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模式下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现状及其对策探讨
——基于苏州市的调查与思考

2017-02-28 09:53陈祖燕张国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居家意愿苏州

陈祖燕,李 萍,杨 青,张国平

(1.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2.常熟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居家养老模式下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现状及其对策探讨
——基于苏州市的调查与思考

陈祖燕1,李 萍2,杨 青1,张国平2

(1.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2.常熟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苏州城市老年人居住的现状、居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苏州城市老年人现实的居住方式与居住意愿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年龄、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对老年人居住方式的意愿影响显著。从推广居家及社区养老住宅模式、从政策层面鼓励家庭成员就近居住、对老年人住区进行适老性改造、加快建设社区老年设施及项目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居住方式;城市老年人

一、引言

老年人居住方式是指老年人退休以后和谁在一起共同生活,它能综合反映出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关注老年人居住方式,实际上也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未来。加强对老年人居住方式的研究,对于弘扬我国自古以来“尊老爱老”优良传统和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创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当前我国对老年人居住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居住现状、居住意愿及居住方式的影响等方面。在居住现状上,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三代同住仍然是中国老年人最主要的居住方式[1-3]。而曲佳瑶、伍小兰(2013)则认为我国老年人居住的独立性在增强,与配偶单独居住已经超越三代同住成为中国老年人最主要的居住方式[4]。以上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调查数据缺乏标准化、统一性造成的。在居住意愿上,不少学者采取实证调查研究,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居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了居住意愿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老年人的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家庭特征(是否丧偶、子女的数量等)、经济特征(收入、退休金等)[5-6]。在居住方式的影响上,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目标,主要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展开相关的研究。例如:王武林(2009)在《农村老年人居住方式与生活质量研究——以贵州为例》中提到了不同居住方式中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三代户及以上中的老人生活质量最好,二代户中的老人次之,再次是夫妇户老人和隔代户老人,独居老人生活质量最差;要特别注重对农村独居户老人与隔代户老人的关注和帮助。[7]

目前对老年人居住方式的研究主要是从全国层面和农村地域进行的较为宏观的考量,而对于城市的研究甚少。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苏州市为例,研究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的现状、居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针对目前苏州市人口高龄化程度严重和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的背景,在借鉴居家养老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苏州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对策与建议。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对象涵盖了苏州的5个区近15个街道的城镇户籍的居家养老的老年人,采取随机抽样和入户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社区居委会的力量对一些重点对象进行了深入访谈。抽样调查样本量是420个老人,问卷回收量是400份,总体回收率较高。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SPSS17.0(中文版)统计软件对老年人的个体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和经济特征(退休金水平)进行相关的交叉描述性分析。以老年人个体特征为自变量,老年人理想的居住意愿为应变量,分析老年人个体特征对理想居住意愿的影响。由于老年人理想居住意愿包括“独居”“与配偶同住,但子女不住一个社区”“与配偶同住,且子女同住一个社区”“和子女同住”四种因变量,因而使用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模型1、2、3都是以模型4为参照组,模型4是以模型1为参照组。

三、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通过样本的汇总和统计分析,我们得出苏州城市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如下:在调查对象中,男女的比例是2:3,60%为女性,男性占比是40%。这主要是由于苏州城市男性老年人普遍存在着退休后仍会选择在外工作的情况,因而男性老年人的样本数相对少些。在年龄方面,考虑到样本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样本尽量涉及每个年龄段的老人,其中45.3%的老人集中在60-69岁之间,8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12.6%,80岁以下的老人占比87.4%,其中的主要缘由是人的生命周期自然变化使得高龄老人本身就少,且他们多是居住在家,很少出门活动。在身体状况方面,身体健康的老人占比45%,有慢性病的老人占比49.5%,有重大疾病的老人占比4.3%,残疾的老人占比1.3%。这主要是因为在随机抽样调查中,出行在街道或社区的多是身体较为健康的人群,相对身体不太好的老年人大多待在家中。而在文化程度方面,这些城市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主要是小学或者初中的文化程度。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的人仅占13.5%,而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老年人高达86.5%。在个人月收入方面,从总体上来看,有41.5%的老年人月收入处于2000-2999元,有17.8%的老年人月收入处于1000-1999元,有 31.8%的老年人月收入处于500-999元。即有 91.1%的老年人的月收入在500-2999元之间,月收入在1000-2999元之间的老年人占59.3%。月收入不足500元的老年人占3.3%,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老年人占5.8%。月收入不足500元的老年人和月收入高于3000元的老年人占的比例都较低。(详见表1)

