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块

  •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制
    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以及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该病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从初始发现至今,已超过一个多世纪,应该说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该病虽然历史较长,但仍没有根本性的控制方法,经常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暴发流行,并给养猪产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属于重点防制类传染病。1 流行病学虽然各日龄猪都易感本病,但多发于4~6月龄猪,其他家畜和禽类也时有发生,但不多见,人类也会感染本病,并称为类丹毒。该病虽然一年四季均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7期2022-12-13

  • 猪丹毒的诊断与治疗
    体发热和体表出现疹块等特征,多发于育肥阶段的猪和性成熟后的种猪,每年都会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为了能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作交流。1 病原猪丹毒病的病原为猪丹毒杆菌,形态直或微弯曲,两端钝圆,大小约为0.7~2.6μm×0.15~0.4μm。在病料中的病原常单在或呈V 形、成丛排列,在白细胞中一般成丛排列,陈旧肉汤培养物内和慢性猪丹毒病猪的心内膜疣状物上,该菌以长丝状出现,不形成芽孢,表面无荚膜,不会自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6期2022-08-15

  • 一例母猪猪丹毒的诊疗
    症(急性)、皮肤疹块(亚急性)、心内膜炎、关节炎与皮肤坏死(慢性)。临床上多以出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疹块型多见,俗称“鬼打印”。 该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疫病[1],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天气暖和、炎热、多雨季节多发。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有时呈大面积暴发流行,猪自身抵抗力降低也能诱发该病。 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减少猪死亡和养殖户经济损失的关键。 现将一例母猪猪丹毒的临床诊疗情况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2018 年7 月15 日下午, 大田县均溪镇红星村陈某求

    福建畜牧兽医 2021年1期2021-12-03

  • 春夏季节养猪场莫忘防控猪丹毒
    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型)、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型)。因临床症状复杂,常被误诊为猪圆环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或猪瘟等。因其常与流感等疾病混感,一旦耽误治疗,常造成较大损失。一、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平直或微弯纤细小杆菌,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的倾向。其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本病多为散发或地方流行,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炎热多雨的夏季高发。病猪和带菌

    农业知识 2021年9期2021-11-29

  • 亚急性型猪丹毒并发皮肤感染的治疗
    急性型猪丹毒又叫疹块型猪丹毒,发病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温上升到41 ℃以上,病后1 d~2 d,其背部、胸部、腹侧、颈部及四肢外侧等部位的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或暗红色疹块疹块为扁平状,凸起于皮肤,界限明显,呈方形、菱形、圆形及不规则形,大小约一至数厘米,几个到几十个不等。随着疹块的出现,发病猪体温逐渐下降,病势减轻,数天后疹块颜色逐渐消退,凸起部逐渐下陷,表面发紫变黑,最后形成干痂,表皮干痂剥脱自愈。病情严重时疹块表面会形成浆液性疱疹,后疱疹破溃,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1年5期2021-03-28

  • 猪丹毒诊治
    .2 亚急性型(疹块型)患猪体温升高、稍瘦、精神沉郁,背、颈、胸侧甚至全身出现形状、大小、个数不一的界限明显、有热感的疹块。病初疹块呈淡红色,以后逐步向紫红色乃至紫黑色变化,其指压褪色。疹块高出皮肤,可自愈或成痂。个别猪症状加重,转变成败血型而死。1.3 慢性型 可由其他病型转变而来,临床也见原发型。患猪皮肤坏死且坏死范围大,有浆液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其呼吸急促、困难,贫血。2 病理变化2.1 急性型 病猪肠黏膜炎性水肿并有小出血点,胃底、幽门部病变较严重

    四川畜牧兽医 2021年5期2021-01-11

  • 猪丹毒病的流行、症状和防控措施
    起病猪的关节炎和疹块等。本菌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自然环境中可存活数月,即使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也可以存活超过2周。在碱性土壤中可以存活超过1年。2 流行病学本病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表现出散发或呈现出地方流行性。但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和秋季相对多发。尤其在每年的5~8月是发病流行高峰期。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和带菌猪。这些猪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将病原排出体外,对周围的土壤、饲料及饮水等形成污染,特别是土壤中的病原可长期存在,会给养殖场造成严重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4期2020-12-16

  • 猪丹毒病的防治
    败血症和体表出现疹块为主要表现特征,对养猪业危害较大[1]。1 病原学猪丹毒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两端钝圆。病料内的丹毒杆菌常单在或成V形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为成丛排列。在陈旧的肉汤培养物内和慢性患猪的心内膜疣状物上多为长丝状。猪丹毒杆菌无运动性,不形成荚膜和芽孢,在老龄培养物中菌体着色力较差,常呈阴性。该菌可在体外进行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适宜生长的温度为5~42℃,最佳温度为35℃。在pH为6.7~9.2的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7.2~7.6。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0年4期2020-12-13

