be used in the 2012 Southern Hemisphere Influenza Vaccine: epidemiology, antigenic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influenza A(H1N1)pdm09, A(H3N2) and B influenza viruses collected from February to September 2011[J].Vaccine,2012,30(45):6461-6471.

[37] Du X,Dong L,Lan Y,et al.Mapping of H3N2 influenza antigenic evolution in China reveals a strategy for vaccine strain recommendation[J]. Nat Commun,2012,3:709.

(本文编辑:习 沙)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2.039

※ 项目来源:山东省高校中医药抗病毒协同创新中心“中医药抗病毒应用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课题(编号:XTCX2014A-03)。

茹丽先(1978—),女,主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R511.705;R-05

A

1002-2619(2017)02-0313-05

2016-10-20)

△ 通讯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山东 济南 250010

1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山东 济南 250010

2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0

猜你喜欢
流感病毒流感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流感大作战
滨蒿总黄酮对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
简单易行防流感六法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中美科学家发现猪流感病毒H1N1已传播给狗 重组成新病毒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