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莹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

2017-02-28 21:50赵铭宇车谦宇
黑龙江中医药 2017年1期
关键词:乌药肉桂附子

李 月 赵铭宇 车谦宇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150036)

王孝莹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

李 月 赵铭宇 车谦宇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150036)

子宫腺肌病为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王孝莹教授通过对此病多年潜心研究,提出“肾虚血瘀,寒凝胞络,瘀久成癥”为主要病机,“温肾散寒,暖宫化瘀,消癥散结 ”为治疗大法,用琥珀散合艾附暖宫汤加减治疗,屡有治验。

子宫腺肌病 名医经验 王孝莹

子宫腺肌病(AM)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子宫疾病,因内膜基底层与浅肌层间没有黏膜下层,一旦正常的内膜基底层—肌层交界屏障的结构及功能受损,内膜组织则越过正常交界向肌层浸润性生长而形成AM[1]。典型临床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多发于30~50岁经产妇。近年AM呈发病率升高、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妇科的常见病和疑难病。

西医目前尚无根治性的有效药物,激素类药物可缓解症状,但用药后副作用明显,且停药后病情可反复。手术切除病灶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2]。但对有生育要求或不愿手术者不适合。中医药有其独特疗效,目前中医药治疗中越来越多的倾向于辨病和辨证结合,应用相对固定的处方,多主张活血祛瘀法,但单纯化瘀疗效不巩固,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补肾祛瘀法[3]。王孝莹教授是黑龙江省名中医,著名妇科专家,从医50余载,对AM的辨治有其独到见解。笔者曾有幸随诊案侧,亲聆教诲,获益匪浅。兹将王教授辨治AM的经验简要总结如下:

1 “肾虚血瘀,寒凝胞络,瘀久成癥”为基本病机

王孝莹教授着眼于“虚”、“寒”、“瘀”,认为本病病机关键在于禀赋不足,诱因主要为胞络受损、外感寒邪。《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指出病邪侵入源于正气不足。禀赋不足,肾气虚弱,阳气不振可致血行减缓。大产、小产、流产、宫腔手术等伤及胞络,则肾气更虚,血行愈加不畅,又肾主冲任二脉,肾气虚弱使冲任受损,气血运行失常,合致胞络瘀滞。而气血不畅反又加重阳气不振,使寒自内生,又“同气相求”,北方多寒,易寒邪外感。肾虚寒凝,血瘀胞络,阳气不足、寒瘀渐重,日久成癥。内因不去,外邪常感,则病症反复缠绵,久治不愈,日渐加重,诸症丛生。通过查阅文献,笔者发现近些年有南方医家认为AM病机在于湿热致瘀,与王教授的观点相较提示AM的发病病机与地域气候密切相关。

2 “温肾散寒,暖宫化瘀,消癥散结”为治疗大法

法随证立,方从法出。中医认为肾主生长、发育、生殖,临床研究中肾虚多致性激素改变,且现代研究发现补肾药可影响E、P水平,且可双向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4]。温阳补肾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细胞活性,从而抑制病灶生长。现代医学证明,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子宫内的微循环,促使病灶血流量增加,促进子宫肌层无包膜的陈旧性积血的吸收[5]。众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补肾活血可降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聚集性、缩短体外血栓形成长度等[6]。王孝莹教授临床治疗方以琥珀散合艾附暖宫汤加减。主要方药:炮附子,肉桂,仙茅,淫羊藿,乌药,三棱,莪术,丹参,赤芍,当归,刘寄奴,元胡,熟地,艾叶,香附,吴茱萸,炙黄芪等。辨证施治时当随证加减:血瘀痛甚者加失笑散、没药、甲珠、血竭,经前加琥珀、白芍,去赤芍;痰湿带下量多者加苍术、茯苓、陈皮、半夏等;寒凝畏寒者加重附子、肉桂用量,加巴戟天、干姜等;气滞胀痛者减附子、肉桂,加柴胡、枳壳、郁金等;瘀久化热者减附子、肉桂、仙茅、淫羊藿、乌药,加生地、丹皮、桃仁。