(二)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现状

1.老年人以和子女同住、共同生活为主,“空巢”老人比例较高

按照老年人与后代居住者的关系,可将老年人居住方式划分为:独居;和配偶同住,但子女不在一个社区;与配偶同住,且与子女在一个社区;与子女共同居住以及其他五种类型。调查数据显示:苏州城市老人的居住方式是以和子女同住为主,和子女共同居住的比例高达44.8%。和子女同住的原因主要是老年人身体健康欠佳,和子女同住图个照顾方便;另外,由于苏州市区房价居高不下,为缓和子女买房的经济困难,更多的老年人选择与子女共同居住。尽管当前的实际居住情况仍旧是以和子女同住为主,但是其他类型的居住方式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调查数据表明:只和配偶同住的老年人占32.3%,独自居住的老年人占比11.3%,两者合计43.6%,即苏州市区有43.6%的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处于“空巢”状态。

2.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和子女同住的比例越低,且高龄空巢化明显

如图1所示,老年人年龄越大,其和子女同住的比例越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超过62.8%的50-59岁的老年人是和子女同住。据走访得知,不少老年人特别是刚刚或者即将退休的老年人,和子女同住是为了较为方便地帮助儿女做一些类似于带小孩、做家务活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以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丧偶风险的增加,老人独居比例明显上升。特别是在不同年龄组老人中,高龄老人(80岁及以上)独自居住的比例高达34%。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苏州城市老人高龄空巢化程度严峻,高龄独自居家老人相关的服务更需要得到有效的保障。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图1 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的实际居住情况

3.老年人的实际与理想居住方式之间存在差距,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尚未实现

理想的居住方式反映出老年人对于自身晚年生活的一个较为直接的选择与追求。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老年人的居住意愿正在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倾向于独立居住,选择和子女分开居住的养老方式。调查数据显示,希望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的比例达到62.5%。其中,超过40.5%的老年人希望拥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空间,且不希望子女与自己同住在一个社区中;有22%的老年人虽然选择和配偶俩人居住,拥有相对的独立空间,但同时希望与子女同住一个社区。这说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越来越完备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使得当下的老年人对于自己的私人空间有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老年人考虑到自身的身体状况,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状况会越来越差,因而希望与子女同住一个社区,这样既方便子女上门照顾,又可以保持老年人自己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保留自己的生活习惯。因此,选择独立居住且与子女生活在一个社区,称得上是两全其美的理性选择。

(三)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自变量与居家意愿的交叉分析可知:除了性别以外,其他的变量均与居家老年人的理想居住意愿有着显著相关性。因而,在此基础之上,剔除“性别”这一解释变量,将其他的变量纳入多分类logistic模型中,得出结果(详见表2)。

由表2可知,在四种自变量中,“居住情况”“文化程度”对苏州城市居家老年人的居住意愿的影响性不明显。年龄变量在模型2、模型3中影响较为显著,这说明了年龄越轻的老年人越倾向于和子女分开,和配偶单独居住;而身体状况变量在模型1和模型4中影响较为显著,也就是说,相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身体越健康的老年人越愿意独自居住。这可能是由于身体较好的老年人无须依赖儿女,自己能照顾好自己的缘故。此外,经济特征这一变量在模型1、模型2和模型4中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模型3中的影响较弱。这表明了经济状况越差,老年人越希望和子女同住,反之则希望和子女分开居住。也就是说,居家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越差,其越需要子女等社会支持网络以维持正常的老年生活。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苏州城市老人现实的居住方式是:以和子女同住为主,和子女共同居住的比例高达44.8%;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和子女同住的比例越低;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越是和配偶同住。

2.苏州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的意愿是:希望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比例达到62.5%。其中,超过40.5%的老年人希望拥有自己相对的独立空间,且不希望子女与自己同住在一个社区中;有22%的老年人虽然选择和配偶俩人居住,拥有相对的独立空间,但同时希望与子女同住一个社区。年龄越轻的老年人越倾向于和子女分开居住,选择和配偶同住;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则倾向于和子女同住,身体越健康的老年人越愿意独自居住。经济状况越差,老年人越希望和子女同住,反之则和子女分开居住。