  • 猪丹毒的类型、诊断及防治研究
    有慢性、亚急性的疹块型、急性的败血型和最急性的关节炎及心内膜炎。现在全世界的养猪国家都有猪丹毒发生的事例,我国也存在猪丹毒病菌。大多是散发状的流行于世界各地,也有在地方流行,一年哪个季节都会有可能发生,七八月份最容易发生,天气炎热的雨季和气候比较温和的天气容易发生,最近这些年也有在冬天和春天发生的,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1]。1 病原红斑丹毒丝菌是一种纤细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不运动,也不会产生芽孢,没有荚膜。红斑丹毒丝菌的抵抗力比较强,但是对石灰酸

    中国动物保健 2020年2期2020-11-27

  •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疹块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病猪便秘、呕吐、体温升高,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经数日病毒自行康复。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症而死,病程约1~2 周。③慢性型是由急性和亚急性型转来,常见的有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三种。2 病理变化2.1 急性猪丹毒主要以病理变化、败血症变化和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红,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脾出现樱桃红色充血肿大,胃肠道有卡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6期2020-04-17

  • 浅析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型。3.1 急性败血型2018年,双江县发生的猪丹毒80%以上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在流行初期,1头或数头不表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其他猪相继发病。病猪体温升高达42~43 ℃、不愿走动、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呈粟状、附有黏膜;后期腹泻,严重的黏膜发绀、呼吸困难,呼吸促迫,每分钟可达80次以上;部分病猪(白猪、红猪)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以耳颈、腹部较为多见,若病猪治愈,这些部位局部皮肤会坏死脱落。病程1~3 d,病死率达8

    云南农业 2020年2期2020-03-26

  •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丹毒
    亚急性病例以出现疹块为特征,慢性病例以多发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为特征。1 病原猪丹毒杆菌是种纤细的小杆菌,革兰阳性。以急性感染病例的组织直接涂片,本菌细长,呈直或稍弯的杆状,长1~1.5 微米,宽0.2~0.4 微米,以单个或链状存在,有时可见到球状或棒状。本菌不产生芽孢和荚膜,不能运动,在营养肉汤37℃培养24 小时后,培养物呈轻度混浊,无菌膜。在普通琼脂上生长较差,如加入少量血液或血清,则生长良好。病猪、病愈带菌猪和隐形感染猪是传染源。其分泌物、排泄物含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2020-01-13

  • 生猪常见传染病的检疫与处理
    猪高热,皮肤出现疹块,内脏呈败血性病变,长期侵染可导致生猪出现心内膜炎、关节炎和皮肤坏死。人如果接触这样的病猪或带菌猪肉,也容易受到感染,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和局部疹块,有灼烧和刺痛感,甚至巨痒难耐,但不化脓,不坏死。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他畜禽很少感染,但如果与病菌接触后可带菌传播。多流行于炎热多雨季节,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发病主要群体是3月龄以上生猪。1.2 猪丹毒宰前检疫在日常的检疫工作过程中,最常见的是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两种。(1)亚急性

    饲料博览 2020年9期2020-01-02

  •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不规则形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此病是生猪屠宰检疫中查出较多的疾病之一,且近年来查出的病例有上升趋势,因此,做好猪丹毒病的检疫,对保障养殖业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检疫方法1.1 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在3-9月龄的猪,尤其以架子猪最为多发。主要发生在夏秋多雨炎热的季节,以6-8月为最多。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病,也可经皮肤创伤或蚊蝇等媒介而感染。当带菌猪的抵抗力下降也可引起内源传染。1.2 临床症状1)急性败血型。最常见。突然出现高

    云南农业 2019年1期2019-02-16

  •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丹毒
    左右,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急性疹块型:此型症状比急性型较轻,其特征是皮肤表面出现疹块,俗称“打火印”。病初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口渴,便秘。体温升高至41℃以上。通常于发病后2~3d后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的皮肤发生疹块,呈方块形、菱形或圆形,稍突起于皮肤表面,大小约一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慢性型:一般由败血型或疹块型或隐性感染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的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几种。慢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腕、跗关节较