3 验案举隅

严某某,42岁,1998年10月22日初诊。主诉:经行腹痛10余年,加重3年。患者既往月经正常。1984年产1子后月经衍期3~7天,渐感经行腹痛,尚能忍未治。1990年人流术后痛经渐重,经中药治疗好转。1993年又行人流术,术后受寒痛经加重。几家西医院均诊为AM伴腺肌瘤,令服激素类药物治疗半年,好转后停药,后病情渐反复。3年前经前受凉痛经明显加重,几经中西医治疗无明显好转。现除经期平素亦腰腹不适。因子宫增大明显,曾被建议手术,患者因惧怕手术而近半年坚持中药治疗,病情虽稍缓解,但近两月又加重,故来诊。初诊:自诉月经错后,经行腹痛近几年加重,行经第1~4天腹痛剧,每行经必服用芬必得,前两年日服1片,现增至2片亦不能完全缓解。小腹喜温拒按,血量较多,色紫暗,(服芬必得时量减),夹较大血块。经前乳胀、烦躁。现平素腰酸、小腹不适,按之不舒,手足凉,带下较多、色白、质稀。近几月晨起前小腹常可触及一肿块,按之痛。舌淡紫,舌边紫暗,苔薄白,脉沉弦。末次月经10月8日。妇检: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宫颈稍肥大,Ⅰ°糜烂,宫体前位,手拳大,质稍硬,子宫后壁及左角部明显突出,压痛(+),双附件区略增厚,压痛(±)。B超:子宫112mm×102mm×89mm,后壁明显增厚,回声增强,不均质,光点分布杂乱,宫腔线明显前移,后壁、左侧壁分别探及49mm×42mm×39mm、37mm×32mm×29mm低回声团块,边界欠清。CA-125:195.6U/ml。诊断:1.痛经2.癥瘕,辨证:肾虚血瘀,寒凝胞络,瘀久成癥,治则:温肾散寒,暖宫化瘀,消癥散结,组方:炮附子10g,肉桂15g,乌药20g,三棱10g,莪术20g,丹参30g,当归15g,刘寄奴15g,仙茅10g,赤芍15g,白芍30g,甘草10g,血竭2g,五灵脂15g,蒲黄20g,柴胡15g,元胡20g,淫羊藿20g,茯苓30g。7剂,日1剂。二诊:10月30日。带下略减,腰腹不适稍好转,大便不成形,日2-3次,余症同前。舌淡紫,舌边紫暗,脉沉弦。此乃阳气不足、寒瘀较重所致。处方:炮附子15g,肉桂20g,乌药20g,三棱10g,莪术20g,丹参30g,刘寄奴20g,熟地20g,仙茅15g,白芍50g,甘草10g,血竭2g,五灵脂15g,蒲黄20g,柴胡15g,元胡20g,茯苓25g,干姜20g,艾叶15g,吴茱萸10g,白术20g,香附20g,巴戟天20g,枳壳20g。14剂,日1剂。三诊:11月22日。平素腰腹不适减轻,带下减少,手足已不凉,大便日1次。11月15日行经,7日净。经前带下稍多,未觉乳胀,仅经期第2天服用芬必得1片,虽仍腹痛,但已可忍受,血块减少。此为阳气已振,胞络寒瘀稍散,法前方加减续服14剂。四诊:12月7日。前几日平素腰腹不适已明显缓解,带下不多,质略稀。近期工作劳累,压力大,眠少,乏力困倦,纳减,又觉腰腹不适。舌淡紫,舌边稍暗,苔白,脉沉缓略弦。此乃寒瘀尚未消散,又过劳伤气所致。法当温肾暖宫益气、化瘀散结消癥。处方:炮附子15g,肉桂20g,乌药20g,三棱10g,莪术20g,丹参30g,元胡20g,刘寄奴20,当归15g,熟地20g,白芍50g,甘草10g,干姜20g,白术25,香附20g,巴戟天15g,枳壳20g,炙黄芪50g,砂仁15g,桃仁15g,五灵脂15g,蒲黄20g,炮山甲5g(研极细末冲服)。10剂,煎服法同前。五诊:12月26日。12月17日行经(仅错后两天),腹痛较上月减轻,未服止痛药。血不多,块少,纳增,经期仍乏力困倦,经后好转,手足转温。舌淡紫,苔薄白,脉沉略弦。法前方加减,续服20剂。六诊:1月21日。1月16日行经,腹痛明显缓解,可继续工作。经量不多,夹少量小血块,平素无腰腹不适。除经期稍乏力,平素精神状态已明显好转。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略滑。CA125:26.2U/ml。B超:子宫79mm×72mm×66mm,后壁增厚,肌层回声欠均,宫腔线前移,后壁、左侧壁分别探及23mm×21mm×19mm、18mm×20mm×16mm较低回声团块,边界欠清。此寒瘀已去大半,续服前方加减30剂。1年后患者再次复诊,自诉上次服药后经期腹痛已明显缓解,故未再服药。CA125正常。两月前因感湿冷病情反复,现月经已净一周,仍腰腹不适,带下量多质稀,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略滑。B超:子宫87mm×79mm×67mm,后壁增厚,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内膜7mm,宫腔线前移,后壁、左侧壁分别探及30mm×28mm×23mm、22mm×25mm×20mm低回声团块,边界欠清。CA125:56.9U/ml。法当散寒除湿、暖宫化瘀、消癥止痛。处方:炮附子15g,肉桂20g,丹参30g,乌药20g,刘寄奴20g,当归15g,艾叶15g,香附20g,干姜20g,白术25g,茯苓30g,苍术20g,五灵脂15g,蒲黄20g,白芍35g,桃仁15g,血竭2g,炮山甲5g(研极细末冲服),甘草10g。20剂,煎服法同前。药后症状缓解,又依本方加减,续服月余,症状明显缓解而停药。嘱其定期复查,勿再受寒。此后其常带同事来诊,询其病情无明显反复。复查B超示子宫逐年缩小。至53岁断经后复查,子宫62mm×53mm×49mm,肌层回声不均,内膜5mm,后壁增厚。58岁时又复查示子宫已稍萎缩。

