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3-01 10:10
河北水利 2017年1期
关键词: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水利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自1975年水利信息化管理开始起步至今,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自国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决策以来,信息化建设得以迅速发展,信息化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更是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国家档案事业“十五”、“十一五”规划之中,得到了实质性发展。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也是同一种信息的存储、检索、管理形式和载体变化的过程。但在水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要高度重视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

水利档案信息化不仅可以使得水利档案的贮存、修改、更新更加方便简单,而且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精确的找出需要的数据,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说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大清河水利档案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1.1 水利档案管理者专业技能需继续提高

大清河水利档案管理者面对信息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接受能力有限,在办公自动化普及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尚未完全掌握电子档案归档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特别是缺乏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能够完成系统开发、程序维护、咨询服务和信息导航的复合型人才。

1.2 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缺少统一规划

从一些专业软件(如防汛防旱指挥系统、水质监测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等)来看,信息化各自为政、各取所需,缺乏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没有同步建设综合档案管理系统,未形成统筹安排,给档案信息的传输、接受带来较大麻烦。

1.3 全国水利信息基础数据短缺

建立全国水利信息数据库,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水利信息数字档案。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长期以来轻视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大多限于纸张、照片,大量的基础资料尚未数字化,所以数字档案资源不够丰富,且数据库的信息存储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必然影响档案信息化进程与质量。

2.大清河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 加强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

水利信息化是一项覆盖全国的系统工程,所以应当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克服各自为政,为网络化和资源共享打基础。要明确大清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更好地服务各级领导和机关,服务社会各界,服务广大公民。

2.2 加强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档案信息建设的关键,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树立大人才观。技术人才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和档案管理知识,还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有了这些技术能力较强的技术人才,才能满足大清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2.3 加快数字档案建设,加强水利档案信息化管理

目前档案馆保存的主要还是传统纸质档案,数字档案数量有限,因此,需要丰富数字档案馆藏,加快传统纸质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进程,扩大数字信息资源总量。因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水利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必需从源头上加以关注。第一,需要制定与大清河水利信息化相协调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从宏观上指导;第二,要制定信息化档案管理规范,建立完善的大清河档案管理体制,明确档案信息管理流程,建立水文数据并进行归档流程等,保证大清河水利档案管理的专业性、规范性、科学性;第三,推进大清河水利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实现电子检索,建立信息管理制度,保证本系统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可靠、安全地保存。

3.结语

水利档案工作是水利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在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大清河水利档案资源进行处理、管理、开发等,达到为水利工作提供服务的目的。可以通过有序整理档案信息,建设大清河档案信息数据库及网络,加快推动大清河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档案信息化人才等工作有效的提高大清河水利档案信息化水平,使大清河水利档案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管护及水资源管理等工作,从而为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