    兽医导刊 2019年10期2019-02-12

  • 猪丹毒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慢性型猪丹毒或者疹块型猪丹毒。1.2 慢性型猪丹毒病猪主要症状为四肢关节炎性肿胀、腿部疼痛以及僵硬。 本身的食欲并没有明显变化,只是生长速度较为缓慢,疾病往往会持续数周,部分病猪甚至持续数月。1.3 疹块型猪丹毒所谓疹块型猪丹毒, 指的是亚急性型猪丹毒,是最为轻微的猪丹毒症状。 在感染的最初阶段, 病猪身体多个位置出现疹块, 高度大约在2~3mm 之间,主要症状为口渴、便秘、呕吐以及体温增高等。 等到疹块出现后,体温则会持续降低,并逐渐康复。 部分病猪存在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6期2019-01-06

  •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丹毒
    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伴随发生关节炎,偶有心内膜炎。该病主要侵害育肥猪。就流行性而言猪丹毒广泛流行于世界多地,对养猪业危害较大。1 病原病原为猪丹毒杆菌,是一种形状纤细的小型杆菌,形直或稍有弯曲,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该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干燥环境下不易将它杀灭,直接日晒可存活12 天左右,即使是腌制3 个月的腊肉和5 个半月的咸肉中尚可发现活菌,就算已掩埋9 个月的猪尸体中还可找到活菌;但该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70℃环境下5 分钟便可杀灭。同时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5期2019-01-06

  • 初探猪丹毒的诊断及防治
    急性出现皮肤红色疹块;慢性呈现心内膜炎和关节炎等症状。当前集约化的养猪场比较少见,一般呈局限分布。猪丹毒杆菌具有明显长丝倾向,本菌是以平直或是微弯的纤细小杆菌组成。在病料组织触片内的细菌属于成对出现,但在白细胞中属于成丛般的出现。这种细菌经常出现在慢性病猪的内心膜中,并呈长丝状,有时很细。这种细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弱,在70度的温度下,5分钟便可杀死,一般消毒药例如0.1%升汞、5%的烧碱、2%福尔马林和1%的漂白粉、3%的来苏尔都能在10分钟内使细菌灭火活,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9期2018-06-27

  • 如何做好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种传染病的鉴别
    充血性红斑或圆形疹块。一般将猪丹毒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急性败血型:此型表现为暴发突然、急性经过和高病死率且最为常见,症状与最急性型猪瘟类似。区别在于未死病猪转为具有典型特征的疹块型。亚急性疹块型:亚急性疹块型与急性型较比较而言症状相对于轻些,有猪丹毒显著特征,俗称“打火印”,得病后2~3天在皮肤出现疹块,比如背部、肩上、四肢、胸部、腹部等有稍突起于皮肤表面,用手触摸可以摸到,大小约一至数厘米,有的几个,有的几十个不等呈方块形、菱形或圆形疹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6期2018-05-04

  • 猪丹毒的诊断及防治技术
    率。(2)亚急性疹块型。以病猪皮肤上出现疹块为特征,在发病1~2天后,病猪背、胸、腹侧和四肢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疹块呈黑紫色,疹块呈多形状或融合连成一片,疹块部稍凸起皮肤表面,中间苍白,界限明显,和烙印相似,又称“打火印”。随着疹块的出现,病猪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数天后疹块逐渐消失,凸起部逐渐下陷,直至形成干痂,表面脱落而自愈。该型病程约10~12天,死亡率较低。也有部分病猪转为急性或慢性。(3)慢性型。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正常,最明显的特征是关节炎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8年1期2018-04-13

  •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和治疗
    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为主。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死亡率高,对养猪业危害很大。1 发病原因及流行特点(1)病猪、带菌猪的肝、脾、胃、扁桃体、回盲瓣处的腺体等部位带有该菌。带菌的健康猪由于空气潮湿、闷热、长途运输等造成抵抗力下降时,细菌毒力增强,会引起内源性感染发病。消化道是该病的主要传染途径,猪丹毒杆菌随分泌物、排泄物排出体外,会污染周围的土壤、用具、饲料和饮水等,通过消化道侵入机体。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适于该菌生存,可以生存几个月甚至是一年

    山东畜牧兽医 2018年1期2018-03-18

  • 一起猪感光过敏症的诊治
    相继出现红色斑状疹块,精神兴奋,到处蹭痒等现象。发病37头,发病率达86%。根据饲喂史及当日天气情况初步诊断为感光过敏。2 临床症状患猪均为白色皮肤,轻的表现精神不振,皮肤发红,随后在无毛或少毛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红色斑状疹块,而且红斑凸出皮肤表面,指压不褪色。伴有热痛;爱蹭痒;有的重症患猪;红色疹块肿胀严重,四处乱串,兴奋;战栗;痉挛。有的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后躯麻痹。3 部检变化部检时发现内脏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肝脏;脾脏稍有肿大,边缘有少数的针尖状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10期2018-02-16

