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研究性学习分析

2017-03-01 12:47汪霞
未来英才 2016年23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研究性学习高中

汪霞

摘要: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普通高中教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音乐学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音乐鉴赏课堂上主要鉴赏为主,根据学生们的学习特点,着重培养学生们体验美和感受美的鉴赏能力,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高中的音乐鉴赏课堂上除了需要运用研究性的学习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之外,还要学会应用这些知识并且体会到音乐的魅力,这也是提高教学实践的关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对于高中的音乐鉴赏课研究性学习应用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研究音乐鉴赏课的现实意义和具体实施两个方面,详细讨论了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上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产生的,一种适合全体学习者参与的新型学习模式,它追求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创造出更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到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音乐教师也更应高采取有效的课程模式来为学生们灌输知识,努力培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音乐技能,养成学生们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意识。研究性的音乐鉴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深入体验和理解,音乐鉴赏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同时也是对于音乐作品的全新理解和深入触摸的过程,其中包括音乐背后的历史、文学和社会等,让学生们不知不觉的获取音乐知识,才是新课程理念下综合型教学的体现。

一、影响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因素有哪些

1、价值取向偏差。高中学生们受到社会上的流行音乐影响,平时听的音乐多以消遣娱乐的为主,过多的看重音乐的娱乐性和流行性,所以在音乐的选择上也只听符合自己口味的音乐曲目,没有以鉴赏为前提,导致了学生们几乎都对于浅显易懂的流行音乐感兴趣,对于鉴赏性比较强的、曲风比较传统优美的则相对产生了爱吃心理,容易产生看课外书或者睡觉等消极现象。

2、学习音乐比较被动。音乐课程没有严格的考核测验,所以大多数学生没有起到重视心理,音乐基础相对薄弱,音乐素养不是很高,严重的连最普通的音乐常识也不懂,分不清音乐家和歌手的区别,感觉到音乐教材内容陈旧不够潮流时尚,再加上现实生活中与音乐接触较少,对于古典、民族的音乐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再加上外界流行音乐的冲击,所以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于学校的音乐生活表现出积极态度。

3、社会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们在课堂外接触的音乐大多是大众媒介,缺乏正确的音乐听赏指导,随着社会的进步,流行音乐在社会媒体中的受关注程度已经是家喻户晓,大街小巷、广播电台流行音乐无处不在,学生们只要走出校园,就能在任何地方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流行音乐,导致学生们跟随社会氛围对流行音乐产生兴趣,干扰了在学校中的音乐学习,对于音乐鉴赏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效果。

4、家庭缺少音乐氛围。父母和家庭的影响对于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喜好影响很大,甚至于比其他学科还要更加严重,家庭对于孩子们的教育非常的重要,父母可以算作是孩子们的第任老师,所以父母对于音乐鉴赏的偏好则会第一时间影响和熏陶孩子的音乐喜好,家长如果偏好鉴赏高雅的音乐,则孩子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也随之变高,相反的家长如果对于音乐一窍不通,那么孩子对于音乐接触的少了,也就不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家庭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氛围有很深的影响,所以家长如果对于孩子们的音乐喜好听之任之任其发展,容易导致孩子们无法形成正确的音乐鉴赏能力,父母正确的音乐态度对于孩子的音乐鉴赏学习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高中音乐鉴赏课研究性学习方法分析

1、创设鉴赏教学情境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们最高效的老师,也是享受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熏陶和美化自己人生的学习动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师应该发挥出音乐本身的吸引魅力,根据学生们当前的身心发展审美特征,采用多样化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高中部的学生们跟中小学生相比,思维模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于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接触,相对来说形成了自身的音乐喜好,性格方面也变得更加独立,所以高中学生们可能更希望对于学校音乐鉴赏课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显现出他们独特的一面,所以需要音乐教师提前做好教学准备,为学生们在课堂上创设适合他们年龄的鉴赏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共鸣。例如在《国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生活的事例画面和理论知识来引导学生们联想,加深学生们的音乐体会,体会到以歌声为心声的情绪。

2、鼓励自主提问,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研究性学习需要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对于所鉴赏的音乐产生兴趣,鼓励多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们的思考能力,然后在学生们的新问题中确定新课题。

3、引导课堂讨论交流。鉴赏课程能够培养学生们长时间对于音乐的关注力,传统的音乐鉴赏课容易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审美疲劳。在音乐鉴赏课堂上认真聆听,仔细感受音乐,互相讨论描述出音乐心得感受,后期通过对于音乐作者的简介、创作背景进行讲解,加深对于作品的印象和理解,能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高中的音乐教学来说,教学模式需要符合高中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去研究、探索、体验、学习某一个音乐素材,激发创作性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真正意义的音乐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自主學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感受能力有突出效果,是开拓学生艺术视野,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元均.新课改下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04:51-52.

[2] 刘剑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音乐时空,2015,03:165-166.

[3] 王雪晨.新课改下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51.

[4] 郑健群.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音乐天地,2012,09:11-13.

[5] 骆依东.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197-198.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研究性学习高中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