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麻黄但解表,提壶揭盖第一方

2017-02-28 10:18陈明
环球中医药 2017年5期
关键词:提壶麻黄汤宣肺

陈明



·仲景学术研究专题·

谁言麻黄但解表,提壶揭盖第一方

陈明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世人多以风寒表实证扣之,但以余所见,仲景举麻黄汤治疗太阳伤寒证,仅例证而已,旨在说明麻黄汤能够发散营卫、开通肺气之理。但临床上麻黄汤不仅可以用于治疗伤寒外感,更多的是用于治疗内伤杂病,其作用根基乃在于“提壶揭盖”一法,适用于多种窍机不利所致病证,临床疗效确切。

伤寒论; 麻黄汤; 提壶揭盖

麻黄汤,乃张仲景为太阳伤寒证而设,《伤寒论》最具代表性的麻黄汤证条文是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汤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后世将本方定位于治疗伤寒表实证,证见发热恶寒,无汗,身体疼痛,或咳喘者。其实,麻黄汤临床运用非只解表,《伤寒论》所云太阳病伤寒证也非只为外感风寒所起,仲景所云太阳病由外感邪气引发,只是举例而言,诸凡外感或内伤,只要邪气壅滞营卫之气,导致营卫不和者,所发即为太阳病,故太阳病有外感太阳病,亦有内伤太阳病。就麻黄汤组方配伍特点而言,麻黄、桂枝固然具有祛风散寒解表之功,但亦非只此一用,麻黄上能开宣肺气,下能通利膀胱水气。至于桂枝,作用更广,集中体现在一“温”字上,能上温心肺之阳,中暖脾胃之阳,外煦肌表卫阳,并能化气行水,温经通络。打开麻黄汤方子,其组合可以解读为用麻黄、杏仁开宣心肺之气,用桂枝甘草汤温通心肺之阳,乃是温通振奋心肺阳气之方,临床可广泛用于因肺气不宣、胸阳不振、心肺郁阻所致小便不利、水肿、遗尿、便秘、闭经、不射精等诸疾,实为“提壶揭盖”之第一方也。

1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素问·经脉别论》云,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阐述了肺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形式和作用。肺主管通畅调理水液运行之道路,尤其将高源之水肃降至下焦膀胱和宣发至外在肌表,以令“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假如肺气郁闭,通调水道失职,则外可致玄府闭塞,下可致小便不利。此时小便不利若用利膀胱之法,实属被动,但当开宣肺气、提壶揭盖,首选麻黄汤。

曾治前列腺炎患者,男,48岁,北京朝阳区人,2011年4月28日就诊。前列腺炎病史,本次发作三月有余,曾在某医处服五苓散30剂,有小效。症见:小便不利,便前尿等待,便后余沥不尽,每晚夜尿三次,伴左侧腹股沟处隐隐作痛。舌苔略黄腻,脉弦滑。辨证为肺气不宣、水道失调,处方:麻黄汤合五苓散加味:生麻黄6 g、桂枝10 g、杏仁10 g、炙甘草3 g、茯苓30 g、猪苓10 g、泽泻10 g、炒白术10 g、乌药10 g、小茴香10 g、石菖蒲15 g、炒杜仲10 g,7剂,水煎服。2011年5月5日二诊:上方服7剂,小便较为通畅,尿等待减轻,夜尿二次,活动时易汗出。舌淡,脉弦细。上方加山茱萸18 g,14剂,水煎服。2011年5月19日三诊:上方服14剂,小便基本正常,唯同房后小腹微有不适,有小汗,余正常。上方加重山茱萸至24 g,予7剂以巩固。2012年3月15日因感冒发热来诊,诉其小便一直正常。