  • 一例猪丹毒病的诊疗体会
    症(急性)、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在我镇多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夏季,呈散发型。2013年6~7月份在兴宁镇的何家山村、西坌村、李家洞村和坪石村四个连片的村都发生了猪丹毒,呈地方流行性,而且来势凶猛,病毒力非常强,难以治疗。1 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2013年6 月底,西坌村一个养殖户黎忠坤家,饲养了24头猪,其中怀孕母猪1头,后备母猪1头,6~7kg断奶仔猪12头,50~60kg的育肥猪10头,。饲养的10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1期2018-02-13

  • 猪丹毒病的防治
    病可分败血症型、疹块型和慢性型三种。败血型表现体温突然升高,可达42℃以上,稽留不退,起初表现一头猪,之后很快扩散至数头。病猪喜卧,全身虚弱,时而呕吐,眼结膜潮红,部分猪出现下痢。病死率较高,可达80%以上,病程一般3~4d,耐过者转化为疹块型或慢性型。哺乳仔猪发病时表现神经症状,倒地抽搐,最后角弓反张而死。疹块型发病特征是皮肤表面出现疹块[2],病程可达1周以上,起初只表现口渴和便秘,之后体温上升,采食量下降,最典型的特征是皮肤出现“打火印”样菱形疹块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4期2018-02-13

  • 后备母猪一例典型亚急性猪丹毒的诊治经验
    方形红色斑疹,该疹块出现几十个大小不一,直径0.5cm~数cm不等,使用手指用力按压疹块时会褪色,兽医随即确诊为猪丹毒亚急性型。此型经过较轻,以皮肤出现疹块为特征,俗称打火印。病初食欲减少,饮欲增加,便秘,精神不振,体温很少超过42℃[3]。随即将该患病猪赶至隔离舍隔离治疗。2.1 治疗措施使用阿莫西林按病猪每kg体重用量3万~5万单位+氨基比林5~10ml配伍,采取肌肉注射,每天用药2次连用5天,同时其饮水内混入5g电解质多种维生素每天2次,以提高病猪的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3期2018-01-24

  •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
    、关节炎、亚急性疹块、心内膜炎等症状,该病的多发期为夏秋之交的湿热季节,呈现地方流行趋势,在秋冬时分,这种疾病呈现散发的态势。理论上来说,任何年龄的生猪都有感染这种疾病的可能,但在日常实际中,5月龄的仔猪感染的概率最大,这种疾病可能经过破损的皮肤传染到人体上,主要发生在手部,影响人体健康安全。1 猪丹毒病因猪丹毒发病病原是猪丹毒杆菌,这种病菌在显微镜下呈现为一种外形平直的纤维杆菌,没有芽孢,革兰氏染色检测为阳性,具有蜡样覆盖物,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较轻,在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2期2018-01-22

  • 猪丹毒诊断与防治
    主要表现为亚急性疹块型和急性败血症型。通常情况下,2~6个月的猪容易感染上,尤以架子猪高发。其传播方式主要由带菌猪、病猪进行传播,并通过消化道、吸血昆虫以及损伤的皮肤感染传播,猪丹毒这种疾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是在炎热多雨的夏秋和梅雨季节多发[1]。2 临床症状一是急性。患有猪丹毒的发病猪最初发病特征主要以败血症为主,突然发病,与此同时体温达到42℃以上,高热稽留,食欲废绝,喜卧,粪便干硬呈栗状,表面有黏液,眼结膜充血。发病 1~2d后,皮肤出现紫红斑,以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6期2018-01-19

  • 猪丹毒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1.2 亚急性疹块型 特征为皮肤表面出现疹块。病初食欲不好,饮水增加,便秘,体温升高到41℃。发病后2~3d内,在背、胸、肩及腹部等皮肤上发生疹块,呈方形或菱形,稍凸出于皮肤表面,初呈红色,后变为暗红色,用手压时褪色,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1.3 慢性型 慢性关节炎病猪四肢关节肿大或水肿,行动僵硬跛行,甚至卧地不起,慢性心内膜炎主要表现为心跳加快。2 防控措施(1)在高发区域及高发季节时,断奶后接种猪丹毒弱毒冻干苗,间隔1个月再接种1次;(2)加强饮水消毒

    山东畜牧兽医 2017年3期2017-04-04

  • 猪丹毒的诊治
    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疹块。慢性病猪表现为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季只是散发。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不同年龄的猪都能感染,但以 4~6月龄的子“架猪”发病率最高,如防控不好,将给养猪生产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14年6月18日上午我县东湖办事处李某养殖的10头50 kg左右的猪相继发病,2014年6月20日笔者接诊后立即前往,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猪丹毒,并立即制定治疗方案,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及养殖户参考。(一)发病情况2014年6月1

