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温

2017-03-01 22:35高洪蛟李奇
黑龙江气象 2017年2期
关键词:气象学有效积温积温

高洪蛟,李奇

(1.绥化市气象局,黑龙江绥化152000;2.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

浅谈积温

高洪蛟1,李奇2

(1.绥化市气象局,黑龙江绥化152000;2.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

1 引言

积温是气候学和农业气象学上用来表示热量资源的概念。在农业上被广泛应用,但在应用时存在着严重的混乱现象,把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混为一谈。这样不但会误导读者,而且在指导生产上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此,本文从气象与农业关系,积温在指导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积温的定义、计算、种类等几个方面来浅谈对积温的认识。

2 农业与气象的密切关系

作物生长发育及最后形成产量需要水、肥、气、热、光等五个条件,也称生活因子。除肥以外其他四个条件是由天气提供的,就肥而言,它的转化和吸收也是受气候影响的。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的气候差异使得粮食产量呈现出区域性分布。既使在同一地区也因年际间的气候差异,而使年景形成丰、平、欠。这充分证明农业对气候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气候在农业上的重要作用。气候研究是气象学的重要内容,作为气象学分支的气候学和农业气象学是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发展农业离不开气象及与之相关的气象知识。

3 积温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

黑龙江省地处中高纬度,热量资源不足,热量在诸气候条件中是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一个因子。热量资源是用积温来表示的,所以人们在农业生产上除降水外最关心的气象问题是积温。估计年景时首先要看当年的积温是多少,引种作物品种时首先要看它需要多少积温,在布局作物时要按积温带进行种植,在进行农业气候区划时把积温作为一级指标。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积温这一概念在农业上被普遍应用。

4 积温的定义、计算及种类

积温定义: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在其他条件得到满足后,作物生长速度和气温是密切相关的,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温越高发育速度越快,并且要累积到一定温度总和才能完成发育期,这个温度总和称为积温,它是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的统称。

积温计算:生育起始温度称为生物学下限温度(亦称生物学零度),用符号B表示。计算作物所需要的积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按作物生长发育时期来划分计算时段;②只累加该时段内高于及等于B值各日的平均气温值。

积温种类:活动积温、有效积温、负积温、地积温、日积温等。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有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①活动积温:每种作物生长发育都有一个最低温度,在农业气象学上叫下限温度,低于下限温度时作物便停止生长,但不死亡。这个下限温度有时也叫生物学零度或者称生物学起点温度。下限温度一般用日平均气温表示,把大于等于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称活动温度,活动温度的总和叫作活动积温。活动积温有很多种,经常使用的是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10℃为喜温作物播种与生长的下限温度,也是一般作物进入生长活跃期的标志。黑龙江省稳定通过10℃的初日及终日与终霜及初霜日期相似,所以生产上使用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作物品种的积温和积温带所指的积温均是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人们使用时常把它统称为积温。

②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作有效温度,有效温度的总和称有效积温。为便于理解,举例说明:某县大于等于10℃初日为5月12日,终日为9月20日,通常也称为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将5月12日到9月20日这132 d的每日平均气温相加为2600℃,这就是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因为以10℃作下限温度,所以每日平均气温要减去10℃才是有效温度,这样有效积温就是2600℃-132(天)×10℃=1280℃。有效积温较为稳定,年际间差异不大。但活动积温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且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期又和黑龙江省终初霜日期相似,所以被广泛应用。

1002-252X(2017)02-0015-01

2017-3-1

高洪蛟(1972-),女,黑龙江省绥化市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本科生,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气象学有效积温积温
有效积温与不同供氮水平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定量化研究
收敛式有效积温与马铃薯植株性状变化的相关性
1981—2020年西藏“一江两河”主要农区负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湟源县30年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黑龙江省气象学会举办2020年防雷技术个人能力认定考试
贵州省中东部水稻有效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贵州省中东部水稻有效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石河子地区近50年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出人意料的气象学结论
问天人——记中国气象学泰斗叶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