表2 老年人居住意愿影响因素的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3.苏州城市老年人现实的居住方式与居住意愿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年龄、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对老年人居住方式的愿意影响显著。

(二)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推广居家及社区养老住宅模式,提高居住区养老的可持续性。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于居家老人多样化的居住意愿,因地制宜,开发多样化的老年住区,满足不同老人的需求。苏州住宅社区可尝试分三个层面来覆盖老年人的居家及社区养老的需求:即在一般住宅中配置面向老年人的户型、社区中配建老年公寓、在社区内设立小规模多功能的老人服务中心。通过三种建筑类型的有机配置,基本可以满足希望独立居住、希望与子女居住、希望与子女就近但独立居住、希望能得到日托照顾、短期居住,以及获得护理服务的各类老人的居住需求。[8]

2.从政策层面鼓励家庭成员就近居住,建立家庭成员照顾老年父母的奖励扶助制度。未来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养老服务需求增加而家庭养老资源萎缩的矛盾。对此,可借鉴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住房优惠政策,鼓励子女等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就近居住从而方便照料,提倡“一碗汤的距离”“分而不离”的代际居住模式。建立家庭照料者津贴制度、家庭照料者“喘息服务”制度和家庭照料者培训制度,以及改进现有休假制度等,来解决家庭成员在照料老年人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现实困难,提高家庭照料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保障家庭照料的可持续性。正视家庭照料的困境,肯定和鼓励家庭照料者的贡献,通过发展型家庭支持政策对家庭照料者予以积极支持。[9]

3.开展对老年人房屋的适老性改造,为老年人提供良好居住条件。针对当前苏州市区一些老年人居住的房屋不适宜居家养老的问题,政府可以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民众意见,对现有老年人居住的房屋进行适老化集中改造,特别是一些条件较差,甚至严重影响到老年住户身心健康的地区可优先考虑。所需经费主要由政府承担,住户可酌情承担部分费用。

4.大力推进与社区“为老、助老及照料服务”相配的老年设施及项目建设,如建设老人活动中心、托老所以及强调安全、便捷、舒适的步行系统,提供医疗保健、老年咨询服务等,努力创造适宜于老年人居家养老、户外活动(交往、游憩)的空间场所与环境。

[1]孙鹃娟.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现状与变动特点——基于“六普”和“五普”数据的分析[J].人口研究,2013(6):35-41.

[2]杜鹏.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变化的队列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1999(3):53-58.

[3]姜向群,郑研辉.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的转变及其影响机制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1):34-38.

[4]曲嘉瑶,伍小兰.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与居住意愿[J].老龄科学研究,2013,1(2):46-54.

[5]陆杰华,白铭文,柳玉芝.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意愿研究——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为例[J].人口学刊,2008 (1):35-41.

[6]王梁.城市居民理想养老居住方式的选择——基于南京等四城市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J].南方人口,2006(1):27-32.

[7]王武林.农村老年人居住方式与生活质量研究——以贵州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5):84-91.

[8]周燕珉,张璟,林文洁.我国城市居家及社区养老居住模式探讨[J].住宅产业,2010(1):25-26.

[9]张国平.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234-235.

A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of the Urban Elderly Living Mode in the Pattern of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Based on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Suzhou Urban Elderly

CHEN Zuyan1,LI Ping2,YANG Qing1,ZHANG Guoping2
(1.School of Sociology,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23;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215500,China)

By adopting the questionnaire coupled with the household interview,and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the living inten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urban elderly living in Suzhou city.There is a certain gap between the actual living mode and the living intention of the urban elderly in Suzhou,and their age,physical condition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exert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choice of the living mode.Besides,the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cluding promoting the residential model of home and community-based care for the aged,encouraging family members to live nearby from the policy perspective,renovating the elderly residential district and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facilities and projects for the elderly.

population aging;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living mode;urban elderly

C913.6

A

1008-2794(2017)01-25-05

2015-12-20

常熟理工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重点资助课题(WK1604)

陈祖燕(1990— ),女,江西余干人,硕士生。

张国平(1964— ),男,江苏苏州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管理与政策,gpz@cslg.cn.

猜你喜欢
居家意愿苏州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