    兽医导刊 2017年5期2017-03-31

  • 猪丹毒的诊断与治疗措施
    性败血性和亚急性疹块型,也有表现非化脓性多发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该病为人畜共患病,人类亦可被感染,称为“类丹毒”。但主要发生于猪,尤以育肥猪更为易感,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同时对猪的健康和猪场经济效益影响更大,国家把其列为二类传染病,因此,养猪场应加强此病的防控,掌握猪丹毒的诊断与治疗,提高防控能力,提高养猪经济效益,保护人类健康。1 流行病学与临床解剖变化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猪只口鼻直接接触或饲养人员的流动传播。无明显的季节

    河南畜牧兽医 2017年3期2017-02-28

  • 母猪丹毒的诊治措施
    增多并以亚急性型疹块型和慢性猪丹毒常见,有一定的死亡率,给养猪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很多养殖户不规范使用丹毒疫苗或不给母猪使用猪丹毒疫苗和极少针对猪丹毒进行保健有关。1 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猪体温突然升高到40.5℃~41℃以上,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不愿走动,皮肤迅速发红,指压退色,拉干粪球,在1~2 d后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皮肤出现一些黑紫色、深红色大小不一的疹块,其形状也各不相同,有圆形、菱形、方形或者不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5期2017-01-17

  • 猪丹毒病例分析及防治措施
    皮肤表面出现菱形疹块俗称“烙铁印”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健康猪群带菌30%~50%,主要传播是由于被污染的饲料、啮齿动物(老鼠等)及鸟类、鱼粉等水产制品、污染水源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在高温、高湿、气候骤变的环境下易发生。2017年夏秋季节,河北省黄骅市附近发现母猪体表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红疹块,指压不退色。初步诊断是猪丹毒。1 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1~7d,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疹块型)、慢性型三种。(1)急性型:常见,精神不振、体温42~43℃不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0期2017-01-17

  • 猪丹毒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疹块。慢性病猪表现为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季只是散发。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不同年龄的猪都能感染,但以4~6月龄的“架子猪”发病率最高,如防控不好,将给养猪生产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14年6月18日上午我县东湖办事处李某养殖的10头50Kg左右的猪相继发病,6月20日笔者接诊后立即前往,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猪丹毒,并立即制定治疗方案,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及养殖户参考。1 发病情况2014年6月18日上午,有3头

    中兽医学杂志 2017年3期2017-01-15

  • 猪丹毒诊断与防治
    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型。急性败血型。通常呈急性爆发性流行,死亡率较高。患病猪体温突然升高到42℃以上,食欲萎靡,精神不振,四肢僵硬,卧地不起,在发病1~2d后,病猪大腿、后背、耳根等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大小不等的紫红斑,按压即会消失,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2~3d就会死亡。亚急性疹块型。此种病症又被称为 “打火印”,患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至41℃,背部、颈部、耳后、四肢等身体各个部位出现疹块,形状不同,大小不一,有些连成一片,疹块相比较其它皮肤略微凸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9期2017-01-14

  • 规模猪场母猪暴发猪丹毒的诊治报告
    高烧、皮肤有红色疹块的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猪丹毒。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母猪猪丹毒诊治猪丹毒是20世纪80~90年代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染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架子猪及母猪,仔猪少见。其主要预防方法是接种猪丹毒疫苗。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发展,该病逐步淡出人们视野,几乎没有猪场使用猪丹毒疫苗。但近几年,笔者发现随着极端天气的频繁和规模猪场饲养密度的提高,猪丹毒在后备母猪和生产母

    福建畜牧兽医 2016年6期2016-12-15

  • 猪场发生猪丹毒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3 d转为皮肤出疹块疹块形状多为菱形、方形和近似圆形,疹块所在部位略有凸起,感官类似烙印。2 临床症状发病期间,猪群表现关节肿胀、疼痛,呼吸和行走困难,心跳加快。患猪急性死亡前体温升至42℃以上,高热稽留,食欲减退。喜卧,行走不稳,关节僵硬,临死前表现抽搐症状;部分猪群体温升至41℃左右,发病后2~3 d,在背、胸、颈、腹侧等皮肤上出现红色、紫黑色大小不等的菱形、圆形疹块,突出皮肤表面,数量不等,疹块充血,指压褪色。3 实验室检查采取肝、肾、脾、疹块渗出

    福建畜牧兽医 2016年6期2016-12-15

  • 猪丹毒的防治
    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猪丹毒;急性败血;疹块;关节炎;防治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主要侵害架子猪。火炬镇辖12个行政村、85个农业合作社,随着畜牧产业化发展,该乡现有养猪场6个,2009年通江县畜牧系统机构改革后,猪丹毒作为二类病,实施计划免疫,养殖户为贪蝇头小利,放松了猪丹毒免疫接种,2010年春夏季开始零星发生。经过多次深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2期2016-09-21

