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丹毒病的诊疗体会

2018-02-13 21:43黄华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1期
关键词:病疫苗疹块猪丹毒

黄华辉

(湖南省资兴市兴宁镇动物防疫站,湖南 资兴 423406)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败血症(急性)、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在我镇多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夏季,呈散发型。2013年6~7月份在兴宁镇的何家山村、西坌村、李家洞村和坪石村四个连片的村都发生了猪丹毒,呈地方流行性,而且来势凶猛,病毒力非常强,难以治疗。

1 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2013年6 月底,西坌村一个养殖户黎忠坤家,饲养了24头猪,其中怀孕母猪1头,后备母猪1头,6~7kg断奶仔猪12头,50~60kg的育肥猪10头,。饲养的10头育肥猪早上8点钟饲喂得时候,有2头没有采食,发高烧,体温达41℃,皮肤上无任何症状。断奶仔猪采食量也有减少,有2~3头断奶仔猪的背部、颈部、腹部等皮肤上出现了扁平凸起的红色疹块,为方形、菱形和不规则型,指压不褪色。初步诊断为猪丹毒。

2 治疗措施

第1天

对第一组12头断奶仔猪注射2mL用抗病毒一号青霉素40万IU。对第二组3头发病的肉猪注射20mL用抗病毒一号稀释2支头孢噻呋钠 (5g/支)、发烧的另外注射安乃近10mL。

第2天

第一组12头断奶仔猪和第二组3头发病的育肥猪均有好转。为了提高青霉素的溶解度,第一组每头用生理盐水稀释40万IU青霉素治疗,第二组10头育肥猪继续用抗病毒一号头孢2支进行预防和治疗。

第3天

第一组12头断奶的仔猪治愈,红色疹块消失,继续用青霉素治疗1d。第二组,育肥猪原来发病的3头中又有1头发病,不愿意采食,当天早上发病死亡。还有6头进行预防注射的猪有1头发病,背部皮肤出现两处红色疹块。立即对剩余的9头育肥猪改用生理盐水稀释960万IU的青霉素(6支160万IU)治疗。

第4天

第二组发病育肥猪有一头好转,对所有的肉猪连续用生理盐水稀释960万IU的青霉素治疗2d,育肥猪恢复了健康。

本以为病猪全部治愈,可到第10天,怀孕母猪(200kg)的背部、耳根、胸部和四肢等皮肤都布满了小巴掌块大小的红色疹块,母猪体温达41℃,高烧不食。立即对母猪采用1920万IU的青霉素钠(12支160万IU)用生理盐水稀释分点注射,同时注射15mL安乃近退烧。

第11天

母猪开始采食了,体温39℃,但母猪身上的红色疹块变成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打火印”,指压不褪色。第11、12、13天连续用生理盐水稀释的青霉素钠1920万IU分点注射后,母猪恢复健康,打火印慢慢消失。

3 诊治讨论

3.1 这次猪丹毒对猪场仔猪、育肥猪和母猪的感染,持续时间长,说明猪丹毒的毒力非常强,治疗必须使用大剂量的青霉素才有效。青霉素用生理盐水稀释比用抗病毒一号等药物稀释的溶解度更大,猪体吸收也更高更快。在过去散发型使用头孢噻呋钠治疗一样有很好的疗效,而这次治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2 位于发病猪场附近的几个养殖户的猪都陆陆续续感染了猪丹毒。

3.3 有一个养殖户在治疗猪丹毒感染猪同时因为手上有伤口,本人也感染了猪丹毒,身上出现了红色的疹块,引起发烧,及时赶到医院治疗才恢复了健康。

3.4 临近的李家洞村、何家山村也暴发了猪丹毒,因为治疗不及时或药物剂量不到位等情况出现了死猪的现象。

4 猪丹毒暴发的原因分析

夏天高温潮湿。猪舍卫生条件差,猪舍高温潮湿,蚊虫特别多,引起疾病传播。饮水遭到病源的污染,饲料湿喂,促进病原的繁殖。一般农户不注射本病疫苗,猪群处于易感染状态,加之疏于防范都是诱发猪丹毒的原因。

5 猪丹毒的综合防治措施

5.1 高温的夏季要防范猪丹毒,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办法。猪丹毒弱毒苗使用时按瓶签注明的头份,加入20%的铝胶生理盐水稀释,每头猪皮下注射1mL。

5.2 猪丹毒要早诊断早治疗,及时用足量的青霉素治疗,连续用药 3~4d。

5.3 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进生猪。

5.4 猪舍定期消毒,保持通风、干燥、防蚊灭鼠。

5.5 猪场要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疫苗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等的免疫工作。

猜你喜欢
病疫苗疹块猪丹毒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猪丹毒病原菌特性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猪丹毒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母猪丹毒的诊治措施
中国蓝耳病疫苗市场情况调研
阿尔茨海默病疫苗有望面世
猪丹毒病的诊治
一例猪丹毒的诊治
猪丹毒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