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伴行 快乐成长

2017-03-01 01:20范秀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1期
关键词:诗句古诗文李白

范秀红

摘 要: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优秀的经典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魅力无限。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韵律和谐,易读易记。

关键词:古诗文 诵读 乐园

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汉语言特点最完美的结合,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最完美的呈现。有的诗是一曲优雅美妙的乐章,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低吟慢唱,令人回肠荡气;有的诗是一幅意境悠远的画卷,情景交融,意味深长,令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然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篇目有限,很多孩子是“吃不饱”的,况且孩子们正处于黄金记忆时期,错过了岂不是太可惜?因此,我利用晨读和每周挤一节语文课领着孩子们走进“古诗文乐园”。

一、精选诗篇,重质重量

从2003年9月开始,我陆续选编了一些经典古诗文与学生一同诵读,基于兴趣为主,没有加重学生负担,在诵读前的简单讲解诗意,于时代背景、作者简介中加入适当的诗文故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014年由我主编的我校第一本校本教材《古诗文乐园》在学校的支持下终于印成精美的册子,里面共选入266首诗词,学生人手一份,方便誦读。所选的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

二、注重诵读,找到感觉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性。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她使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她是我们民族的根,只有记诵古诗文,才能使民族文化血脉相传。在教学中采用老祖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识记背诵。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不求甚解 熟读成诵

让学生多读,指导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读,低吟慢唱地诵读,还可以不求甚解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反复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同一主题 组块诵读

把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先引导学生说出诗中写了汪伦送李白,是以歌相送。再指导学生按“谁送谁,以什么相送”的方法去学习、诵读其他有关“送别”的名诗,如高适的《别董大》是高适送董大,以话相送;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送孟浩然,以目相送;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送元二,以酒相送。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学生读背古诗的极大兴趣。

3.发挥想象 入情入境

我常常把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如学习《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学生会边读边思考,想象打鱼人冒着生命危险驾一叶扁舟去风浪中捕鱼的情景。似《陶者》《悯农》这一类诗,都可以用此方法让学生熟读成诵,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粗讲精讲,把握尺度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精练,意境深远,魅力无限。正如19世纪英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说过:“每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华部分,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它好,所以它好。”因此教学时,其丰富的意蕴,“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况且小学生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那么怎么才能做到粗讲精讲,恰到好处呢?我觉得应该从下面三点考虑:

第一是比较生疏的字词。如“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浥”;“千里黄云白日曛”的“曛”,“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绦”等,解决这些理解诗意的拦路虎,要让学生认其形,晓其音,知其义。第二是古今音变意变的字词。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死去元知万事空”的“元”,“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衰”等,这些古今意思有别或读音不同的字词,学生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因此少不了教师的讲解,但并不需要精雕细琢。第三就是那些富于传神的关键性词语。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很显作者炼字的功夫。“关”、“出”是理解诗句意思的关键词语,得精讲细究。

四、思行相伴,感悟诗意

古诗教学注意了“读”和“讲”以外。其实,还有一个引导学生“思”和“行”的问题。思,要深思。行,就是让学生结合实践对熟读的古诗去感悟和体验,我在教学中尽力创设各种条件,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句所描绘的情景。比如熟读了刘禹锡的《望洞庭》,为了让学生感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情景,我把自己去湖南洞庭湖旅游时所拍的平静的湖面和如一螺青黛的君山照片制成精美的课件,通过欣赏画面,对诗句就有了深切的感受。又如《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没有让学生仅用白话把它翻译过来,而是请家长周末时领着学生登上广州白云山最高峰摩星岭,让学生登高望远,近处的山和远处的高楼大厦尽收眼底,通过他们的俯视和远眺,诗句中蕴含着的独特情感和深刻哲理,就能领悟到了。

五、展开想象,诗文变奏

变奏,就是改变乐曲原来的主题,让音乐旋律发生变化。一首古诗也可以说是一支优美的乐曲,既可以轻吟,也可以浅唱,还可以变奏呢!于是我给喜欢写作的孩子又多提供了一个平台,面对新奇他们跃跃欲试,稍加指点后我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诗句去改写。虽然学生的写作技巧还很稚嫩,但是孩子们借助古诗,展开想象的翅膀,心贯古今,神思翩然,让我感动,让我欣喜。其实,诗配画又是另一变奏曲,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配上想象的画面,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再现出诗歌所表现的空间与色彩形象,这样,我们就能欣赏到孩子们把“纸上的字迹”表现出的繁花锦绣般生动的“美”。

古诗文所包含的审美和精神世界气象万千,走进古诗文的乐园,孩子们听到昆虫的低吟,落叶的叹息;看到了鸟儿的飞翔,溪水的流淌;闻到了青草的气息,野花的芳香……相信孩子们徜徉在五彩缤纷诗文世界中,会逐渐感受到古诗文艺术魅力所在,并因有古诗伴行而更加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国际文化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诗句古诗文李白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倒下的那一刻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