  • 猪丹毒的防与治
    有大小形状相同的疹块呈紫红色等这些症状出现时,可以基本确认是猪丹毒的并发症表现。该病涉及面广泛,在全国各地都有影响,而且是人畜共患病,因此,不仅可以对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影响,对人类的健康也会产生威胁。2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某养殖户刚刚购进30头不到2个月的幼猪,购进后不久相继出现发病死亡情况。同时随着患病猪的病情不断发展变化,死亡猪的数量日趋增多。短短不到3d时间已出现9头猪死亡。由于其发病快、病程短,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2.1 急性型表现为突发

    兽医导刊 2016年16期2016-04-05

  • 一例猪三叶草中毒的诊治报告
    颈部、背部有红色疹块、精神异常兴奋、病猪精神状态不好,皮肤发红、皮肤上有米粒到核桃大的红色疹块疹块突出于皮肤表面、指压不褪色、有的病猪皮肤上有水泡、病猪四处乱跑、剧痒难受、到处蹭痒,有的病猪四肢无力、呼吸困难。3 病理变化剖检死亡的一只小猪,内脏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肝脏、脾脏肿大、边缘有少量的出血。4 诊断询问吴某,这几天是否给猪食用了特殊食物,吴某说,自己家的小孩给猪采了一些野菜,给猪吃后大约3h,就发病了,与吴某一起去猪圈检查了猪食用的野菜,是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5期2016-02-21

  • 猪丹毒的诊断与治疗
    左右,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哺乳仔猪和刚断乳的小猪发生猪丹毒时,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过1d。1.2 亚急性型(疹块型)病较轻,头一两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褪色。疹块突出皮肤2~3mm,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病猪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经数日以至旬余,病猪自行康复。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8期2016-01-31

  • 猪丹毒病的诊治
    规则的菱形或方形疹块,指压留痕为本病的主要体征,青霉素类药物对本病治疗效果确切。虽然和其他疫病相比,本病发病率不算太高,一般抗生素也能治疗,但整个病程下来,也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应引起足够重视。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防治猪丹毒病做如下综述。1 发病特征猪丹毒病是猪感染丹毒杆菌后以发热和皮疹为临床表征的细菌性疾病。本病往往发病比较急,往往在1~2d之内,猪体温突然升高,有的能高达43℃,进而不食,渐渐虚弱。这个过程中,有些猪会因为虚脱或混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12期2016-01-26

  • 中小型猪场猪丹毒病的防治措施探讨
    如果不死就转变为疹块型或慢性型[2]。2.2 亚急性疹块型亚急性疹块型猪的病比较轻,在患病的最初1-2天,会在猪的不同身体部位,背部、胸侧、全身出现大小不一致的圆形、不规则形状的疹块疹块对高于皮肤2-3毫米,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疹块干枯后会形成棕色的痂皮。患病的猪有口渴、呕吐、便秘等症状,出现疹块后,体温下降,病症也开始减轻。1-2星期后,一些猪会自动恢复健康。也有一些猪的病情比较严重,长期不恢复,部分皮肤出现坏死的情况,症状恶化进而转为败血症,出现死亡。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9期2015-08-15

  • 一起猪丹毒疫情的临床诊断与控制
    亡快,皮肤上出现疹块的慢性病例死亡较少。2 临床症状病猪精神不振、高烧不退(体温40.8℃~41.5℃);不食、呕吐,呕吐物呈淡黄色。大猪便秘、小猪见有拉稀。耳、颈、背皮肤呈红紫色。腋下、股内、腹内皮肤见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少数病猪胸侧、背部、颈部等处出现界限明显,圆形、棱形疹块,数量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疹块大小如硬币至巴掌大,有的多个疹块融合一起(见图1)。图1 病猪皮肤上的疹块3 诊断经解剖一头病死猪(重约60kg、病程5天),发现皮肤弥漫性发红、有红

    湖南畜牧兽医 2015年1期2015-07-10

  • 羊痘病毒研究综述
    绵羊痘和牛结节性疹块都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对羊痘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基因组学、诊断技术、免疫与疫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羊痘病毒的防治提供参考。山羊痘;绵羊痘;牛结节性疹块;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研究羊痘是由羊痘病毒(Capripoxvirus,CP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许多国家暴发过该病。越南、蒙古、希腊均爆发过山羊痘和绵羊痘[1],牛结节性疹块在埃塞俄比亚、埃及和以色列等地均有报道[2]。我国的江苏、宁夏、内蒙古、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1期2015-04-15

