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诊断与治疗措施

2017-02-28 16:49毕文明王秀玲
河南畜牧兽医 2017年3期
关键词:疹块猪丹毒洛阳市

毕文明,王秀玲

(1.洛阳市伊滨区管理委员会畜牧兽医防疫检疫中心,河南 洛阳 471934;2.洛阳市孟津县平乐畜牧兽医站)

猪丹毒的诊断与治疗措施

毕文明1,王秀玲2

(1.洛阳市伊滨区管理委员会畜牧兽医防疫检疫中心,河南 洛阳 471934;2.洛阳市孟津县平乐畜牧兽医站)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性和亚急性疹块型,也有表现非化脓性多发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该病为人畜共患病,人类亦可被感染,称为“类丹毒”。但主要发生于猪,尤以育肥猪更为易感,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同时对猪的健康和猪场经济效益影响更大,国家把其列为二类传染病,因此,养猪场应加强此病的防控,掌握猪丹毒的诊断与治疗,提高防控能力,提高养猪经济效益,保护人类健康。

1 流行病学与临床解剖变化

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猪只口鼻直接接触或饲养人员的流动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不同品种和日龄的猪只均可感染并发生该病,但以3~4月龄及以上的猪易发,保育猪和哺乳仔猪极少发生。按发病的缓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急性败血型、皮肤疹块型、关节和心脏增生型。

1.1 急性败血型

该类型发病迅速,死亡率较高,治疗不及时,猪只多在1 d内死亡;主要表现为精神严重不振,体温升高,食欲、饮欲废绝,耳、胸腹部、臀部乃至全身发绀,身体末梢易因缺血而萎缩坏死;个别猪无明显外在表现而突然死亡;剖检主要变化为全身各脏器的广泛性出血,特别是脾脏出血、肿大,比正常脾脏要大许多。

1.2 皮肤疹块型

该型易在背腹部等部位出现突出于皮肤的红色疹块,形状多为菱形,易于诊断。

1.3 关节和心脏增生型

该型是慢性型,多由急性败血型和皮肤疹块型转化而来,表现为关节内增生物的出现,特别是在跗关节内,表现尤为明显;心脏内膜处会有菜花样赘生物出现。

2 诊断

该病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如在腹部、背部、臀部发现菱形或不规则疹块)、病理变化(病理解剖发现心脏内膜出现菜花样赘生物)等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用革兰氏或瑞氏法染色后作显微镜检查,可见由长丝状菌体构成的丛状物)。

3 预防及治疗

3.1 预防

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免疫程序:猪45~60日龄免疫一次猪丹毒弱毒疫苗二头份,效果良好。注意由于猪丹毒疫苗是细菌弱毒疫苗,注意使用前后1 w禁用抗生素。

3.2 治疗

治疗药物首选青霉素,体温超过40.5℃,可配合使用解热镇痛药。青霉素使用量每次每千克体质量2万IU,每天3~4次肌肉注射。解热镇痛药使用量,每次每千克体质量0.1~0.2 ml,每天2次。体温低于40℃即停用。因青霉素半衰期只有4~6 h,使用青霉素要大剂量和高频率,每日不能低于3次,最好4次。

3.3 控制措施

养殖环节应注重饲养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及时处理粪污。发生该病时应首先隔离病猪,并进行全群消毒,严格消毒可能被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减少饲养人员的流动。

S858.28

B

1004-5090(2017)02-0047-01

2016-12-27)

猜你喜欢
疹块猪丹毒洛阳市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猪丹毒病原菌特性
洛阳市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猪丹毒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洛阳市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母猪丹毒的诊治措施
猪丹毒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