麻黄汤合五苓散,为《内经》“开鬼门,洁净府”之法,启上闸而开支流,不独利小便也。此法用于多种水液代谢失调性疾病,屡获效验。2007年曾治一中年女性患者,秋末冬初的一天,下田劳动时着衣单薄,感受寒邪,至晚恶寒发热、头痛。自熬姜汤,喝后微微汗出,恶寒稍减,又自找感冒药服之,症状有所缓解。岂料5天后一半夜时分,患者突感浑身郁胀,照镜观之,惊骇不已,全身水肿,面部为甚。小便癃闭。翌日清晨来诊,见患者头面及四肢皆肿,发烧,无汗,怕冷,身着棉衣,腰酸沉,小便少,有如茶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尿常规示:尿蛋白(+++),并有大量红细胞。诊为风水(急性肾炎)。病人坚持拒绝住院,处以麻黄汤合五苓散,加蝉蜕、浮萍、白茅根、车前子等疏风利尿之品。服1剂即汗出,浮肿见消。服完3剂,小便通利,水肿消去大半。1周后,水肿全部消退,饮食、大小便均正常。再以补气、补肾调理1月,化验小便正常,从此病愈。

然而,肺气郁闭不能通调水道导致小便异常,不惟小便不利一途,亦可致小便频数,甚至遗尿。譬若水管损毁,有两种方式,一种滴水不漏,一种则滴漏不止,所以肺失宣发,水道失调,所致尿频、遗尿,亦可用麻黄汤提壶以揭盖。吾治另一女性患者,35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遗尿达15年之久。询问起病之因,始于20岁时一次重感冒,历治半月有余,感冒始愈。但随后出现尿频、尿急,后渐发展为遗尿。西医诊为慢性尿路感染、膀胱炎、膀胱多动症等病,中医诊为肾虚。但中、西药服之无算,尤其补肾固涩之品,病少愈。现症:白天尿意频急,入厕稍迟即尿湿衣裤,夜晚常有遗尿在床,时有恶寒、咳嗽,咳嗽剧烈及大笑时尿液自出,平时很少出汗,即使炎夏季节也是如此。早上起来时眼睑时有微肿,脉象浮。辨为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职,予麻黄汤原方开宣肺气以提壶揭盖。仅服3剂,即感遍体微汗出,眼睑浮肿消失,小便也随之正常。

当然,提壶揭盖以麻黄汤,必是肺中无热,若肺热壅盛之水道失调,则当用麻杏甘石汤清开宣提之。患者,女,64岁,北京人。2016年1月14日初诊:患尿失禁10余年,日夜数十次小便,自云:裤裆内没有干过,经常漏尿。问及其他,别无不适。遍服补肾固涩、健脾化湿、清利湿热、活血化瘀、温化痰浊之品,不建寸功,舌苔黄腻,脉弦细。试以开宣肺气,提壶揭盖之法治之。鉴于其热象明显,主以麻杏甘石汤加味:生麻黄9 g、杏仁10 g、生石膏30 g、炙甘草3 g、滑石30 g、茯苓30 g、猪苓10 g、绵萆薢15 g、乌药10 g、桑螵蛸15 g、炒杜仲15 g,7剂,水煎服。2016年1月21日二诊:服上方1周,尿失禁得到明显改善,表现为次数减少,尿量增加,日夜小便次数骤减为6~8次,已基本正常。上方加小茴香10 g,续服7剂巩固。后病人未再复诊。麻杏甘石汤为《伤寒论》清宣肺热之第一方,见《伤寒论》第63、162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临床上,凡病邪已离太阳而尚未入阳明,表现为肺热壅盛者,无论外感、内伤诸疾,皆可用本方治之。

2 开宣肺气,通导大肠

《灵枢·经脉》指出“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这种独特的经脉走向,以此建立肺与大肠的密切联系,二者通过经脉的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因此,在功能上,二者相互促进。肺气宣降,有助大肠的传导;反之,大肠的传导也有助于肺气之开降。所以,假若肺气因内外邪气壅滞,失于宣降而郁闭,则大肠传导亦多受其累,可致便秘。如风寒外感,闭塞肺气,肃降不能而致大肠传导无力,导致大便不通。此治不可通腑泻下,否则有可能欲通欲闭,但以开宣肺气,发散邪气,大肠自能导下。故《伤寒论》第56条谆谆告诫:“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汤。”此为表邪郁滞皮毛,导致肺失宣降,而大肠之气不通,以桂枝汤通郁遏之阳气,令肺气开宣,而大便自通,提壶揭盖之巧用也。

