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诊治

2017-03-31 02:30许光鸿兴仁县农业局兽药饲料监察所
兽医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疹块山莨菪碱猪丹毒

许光鸿/兴仁县农业局兽药饲料监察所

猪丹毒的诊治

许光鸿/兴仁县农业局兽药饲料监察所

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属的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俗称“打火印”。临诊症状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疹块。慢性病猪表现为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季只是散发。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不同年龄的猪都能感染,但以 4~6月龄的子“架猪”发病率最高,如防控不好,将给养猪生产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014年6月18日上午我县东湖办事处李某养殖的10头50 kg左右的猪相继发病,2014年6月20日笔者接诊后立即前往,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猪丹毒,并立即制定治疗方案,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及养殖户参考。

(一)发病情况

2014年6月18日上午,有3头猪食欲不振,不愿走动,畜主认为是昨日饲喂多了,没有关注。但6月18日下午又有4头猪出现食欲不振、喜卧,不愿走动,6月19日剩下的2头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先发病的3头猪病情更加严重,食欲废绝,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侧出现红色疹块,发病率达 100%。

(二)临床症状

病初,病猪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继而食欲废绝,不愿走动,躺卧地上,体温升高至 41℃~42℃,有口渴感,结膜充血,皮肤潮红,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位的皮肤出现斑点状红斑,指压退色,去压重现。皮肤潮红处并无肿胀和痛感。粪便干燥呈栗状,病程24h后,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位的皮肤出现大水不一、方形、菱形或圆形淡红色的疹块,俗称“打火印”。界限明显,稍突于皮肤表面,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单在或数个汇合成一片,可导致皮肤坏死。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有所减轻。

(三)诊断

主要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两个方面来作诊断。根据本病主要侵害4~6月龄架子猪、多发于夏季,体温升至 41℃~42℃;皮肤出现大不不一、呈方块形、菱形或圆形淡红色的疹块,稍突于皮肤表面,界限明显等疹块型猪丹毒的典型症状,确诊为猪丹毒。

(四)治疗方法

1.青霉素8万IU/kg,链霉素2万IU/kg,柴胡注射液10 ml,混后一次肌注,每日2次,连用3天。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10ml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天。

2.阿莫西林可溶性粉300~400 mg/L饮水,恩诺沙星300~500 mg/kg拌料,连用3天。

3.口服补液盐兑温开水让病猪自由饮用。

4.对呼吸困难、全身皮肤发红、败血症等病情严重的病猪,采取尼可刹米注射液0.5 g静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l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5 mg/kg静脉注射、补充能量(葡萄糖、ATP、肌酐)。

经上述治疗,3 d 后进食正常,5 d后全愈,疗效较好。

(五)体会与建议

1.将病猪隔离,防止病情在猪群中扩散;合理选择敏感消毒药进行全场带猪消毒。常用消毒药2%福尔马林、3%来苏儿、1%氢氧化钠、1%漂白粉都能很快将其杀死。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栏舍清洁卫生,通风干燥,避免高温高湿,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

2.病猪待临床病情得到完全控制后(无新增病例后一周),立即对所有饲养的猪注射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活疫苗一头份肌肉注射。贯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方针,每年定期接种注射猪丹毒弱毒菌苗。

3.出栏后补栏时,首先要对圈舍进行严格消毒。隔离观察一周后如无异常,对猪只注射猪丹毒疫苗后才入圈饲养。

猜你喜欢
疹块山莨菪碱猪丹毒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猪丹毒的分析、诊断和防治措施
亚急性型猪丹毒并发皮肤感染的治疗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猪丹毒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丹毒的防治
猪丹毒病的诊治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