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2020-04-17 19:54金宇慧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6期
关键词:丝菌疹块丹毒

金宇慧

吉林省扶余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扶余 131200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1 发病机理及其临床症状

1.1 发病机理

丹毒丝菌经扁桃体及消化道淋巴组织或损伤的皮肤进入血管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引起败血症。形成广泛性的透明血栓,组织缺血缺氧、血流淤滞、局部酸中毒、组织代谢紊乱,大量不全产物蓄积,致使机体发生酸中毒,引起休克与出血。同时丹毒丝菌的侵害,可长期存在于体内或局限于体内某些部位,使机体呈现变态反应,致使纤维素性渗出,炎性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血管内膜炎,心内膜炎和关节炎等病理过程。

1.2 临床症状

①潜伏期短的1d,长的可达7d。急性型较多见,大多数病例有明显症状,体温升高达42 ℃以上,病猪常见寒颤、会有呕吐、不愿走动、结膜充血、粪便干硬、后期发生腹泻,呼吸心跳加快。

②亚急性型病较轻,第1~2 天猪体的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的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疹块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病猪便秘、呕吐、体温升高,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经数日病毒自行康复。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症而死,病程约1~2 周。

③慢性型是由急性和亚急性型转来,常见的有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三种。

2 病理变化

2.1 急性猪丹毒主要以病理变化、败血症变化和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红,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脾出现樱桃红色充血肿大,胃肠道有卡他性和出血性炎,以胃和十二指肠较明显,心、肝、肾以急性变性为主,肾淤血水肿。

2.2 亚急性猪丹毒的特征是皮肤出现疹块,其病理变化与急性略同。

2.3 慢性猪丹毒常见有溃疡性或疣性心内膜炎,严重者像花椰菜样,多见于二尖瓣,它是由肉芽组织和纤维素性凝块组成,同一病猪还可以见到多发性的慢性关节炎初为浆液性纤维素性,以后有肉芽组织增生。

3 诊断

3.1 临床综合诊断多发生于架子猪,以夏天较多见。病猪高热,皮肤上有方形、菱形、圆形疹块或有充血性红斑,青霉素治疗有明显疗效。剖检见胃肠道有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淋巴结充血肿大,肾淤血、脾肿大或有疣状心内膜炎,慢性关节炎。根据以上特点可作出诊断,但急性型猪丹毒应与急性猪瘟、最急性猪肺疫、猪的败血性链球菌、急性副伤寒相区别。

3.2 细菌学诊断:采取几个器官的组织进行检查,以肾的检菌率最高,脾次之,肝和淋巴结又次之。亚急性猪丹毒采取疹块部渗出液,慢性猪丹毒可采心内膜组织和关节液进行镜检。

3.3 血清学诊断比较敏感,而快速的方法是免疫荧光试验。

4 防疫措施

丹毒丝菌能感染许多种动物,主要的防疫措施是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出现病猪后,立即对全群猪检温,病猪隔离治疗,病猪尸体和内脏深埋或无公害处理。

猜你喜欢
丝菌疹块丹毒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亚急性型猪丹毒并发皮肤感染的治疗
黄马酊敷料外敷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猪丹毒的防治
猪丹毒病的诊治
丹毒的临床研究进展
基于groEL基因序列鉴定丹毒丝菌属菌种
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中Toll 样受体2 、4 及髓样分化因子88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