宋代伤寒大家许叔微曾治大便不通一案,读来颇觉精到:“尝记一亲戚病伤寒,身热,头痛,无汗,大便不通已四五日。予讯问之,见医者治大黄朴硝等欲下之。予曰:子姑少待,予为视之。脉浮缓,卧密室中,自称其恶风。予曰:表证如此,虽大便不通数日,腹又不胀,别无所苦,何遽便下?大抵仲景法须表证罢方可下,不尔,邪乘虚入,不为结胸,必为热利也。予作桂枝麻黄各半汤,继以小柴胡,漐漐汗出,大便亦通而解。”[1]

余在临床,凡遇大便不通而粪质不干,排出困难,或黏滞不爽,胸闷脘痞,舌苔不黄,寸脉有力者,多以麻黄汤合《金匮》“枳术丸”提壶揭盖治之。如治患者,女,36岁,便秘六年,久治不愈,分别使用过润肠通便、养阴增液、补益脾肺、温补肾阳、通腑泄热,以及开塞露、灌肠等方法,便秘依然,可谓屡通屡结。刻下:大便5~6日一行,多靠开塞露维持,腹部胀满不甚,即使大便,也黏滞不爽,黏挂马桶。小便频数,夜尿3~4次/每晚,咳嗽或打喷嚏时小便自遗。舌苔白略腻,脉寸部浮大,尺下弱。辨证为肺气郁闭,脾气不运,肾气虚弱;治以提壶揭盖,运脾补肾。给予麻黄汤合枳术丸加味:麻黄6 g、桂枝10 g、杏仁10 g、炙甘草3 g、枳壳15 g、生白术60 g、乌药30 g、肉苁蓉30 g,水煎两次温服。服第1周,大便3次,均为自主大便。第2周,大便5次,上方加减共服3周,后改制丸药巩固。

3 宣肺通心,疏达胞脉

女子闭经,为临床难治之证,虽予疏肝理气、补益脾肾、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等诸法施展,辗转腾挪,无奈胞脉紧闭,月水不信,可谓“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矣。余屡遇之,亦时觉江郎才尽,束手无策。一日,门诊一患者在叙述病情时谈到月经曾过月未至,有一天做饭切洋葱时涕泣俱流,几声喷嚏喷薄而出后,忽觉月经潮汛,量亦较大。余闻之顿悟:月经信至与肺气密切相关耳!后忆起《黄帝内经》之语,又不觉脸红耳热矣。《素问·评热病论》明言:“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原来胞脉与心肺相通,心肺郁闭,胞脉不通,亦是闭经常见原因之一。麻黄汤既然为开宣心肺之方,临床当可用于治疗此类闭经,特别是使用其它“常规”治疗闭经方法而不效者,遂以麻黄汤合四物汤组成基本方,经试多例,效果彰显。兹举验案一则为证。

患者,女,39岁,北京人,2015年11月26日就诊。月经3个月未至,乳腺增生病史,查妇科激素六项正常。平素胸乳胀痛,只有经期胀痛暂缓,急躁,睡眠欠安,二便尚可。舌尖红,舌苔薄白,脉细。初辨为肝气郁滞,经脉不通。处以逍遥散合金铃子散加减:柴胡10 g、当归10 g、赤芍15 g、茯苓15 g、制香附15 g、延胡索10 g、泽兰10 g、益母草15 g、牛膝15 g、川续断15 g、丹参15 g,服2周月经仍未至。2015年12月24日二诊,望其舌红苔薄黄,改方为“三和汤”(四物汤合凉膈散),服两周,月经仍未至。2016年1月23日三诊,改用麻黄汤合四物汤加减:生麻黄6 g、桂枝10 g、杏仁10 g、当归10 g、赤芍30 g、川芎30 g、王不留行20 g、川牛膝30 g、菟丝子30 g、生麦芽60 g,10剂,水煎服。2016年3月8日四诊,诉上方服10剂,月经来潮,行经6天,量正常。今日又到经期,月经未至,故欲再服药。处方如上,令再服7剂。后电话告知:服至4剂,月经应汛而潮。此开宣肺气通胞脉,提壶揭盖,令上窍通则下窍利,是“欲求南风而开北牖”也。征之临床,不我欺也!

