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诊断及防治技术

2018-04-13 10:19河北省威县农业局0547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疹块心内膜炎猪丹毒

河北省威县农业局 054700

1 流行特点

(1)不同年龄的猪均易感染,以3~6月龄猪多发,哺乳猪和成年猪发病较少。该病主要发生于猪、牛、羊、犬和家禽等,其他动物也可感染,人亦可感染。人感染丹毒菌后称为类丹毒,是一种职业病,应注意防护。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和流行。

(2)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传播途径主要是排出的细菌污染饮水、饲料和用具等,健康猪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和蚊虫叮咬传播。

(3)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炎热多雨的夏季,呈散发或地方流行。该病的诱发因素包括饲管条件差、饲料突换、消毒不严格、温度突变、猪只转移、混群,以及病毒感染。

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短则1天,长达7天。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分为3种类型。

(1)急性败血型。临床上最为常见,流行初期,猪只无症状突然死亡。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呈稽留热,喜卧。结膜潮红并有分泌物。部分病猪出现呕吐症状,同时伴有便秘或腹泻,严重的病猪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在病猪胸、腹、四肢内侧和耳部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指压褪色。倘若治疗不及时,在2~3天内死亡,呈现较高的死亡率。

(2)亚急性疹块型。以病猪皮肤上出现疹块为特征,在发病1~2天后,病猪背、胸、腹侧和四肢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疹块呈黑紫色,疹块呈多形状或融合连成一片,疹块部稍凸起皮肤表面,中间苍白,界限明显,和烙印相似,又称“打火印”。随着疹块的出现,病猪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数天后疹块逐渐消失,凸起部逐渐下陷,直至形成干痂,表面脱落而自愈。该型病程约10~12天,死亡率较低。也有部分病猪转为急性或慢性。

(3)慢性型。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正常,最明显的特征是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病猪关节肿大,初热痛、跛行,后期无法行走。患心内膜炎的病猪食欲时好时坏,生长发育迟缓,可视黏膜呈紫色,伴有咳嗽、呼吸急促、消瘦和贫血。此外病猪肩部和背部皮肤发生坏死。

3 病理变化

急性型猪丹毒肠黏膜发生炎性水肿,胃底、幽门部严重,小肠、十二指肠、回肠黏膜上有小出血点。体表皮肤出现红斑,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呈樱桃红色或紫红色,质松软,包膜紧张,边缘纯圆,切面外翻,脾小梁和滤胞的结构模糊。肾脏淤血肿大。心包积水,呈心肌炎症变化。肝充血,呈红棕色。肺充血肿大。疹块型以皮肤疹块为特殊变化。慢性型可见溃疡性心内膜炎,增生,二尖瓣上有灰白色菜花赘生物,瓣膜变厚。肺充血,肾梗塞。关节肿大、变形,关节囊增厚,在关节腔内有纤维素渗出物。

4 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进行实验室诊断。采血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及全血平板凝集试验等。猪丹毒病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特别是与猪弓形虫病、猪流感、猪肺疫和猪瘟等疾病做好鉴别诊断。猪弓形虫病剖检可见肺呈淡红色,肺水肿,肾呈黄褐色,支气管有泡沫。采取病料涂片,可观察到半月形的弓形虫。猪流感常有阵发性咳嗽,眼结膜肿胀,皮肤不变色。猪肺疫呈胸膜肺炎型咳嗽,叩诊肋部有痛感,剖检可见肺有纤维素炎,切面呈大理石样,胸膜与肺粘连。采取病料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呈卵圆形。猪瘟常伴有腹泻,脾不肿大而有楔形出血性梗死,肾不肿大而呈密集小出血点。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状斑纹。

5 防治技术

(1)发病后及时隔离病猪,对死猪进行烧毁或深埋。针对与病猪同群的未发病猪,用青霉素进行药物预防,将慢性病猪及早淘汰,防止带菌传播。急性爆发期可采用青霉素或联合使用抗血清进行治疗,150000单位普鲁卡因青霉素G和150000单位苄星青霉素G组成长效青霉素,给病猪按0.5kg体重5000~10000单位的剂量肌注。整个猪群可用四环素饮水治疗。此外,用链霉素、泰乐菌素等治疗,疗效也较显著。

(2)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检疫,对圈舍和用具定期消毒,减少应激因素。加强疫苗接种,对种用公母猪每年春秋2次进行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免疫。对育肥猪在60日龄时进行一次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联苗免疫。

猜你喜欢
疹块心内膜炎猪丹毒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亚急性型猪丹毒并发皮肤感染的治疗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及诊治进展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猪丹毒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丹毒的防治
一例猪丹毒病的诊治体会
家畜急性心内膜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