  • 猪丹毒的现场诊断与实验室检验
    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疹块型为主,部分病例由急性型转为慢性型的关节炎或心内膜炎等。人感染后称为类丹毒,它是从事兽医、屠宰、饲养等人员的常见职业病,临诊特征是患者指部或手部的皮肤出疹,有烧痛和刺痛感,有时呈现剧痒。我国是猪丹毒流行比较严重的国家之,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多种动物都可感染发病,因此本病是一种潜在的、危害性较大的疫病。猪丹毒;现场诊断;实验室检验1 现场诊断(1)流行特点: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带菌猪和其他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

    兽医导刊 2015年22期2015-04-04

  • 一例猪丹毒的诊治
    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近年来,奉化市偶见该病,2015年有零星散发,其中一例笔者对其进行全程跟踪,现报告如下。1 临床症状奉化市某养猪场,哺乳仔猪突然发病,出现神经症状,抽搐,病程短,发病率、死亡率较高。育肥猪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疹块,指压褪色。疹块突出皮肤2~3 mm,数量不等,最后形成棕色痂皮。病猪便秘、呕吐、体温升高至42~43℃。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程数周至数月。

    浙江畜牧兽医 2015年5期2015-01-24

  • 一起猪丹毒的防治
    型皮肤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表现非化脓性关节炎、疣状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早期治疗有显著疗效。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免疫接种可预防发生。人类也可被感染,称为类丹毒。猪丹毒病目前已普遍证明可造成寄主的急性、亚急性败血症和慢性增生性疹块。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是欧洲、亚洲、澳洲和美洲大陆经济上的一种重要疾病。1878年Koch从实验室小白鼠体内分离到一种称作 “小白鼠败血症杆菌”的细菌后,猪丹毒才被确认为一种疾病。在1882~1883年Pasteu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8期2015-01-23

  • 猪丹毒病诊治
    规则形的突出充血疹块,其指压褪色,而后疹块出血、坏死。2 剖检变化呈急性败血症死亡的病猪鼻、唇、耳、腿内侧皮肤和可视黏膜呈不同程度的紫红色,皮肤有疹块的病猪死亡后疹块出血、坏死。病猪全身淋巴结发红、肿大,其切面多汁,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肝充血,心内外膜点状出血,肺充血、水肿,脾呈樱红色,充血、肿大,消化道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胃底及幽门部变化尤其严重,其黏膜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及空肠前部有出血性炎症,肾体积增大,呈弥漫性的暗红色,纵切面皮质有小红点。3 实

    四川畜牧兽医 2014年12期2014-12-31

  • 中西医结合防治猪丹毒
    皮肤上出现特征性疹块为特点的一种热性传染病。据临床统计,本病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笔者根据该病发病症状和流行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防治,收到了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根据笔者临床统计,本病主要在夏秋两季发生于3-6月龄的猪只,哺乳仔猪及1岁以上的猪只发病极少,多呈散发流行,多发生在未注射猪丹毒苗、饲料单一、卫生条件较差、圈舍闷热、环境消毒差的养猪户。2 主症及分型2.1 败血型猪丹毒 临床少见,发病突然,体温42℃以上,厌食,站立不稳,结膜潮红,呕吐

    中兽医学杂志 2014年2期2014-08-15

  • 猪丹毒的防控
    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以及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等,会引起猪的死亡。养猪场内一旦爆发和流行猪丹毒,会对养猪场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1.猪丹毒的基本概况1.1 猪丹毒的病原体红斑丹毒丝菌即猪丹毒杆菌总共有25 种不同的血清型,目前在我国主要流行的是A 型毒与B 型毒。其中,A 型毒的毒力很强,它可以引发急性败血型猪丹毒,使猪患上急性败血症而死亡;而B 型毒的毒力相对较弱一些,其抗原性较好,通常引发的都是一些疹块型或者关节炎型猪丹毒,对猪的危害也较小。猪丹毒杆菌是一种生

    中兽医学杂志 2014年9期2014-08-15

  • 猪丹毒病的防控
    猪丹毒症状、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多年来,猪丹毒病在我国已经很少发生。然而,近些年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渐递增趋势。本病预防与治疗均有成熟的方法,然而,由于多年未见本病。部分兽医特别是青年兽医对本病没有足够的重视,除了疹块型猪丹毒较易确诊外,其他型误诊率很高,尤其是急性败血型。见于误诊病例的频繁发生,我们对该病近年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进行了研究,找出和发现近年本病发生的临床特点,给该病临床诊断提供更多