4 宣上启下,透达窍机

妇人闭经有心肺之气闭郁,致窍机不通者,男子亦有,可表现为射精不能,余偶用一例。患者,34岁,行房不能射精,偶见射出少量稀薄水样物,阴茎胀痛,或时而疲软不起。平素情绪不稳,易怒,大便不爽。舌苔薄白,脉弦细。辨为肝气郁结、精窍不利,处以四逆散加味:柴胡10 g、赤芍15 g、枳壳10 g、炙甘草3 g、王不留行15 g、车前子15 g、漏芦10 g、通草6 g。连服3周,没有效果。后又用补肾之法,仍无效,徒增上火。再细察其症,仍基本如上述,反复斟酌,决意用麻黄汤合四逆散加减以提壶揭盖,透达窍机。处方:生麻黄6 g、桂枝10 g、杏仁10 g、炙甘草3 g、柴胡10 g、枳壳10 g、赤芍15 g、王不留行15 g、菟丝子30 g、漏芦10 g、车前子15 g。7剂,水煎服。本方服至第5剂夫妻同房,数分钟后有精液射出,量少,阴茎胀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上方再服7剂。1周后夫妻同房约10分钟左右射精,量增,阴茎胀痛基本消失。嘱其勿食辛辣,心情平和,早睡早起,并嘱其夫人多多体贴之。半年后度假见到患者,云夫妻生活正常。

早期读得《皇汉医学》中载有舒驰远氏医案,为麻黄汤通利窍机以治难产。案云:“偶医一产妇,发动六日,子已出胞,头已向下,而竟不产。医用催生诸方,又用催生之灵符,又求灵神炉丹,具无效。延余视之,其身壮热,无汗,头项腰背强痛,此寒伤太阳之营也,法主麻黄汤,作一大剂投之,使温覆,少顷,得汗,热退身安,乃索食,食讫,豁然而生。此治其病,而产自顺,上工之法也。”[2]此案以证,麻黄汤为通利窍机之佳剂也,皆提壶揭盖之图也。

5 小结

自《伤寒论》定麻黄汤主治太阳伤寒证之后,世人多以风寒表实证扣之,然当今临床所见外感,却多为西医迭经输液等治疗而不愈者,风寒表实已着实难见,而反见合病、并病者多矣。况以余所见,仲景举麻黄汤治疗太阳伤寒证,例证而已,要在说明麻黄汤为发散营卫,开通肺气之理,故麻黄汤不唯用于伤寒外感,而更多则是治疗内伤杂病,其作用根基乃在于“提壶揭盖”一法,适用于多种窍机不利所致病证,能识于此,便握麻黄汤临证运用之真谛耳!

[1]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6-137.

[2] 日·汤本求真.《皇汉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03.

(本文编辑: 王馨瑶)

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奥奖励基金(2015-XAJLJJ-002)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陈明(1962-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伤寒论》六经辨治规律研究。E-mail:cmwg185@sina.com

R222.2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7.05.011

2016-08-22)

猜你喜欢
提壶麻黄汤宣肺
“提壶揭盖”治法新探
青釉提梁倒注提壶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论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
麻黄汤证与伤寒的对比研究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疏风宣肺止咳汤对CVA的疗效及对BHR的影响
浅议“提壶揭盖法”在治疗便秘中的应用
养阴宣肺汤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评价
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