按语:该患AM较重,因已病10余年,子宫明显增大,CA125较高,药物治疗无效,本应手术,但患者拒绝,实属难治之症。王孝莹教授认为,该患因禀赋不足,产后几年内又先后人流2次,使胞络受损而致瘀,复感寒邪导致肾虚血瘀,寒凝胞络,阳气不足、寒瘀渐重,久而成癥。初治病重药轻效不显,增强温肾助阳散寒,暖宫化瘀消癥之力后症渐好转。寒瘀渐散,病情渐缓,子宫也渐小,CA125降至正常,病情稳定。10个月后因复感寒湿之邪而复发,子宫又较病情稳定时增大,CA125又略增高,遂以温肾散寒除湿,祛瘀散结消癥之品治之,病情再次稳定。此后因患者遵医嘱,摄生保健,病情一直较稳定。子宫逐年缩小,直至断经时虽仍较正常子宫大,但已明显缩小。至断经后5年复查,子宫已萎缩。王教授认为,AM中药治疗,效较西药明显,但不可能治愈,遇有情志、环境、气候等突发因素,仍可反复。因此,维持病情稳定,少反复即是最好的疗效,只要少反复,增大的子宫将渐缩小,CA125亦渐降至正常,至绝经后复发的可能性就极小,此时方可认为是治愈。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除病人自觉症状外,应常复查B超,了解子宫的变化,复查CA125,若CA125增至200以上,最好动员患者手术切除子宫,以防恶变。

[1] 宋作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与临床指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63.

[2]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75.

[3] 宋作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与临床指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87.

[4] 王虹,郭淼.补肾活血法对肾虚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血清E_2、P及TNF-α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19).

[5] 司徒仪.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8.

[6] 丁爱国,江蕙.补肾活血法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概述[J].山东中医杂志,1994,(8):384.

猜你喜欢
乌药肉桂附子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正交试验法优选肉桂油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
肉桂醛的调味、保鲜及稳态化研究进展
缩泉丸中益智、乌药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附子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不同产地乌药质量的评价
肉桂油中分离高纯度肉桂醛和乙酸肉桂酯的工艺*
盐酸去甲乌药碱负荷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不同产地乌药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