    今日畜牧兽医 2014年8期2014-04-15

  • 1例疹块型猪丹毒的防治
    败血症、皮肤出现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及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该病在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在散养猪群中仍时有发生,其中以亚急性猪丹毒较为多见。2013年6月初,戴楼镇官塘村一农户饲养的一头重约72kg的猪表现不适,发病2d后畜主邀请笔者前去诊治。经现场检查发现,病猪主要症状是高烧不退和皮肤出现方形或菱形疹块,笔者诊断为亚急性猪丹毒,现将诊疗过程及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症状病猪表现为食欲下降,精神不振,体温升高至41℃左右

    养殖与饲料 2014年2期2014-03-08

  • 猪丹毒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形状不一的紫红色疹块型,后期转为慢性的多发性关节炎、心内膜炎,主要侵害架子猪。1 发病情况201 2年6月12日上午,华亭县一养殖户史某饲养的45头体重30 kg左右的育肥猪,畜主发现有3头猪少食、体温升高、皮肤潮红。畜主单纯用安乃近、柴胡肌注,治疗效果不明显,次日中午死亡2头,同时,该圈舍又有5头猪发病。2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其他动物和人也可感染,一般良性经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发生于夏秋季节,冬春寒冷季节发病较少。潜伏期通常为3~5 d,最短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4期2013-01-25

  • 中西结合治家畜荨麻疹200例
    8)荨麻疹俗称风疹块、遍身癀,是一种过敏性皮肤反应疾病。以皮肤发生许多圆形或扁平界线明显的丘疹,发生迅速、消退快为特征,多见于马、牛,个别猪也发生。治疗本病各地经验很多,作者从1972年以来收集中西结合治牛、马荨麻疹200例,其中牛64例,马136例,均在1~2 天内治愈。疗效显著,特写此文,供参考。1 病因原发性荨麻疹常可因昆虫(如蚊、蝇等)的刺蜇,某些化学药物(如松节油、石炭酸)的刺激,采食某些腐败或有毒的饲料引起;继发性荨麻疹可继发于某些传染病,如流

    中兽医学杂志 2012年3期2012-08-15

  • 自拟消风饮加减治疗荨麻疹28例疗效观察
    麻疹荨麻疹又叫风疹块。因患者皮肤上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故中医又称“瘾疹”。如《素问·四时逆丛论》说:“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另外还有“风丹”、“风疹”之称。笔者从2004年以来,采用自拟消风饮加减治疗荨麻疹,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荨麻疹的诊断标准: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15期2012-01-25

  • 猪丹毒的临床综合诊断
    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另外,隐性感染也可发生。3.1 急性败血型以突然发病,急性经过和病死率高为特征,多见于流行初期。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至42~43 ℃,呈稽留热,食欲废绝,呼吸增快,黏膜发绀;无力站起,因疼痛有时发出尖叫;患猪眼结膜充血,有时伴有分泌物;育肥猪和成年种猪因高热不食,肠蠕动减慢出现粪便干燥,表面附有黏液;仔猪有时出现呕吐和腹泻;怀孕母猪容易发生流产;发病1~2 d后,皮肤上出现特征性病变,粉红色和黑褐色丘疹块,其大小和形状不一,方形

    猪业科学 2010年6期2010-05-09

  • 红花油治牛马蜂中毒效果好
    ,呈核桃大的扁平疹块,不吃不喝,体温39℃,呼吸、脉搏稍快。治疗:1、立即打开两瓶依马打牌红花油在所叮螫之处疹块上反复涂擦一遍。2、用安痛定注射液30ml,80万青霉素钾10支,5mg地塞米松30ml混合肌注。3、草药方:二花藤、夏枯草、野荆芥、薄荷、仙鹤草、蒲公英、鱼腥草、水竹叶各250g,煎水内服。第二天上午复诊,疹块消失,患牛已能外出放牧而愈。2 病例二2000年9月10日下午5时左右,长岭乡长春村河湾组汪圣忠家饲养的一头水公牛,在收获过的稻田里放牧

    中兽医学杂志 2010年6期2010-02-10

  • 春风吹来了荨麻疹
    身体某些部位出现疹块,大小不等,皮肤发痒,搔抓后红斑和疹块加重。过敏原是引起荨麻疹的罪魁祸首,过敏原有很多种,如食物因素,药物,感染、动物、植物、物理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由于过敏原难以明确,因此难以立即阻断过敏原,导致荨麻疹反复出现。正确识别荨麻疹荨麻疹的皮疹形态特征如下:短期出现红疹皮肤迅速出现扁平发红的疹块,边缘有红晕。在红色疹块出现前数分钟,皮肤常发痒或有麻刺感。部位不定疹块出现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或黏膜+疹块数目和大小不定。通常疹块消退处的

    亲子 2009年3期200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